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户在安装POS机时,要选择正规渠道,不可轻信银行工作人员以外的推销人员。持卡人还可给自己的信用卡、借记卡设定刷卡上限,以增强账户安全性。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不法分子以赠送小礼品为诱饵,诱使持卡人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而将木马病毒植入持卡人手机,直接截留银行发送给持卡人的短信验证码……银行卡使用安全正面临新挑战。 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7)》显示,2016年我国银行卡欺诈率为2.57基点,较上年上升0.68基點,欺诈手段突出表现为线下伪卡盗刷、线上账户盗用、电信诈骗。 与此同时,随着支付手段日益多样化,特别是线上非面对面交易快速化、匿名化,欺诈手法也不断翻新,欺诈风险管控难度加大。应如何识别上述欺诈手段?如何有效防控银行卡欺诈风险? "伪卡盗刷"链条 伪卡盗刷是信用卡欺诈的最主要类型。2016年信用卡欺诈损失以伪卡交易为主,且占比较上年有所上升;其次是虚假身份、互联网欺诈。借记卡欺诈的主要类型则是电信诈骗,其次是互联网欺诈、伪卡盗刷。 所谓伪卡盗刷,是指不法分子将银行卡磁条信息侧录,包括账号密码等,再利用这些信息复制出一张伪卡,用伪卡在POS机、ATM机上实施盗刷。 "磁条信息侧录是核心。目前信用卡仍是磁条卡,更容易被侧录,借记卡中的磁条卡也容易被侧录,芯片卡就安全很多。"一位银行负责人说。 家住湖北省武汉市的胡女士发现自己的借记卡被人取走了24900元,取款地是重庆市某ATM机。然而,借记卡明明就在身边,怎么会在异地的ATM机上被盗刷了呢? 经侦破,重庆警方发现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伪卡盗刷犯罪链条"——研发POS机盗录芯片、改造POS机、窃取银行卡刷卡信息、国外制作伪卡、国内盗刷提现。具体来看,该案犯罪嫌疑人伙同他人,共同研发出了侧录银行卡磁道信息及支付密码的芯片,然后用虚假商家身份,骗取网络支付公司信任,申办了10余台POS机,把芯片嵌入POS机中,完成改装,再通过支付公司代理人,将改装后的POS机推销到某些消费场所。 持卡人用上述POS机刷卡支付时,其银行卡账户信息、支付密码等数据就会被芯片侧录、窃取。此后,犯罪嫌疑人会以维修为借口,定期从芯片中导出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在境外制作"伪卡",再拿伪卡回境内取现、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伪卡盗刷的商户合谋案件增多。"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说,某些收单机构的商户入网审核不严,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漏洞,虚假申请商户或者与商户合谋实施欺诈,并快速转移账款。 规模化信息窃用 如何避免自己的银行卡信息被侧录窃用?业内人士提醒,针对借记卡,建议持卡人将磁条借记卡更换为安全性更高的"IC芯片卡",同时定期更换支付密码,并绑定手机短信通知,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账户状态。 由于目前信用卡仍是磁条卡,建议持卡人刷卡时,选择正规的营业场所。商户在安装POS机时,要选择正规渠道,不可轻信银行工作人员以外的推销人员,以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此外,持卡人可以给自己的信用卡、借记卡设定刷卡上限,如果消费金额超过该上限,必须通过手机验证码来确认,以增强账户的安全性。"还有,不要在绑定第三方支付工具的银行卡上存放大量资金,以免不法分子利用第三方机构漏洞,窃用信息。"银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利用第三方机构漏洞批量化、规模化窃用信息,也是银行卡欺诈翻新手法之一。近年来,第三方支付机构、外包服务商已成为不法分子攻击的对象。部分第三方机构违规留存银行卡磁条数据、敏感数据访问权限管理不善,不法分子用黑客技术,恶意攻击第三方机构后台数据库,批量获取客户账户信息。 其中,"撞库"、"扫号"手法较为常见。黑客首先收集已泄露的、分散式的账户信息、密码,然后批量登录其他网站,把这些信息与各个持卡人的银行、支付宝账号等信息逐个匹配,最终"撞大运"似地"撞"出部分持卡人的可用信息。 攻击手机移动端 除了线下、线上信息窃用,手机移动端也正成为银行卡欺诈重灾区。"近期,部分不法分子以赠送小礼品为诱饵,诱使持卡人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而将木马病毒程序植入持卡人手机,直接截留银行发送给持卡人的短信验证码。"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说。 众所周知,短信验证码是支付密码外的第二道安全保障,由此,非法截取、骗取验证码就成为银行卡欺诈的关键一步。 目前手机移动端的常见攻击手法有二:一是不法分子修改持卡人预留手机号,进而实施网络盗刷。例如,不法分子利用变号软件,伪装成持卡人给银行客服系统打电话,要求修改预留手机号码、密码。 二是不法分子编造积分兑换、额度调整、退货退款等理由,向持卡人手机发送钓鱼网站链接,持卡人点击该链接后,交易验证号码即被盗取,不法分子进而完成盗刷。 面对以上新手法,部分银行已采用"虚拟手机号"、"非预留电话"等技术升级信息保护。目前,浦发银行信用卡为客户传输信息时,不再显示客户真实的手机号码,以动态虚拟号代替;民生银行则推出了"非预留电话进线"、"交互式动态语音验证"功能,设置了周期性多次致电提醒、账户争议及处理提醒等多项风险业务提示,以更加有效地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