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因脸上生有麻子,又因在家排行老六,故而人称六麻子。他是晚清名臣,曾任台湾省巡抚,他也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刘铭传极赋政治才华,他的很多政治观念台湾仍旧再用。刘铭传死于安徽,但在他死后的百年间他的坟墓被多次迁徙,这是为什么呢? 在今天的台湾,有专门的铭传路、学校有铭传小学、中学、大学,在公园里有铭传雕像,这都是为了纪念一个人,他是台湾"近代化之父",在台湾大败法国侵略军的民族英雄,他就是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潜山麓)人,清道光十六(1836年)生于合肥一个世代务农家庭,姚永森先生在《刘铭传传》里对刘铭传的一生有非常精辟的总结,主要是三件大事:第一是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第二是保卫台湾、抗击法国侵略者;第三是担任首任台湾巡抚六年时间内开发和建设台湾。刘铭传是著名的李鸿章创办的淮军将领,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此时已闲居家乡十几年的刘铭传愤然而起,重赴沙场,清廷命他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前往台湾抗击法军。非常可贵的是,当时清廷根本没有什么钱,刘铭传卖掉了家里的地,带着100多位同族子弟赴台抗法,在他的带领下,台湾军民面对法军的船坚炮利,英勇抵抗,取得了基隆、沪尾大捷,抗法保台成功,不久中法战争以签订《中法合订越南条约》结束。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清廷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省巡抚,这是台湾建省的开始,他将台湾划为一府四县,奠定了今日台湾地方行政区域的基础,他前后历时六年兴建了一条完全中国人自办自建的基隆至新竹的铁路,全长106公里,他还在台湾创办邮政,兴办煤矿,创办樟脑总局,官办硫磺厂等等。把刘铭传视为台湾近代化的先驱是实至名归的。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刘铭传因病等原因从台湾辞职回家,当甲午战争中国惨败,《马关条约》将他一生最为挂念的宝岛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时,他忧思郁结,口吐鲜血,不久病逝于家乡,死后赠太子太保,谥壮肃。刘铭传死后遗骸暂安六安麻埠刘新圩,1896年春,一场大水冲毁刘新圩,家人将他的棺材运回肥西,埋葬于离他的故居十几里远的金桥,1958年因平整土地坟墓被挖开,随葬品大部分遗失。他的后人将他的遗骸捡出火化,暂存在家中,1964年骨灰送往苏州天平山灵岩寺保管,1966年秋又被迫取回,为防止别人盗掘,家人就将他的骨灰偷偷埋在村后的坟地中。2000年,因乡村土地统一规划需要迁坟,骨灰又被挖出运回了合肥刘氏家中,2011年,位于肥西县大潜山雄伟的刘铭传墓园落成,英雄刘铭传的骨灰终于归葬他最爱的大潜山(他给自己取号就叫大潜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