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情景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教学构成是情境过程与认识过程的统一,两种系统同步、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情境法是遵循反映论,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法。它是融情、言、行为一体的教学法。这是与音乐教学的特征相吻合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从而用歌唱、律动、乐器把它表现出来。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法。文章主要论述了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及实践体会。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审美能力;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融入教学而有效的获得知识。情景教学,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学习方式,对于教材和教师来讲,则是一种课程的组织方式和一种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原来在学前教育领域被广泛运用,从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情景主教学明确地运用于我国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的教材之中。[1]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音乐教学中教师就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学生和教师同是情景的创设者和被情景感染、陶醉、启迪与激励情感的主体,师生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世界。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做演员的话,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作为导演,就应千方百计地创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这个"舞台"的作用实在是举足轻重。
  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在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一年级教材《小青蛙找家》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有只小青蛙住在一口水井里,成天嚷着说我的家比天还大。看了动画以后,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于是我就引导:"小青蛙的家真的比天还大吗?后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沿着树林的小路去青蛙家看看吧!"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二、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創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一首好歌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教师有声有色的语言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字字句句产生联想,唤起学生对音乐美的向往,进入闻其声,似见其物,似见其景,似见其情物我一体的境界,使学生的情感通过创造,表现歌曲的高尚意境而得到升华,在教学《海》时,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海的样子,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教师出示挂图,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音乐所描绘的宁静宽广的意境中,感受歌曲对大海的赞美之情。
  我在刚教完歌曲《山谷静悄悄》后,引导学生:"我们走过这个幽静、美丽的山谷后,来到了——"然后直接播放《羊肠小道》这段音乐。通过制造一种神秘的情景,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将学生的无穷想象创造性地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个学生听了音乐后,这样描述:在一个黑暗恐怖的大峡谷里,有一头驴妈妈正在寻找她那走失的孩子。在陡峭的小道上,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可驴妈妈坚信自己会找到自己的孩子,还是勇往直前。终于,她穿过了小道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树林里,那里??接着,驴妈妈在树林里的小木屋里累得睡着了,她梦见了自己与孩子团聚了。我终于相信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无穷的想象蕴含了无尽的创造。正如新大纲中指出: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三、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好动表现欲极强。音乐课教师应创设扮演体会情境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要求,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分享彼此的快乐,在创作中激发潜能,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开拓更宽广、更美好的天空。舒曼的钢琴曲《捉迷藏》是六年级上册的欣赏教学内容,仅仅通过一二遍的反复欣赏很难让学生听懂乐曲中表现的意境。我就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学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玩过一阵后,我让学生说说捉迷藏社的心情如何,学生会说很兴奋、很愉快,但当自己快被抓住的时候又很紧张。于是我又让学生在《捉迷藏》的钢琴乐曲下来做这个游戏,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描绘来做游戏,学生在游戏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和表情的感受与分析,获得了感知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在学生对歌曲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的运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来表现歌曲的情境。在小组表演中,并没有所谓的主角、配角,每一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一个角色,每个角色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们共同组成一个整体,才能完整的表现歌曲的情境。如在《大鹿》一课中所需角色有:1、小兔、2、猎人、3、大鹿、4、森林里的树代表、5、森林里的花代表、6、大鹿的家(至少二人组成一扇门)、7、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代表(二人以上)。这样看来一个小组要完整的表现歌曲的情境至少需要九个学生参与,而角色6和角色7对人数要求都属于弹性较大的,小组里成员再多也不用担心没事做,更何况还可以为歌曲伴唱、用打击乐伴奏等。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关键的是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够出色的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一个角色。由于这个环节中的步骤较多,估计所花时间也不少。因此如时间不够,可安排两教时甚至三课时完成。
  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要是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美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歌唱、欣赏、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能感受和领悟音乐的美妙和音乐的力量。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运用多媒体的视听、运用语言艺术的描绘、师生实践活动的创设、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等,这种教学改变了以往刻板、机械的教学,只要教师遵循音乐作品的意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学生便会饶有趣味地学习音乐。采用这一教学方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学生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通过设计某种与现实生活同类的意境,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怎样对待生活、认识自己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科学知识和技能。这样,既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学生的素质也在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得以提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总之,情境法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证明效果是良好的,但音乐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具体任务、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班级和学生个人的特点,恰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 曹理、何工著.《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网站目录投稿:寻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