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
[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
合上书后,不得不承认西方在思想道路的探索上比中国走得更远,
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智库|专题]。马克思韦伯,哈耶克,弗里德曼,凯恩斯……,我所了解恐怕的只是冰山一角。以前的我太无知了,因为个人情感而偏好中国思想,忽视了西方文明。真理是没有国界的。科学的探究中应尽量避免情感偏好。中国也有在思想领域成果丰硕的时期,那是遥远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各家思想各有信徒,各自在政治舞台上活跃。那时产生的思想是纯正的是原创的,没有受到任何意识形态的浸染。
自由的思考必然指向人性的最深处,指向人类如何构建群体,即社会体制。儒家主张以伦理道德治国,法家倡导以法治国,在阅读中,会忽然发现这自由主义的精髓好像似曾相识,它对待政府的主张与老子的无为而治是多么的相似。墨家的"兼爱非攻"又与法国的博爱精神有异曲同功之妙。
而后来的中国社会几乎没有真正的思想家。所有思想领域都有政治权利的介入,自由思想被压制在强权政治之下。所以我们的民族文化显得散乱,虽有很多优美的意境,诗词,对人生宇宙灵犀一点的感悟,但总没有成体系的思想著作,没有引领整个民族精神的大思想家。再来看欧洲,英国女王对莎士比亚的宽容,对亚当斯密的尊敬,使得自由主义思想成了英国构建政治经济社会的基石,只要自由主义的思想仍为英国人遵从,国家的发展方向就不会改变,政权的更替不会对此产生影响。法国的先贤祠中安葬着72位被认为对法兰西民族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等,他们是法国的伟人。其中有伏尔泰,卢梭,居里夫妇。
在这里,这些思想的先驱者受到了全民族的瞻仰。有全民族对伟大思想家的尊崇才可能有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精神。德国更是讨论社会制度变革不可饶过的话题,也是《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哈耶克主要的研究对象。此书详尽地阐述了德意志如何在"计划"上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最终通往极权主义纳粹帝国。它主要从道德伦理和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的角度来论证计划,国家社会主义,极权主义,纳粹德国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这对于中国的前进方向是极有警示意义的。社会主义的策源地德国走向了自由的对立面,是一次彻底的失败,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社会主义亦是半路夭折,朝鲜等国饱受计划之苦,世界范围内至今还没有成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先例。我们还应沿着这条看不到希望的路走下去吗?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很可能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中国年轻的一代与父辈,祖辈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差异,他们没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不喜欢马克思,不读毛泽东语录,也没有对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他们崇尚自由,崇尚个性的发挥,追求财富,追求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是人性的回归。就社会思想来说,中国既有执著的社会主义者,又有激进的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大一部分秉承中庸之态度。
于是乎,这成了一个敏感的政治话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谁都是小心翼翼的。不过进步还是有的,中国向自由主义的前进犹如蜗牛爬井壁,进三步,退两步,总还是向上的。在阅读过程中,我曾多次震惊地发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思想与纳粹上台前夕的德国思想是如此的相似。而在这两者之后,同是令人不堪回首的文化大革命和纳粹的残暴罪行。
想来有些后怕,倘若中国没有掉转船头,仍朝着国家社会主义的方向驶去。今天的中国会是怎样?今天的我们又是怎样?恐怕我也会如那些以为自己正在通往自由之路的社会主义者那般欢欣鼓舞地走向奴役之地。对文化大革命中的残酷与黑暗我亦有些许了解,我只是希望历史再不要倒退回去,希望我的祖国和全人类能不断朝着文明之路前行。
对于此书中论述的计划与自由孰优孰劣的问题,我以为应向道德伦理方面去探寻。我总认为历史课堂上只讲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不全面的,倘若两国的经济基础相同,他们的上层建筑会一样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有太多复杂的影响因素,是我们不能全部了解的。但我认为其中人的因素被大大忽略了,人的本性可能相同,但人的价值观总是后天形成的,其所在国的社会环境对价值观的形成是起决定作用的.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其实,以我目前的道行对这本名著指指点点非常不合适,但是,读完之后的确颇有些感触,所以,我还是决定不自量力一下。
先说说这本书,这本书在天朝初年一直到改革开放期间都是禁书,或者说高级领导人内部读物。(这本书成为禁书的理由和《金瓶梅》不一样!)原因在于too young too simple 的天朝百姓看了会中毒。
也可能是因为长期是禁书的原因,使得这本书一经解禁就基本上成为了国内自由主义最大的堡垒。但是,也不知道是由于德文的严谨与复杂,还是因为天朝翻译工作者刻意而为之,使得中文版都很难懂,基本上需要重重复复读一段,才能勉为其难地理解哈耶克先生到底想说啥。
其次,说说作者哈耶克先生。有人说,快这个时代三步的人,是先烈;快两步的,是先知;快一步的,是先驱。好在哈耶克先生是于1992年去世,亲眼所见了自己所有预言的实现,才避免了成为先烈。(1991年发生的大事,我就不说了)。上面说过了,这本书是自由主义最坚实的堡垒,哈耶克先生也是自由主义的领袖之一。
他在凯恩斯主义刚诞生,并且蓬勃发展的时候就指责凯恩斯主义是放出恶魔的行为,在红色浪潮席卷半个世界的时候,他就预言有登高之日必有回落之时。
好了,上面一个作为信仰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学生对于哈耶克先生的崇高敬意,下面开始说说这本书。
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东西,比如
(1)冷战的原因。(书成于二战即将结束之时)
众所周知,二战之后就是冷战,冷战也被认为是著名的意识形态之争。其实,长期以来,意识形态之争基本上都是在学者之间的,双方以笔为武器,以书为战场,可是怎么会在二战之后,演变成如此剑拔弩张。好吧,我只说一点,纳粹党的全称:民族社会主义,或者又叫国家社会主义。然而,希特勒上台之后,发生了什么大家有目共睹啦。
那么问题在哪里?书中,哈耶克先生极尽详细地从经济,社会,制度等等方面描述了,为什么社会主义成了独裁,恐怖乃至战争的温床。所以,冷战实际上,是希望尽力在三战之前做好准备罢了。
(2)经济与政府的关系。
这一点,从哈耶克先生开始反对凯恩斯之时,就是一直是他的核心观点。他反对任何形式的干预,哪怕是反垄断!至今仍记得他书中关于反垄断的经典观点:"市场经济中不会存在永远的垄断,而一旦利用政府权力去反垄断,采取诸如国有化。看似是利用行政避免了企业压榨市场,但实际上是赋予了企业行政特权,而这种东西一旦赋予就无法回收。"
一句话概括哈耶克先生对于经济和政府的关系:"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在此,借着这个机会说说凯恩斯吧。凯恩斯主义,倡导政府积极干预市场,挽救经济。当然,当时立竿见影,美国和德国分别在罗斯福和希特勒的带领下,走出了经济危机,然而,却引发了二战。其实,最早采用积极干预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德国,但是凯恩斯先生自始至终都不承认希特勒是他的信徒。
凯恩斯,的确开启了宏观经济学,但是,以我的愚见,凯恩斯只是看到了问题,但并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凯恩斯看到的是,个人理性的行为,在整体上却表象成不理性的结果。凯恩斯先生将其归因于人的动物精神,无法改变,因而倡导政府干预。
好吧,其实套用歌德的名言"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博弈论的出现(所以我一直觉得约翰纳什先生在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历史地位应该比预计要高),告诉了人们,由于诸如信息不对称等等原因,使得人们只能做出基于自己信息水平下的最理性。
好了,扯远了。凯恩斯开启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先河,但是同样也让政府面对市场行为越来越不耐烦。直到石油危机,政府面对危机用尽浑身解数,仍然无力回天,新古典主义破茧而出,人们才重新认识到哈耶克是对的。于是,才有了里根改革。
但是凯恩斯的影响至今还有,就如同凯恩斯先生自己说的:"统治这个世界的是思想",哈耶克和凯恩斯的思想在现在,仍在缠斗,不眠不休,可能永无止境。
就像人会对所有获得快感的行为上瘾一样,政府也会。就像在《从来就没有救世主》的读书笔记里我写过的那样,现在,对于经济危机而言,政府到底是纵火者还是救火者,这个界限已经愈发模糊。
这是一本真的争议很大的书,本身人文学科的很多东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很欢迎各种各样的批判观点,但是不认同给一本书或者一直思想贴一个标签,然后用"因为它是坏的,所以它是坏的"这样严重违反基本逻辑定律的方式进行批判。任何学说,都是在批判中前进,而真正的批判是反驳观点,利用新的证据摆事实讲道理,而不是贴标签。
关于这本名著,虽然诘屈聱牙,但是我希望有更多地人读它,去看看这样经典的思想。好了,下集预告——《旧制度与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