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从到教育信息化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随着上世纪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多国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IT在教育中的应用计划。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取得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赶超的历史性成就。而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积极将教育与信息化进行结合且取得了卓越成绩,并在2018年进入了教育信息化2.0阶段。
  夯实基础—教育信息化1.0
  教育信息化旨在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而教育信息化的实现首先要有可以支撑教育信息化实施的基础设施,因此教育信息化1.0阶段则主要着力将教育信息化工具建设起来并基本普及。
  教育信息化1.0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也是有目共睹:
  数字化设备普及阶段(90年代)——电脑、数码相机、校园数字广播等电子产品、多媒体教室的普及时期
  校园互联网普及阶段(90-00年代)——校办公室、教室、功能教室互通互联网
  泛教育阶段(00年代)——通过有线无线网络及移动网络,老师、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学习和参与教育
  教育物联网阶段(00-10年代)——如班班通一体机、一卡通、电子班牌、电子书包、VR实验室、创客空间、智慧教室等教育信息化工具的联网
  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其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后者被非常形象地称为"三通两平台"。其中"三通"就是教育网络建设,即教育物力资源的建设;"两平台"则是指教学内容资源建设和教育管理资源建设。
  自"三通两平台"提出以来,建设效果显著,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学校已经做到覆盖普及,甚至在一些边远的乡村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学一体机,远程视频录播的技术。但基础设施的普及不等同于设备被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和功能。因此随着教育信息化1.0阶段发展的成熟,教育信息化也应该有进一步的技术提升,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1.0阶段打下的坚实基础。
  质的飞跃—教育信息化2.0
  01:
  教育信息化2.0是什么   当基础设备的建设积累了一定的"量"之后,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也到了要开始质的飞跃的阶段。因此十九大以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重点就不再只是以普及"三通两平台"为主,而是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解决"愚笨教育"的问题,把重点转移到转变教育模式从"教为主"到"学为主",更注重因材施教保持学生个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   对此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就提出,要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其中,"三全"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02:
  教育信息化2.0的特征   1、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体验"为依归   这里指 "人"的体验,以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在于先完善基础设备,更为注重物与事,但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是"人",教育信息化只有以人为本、从人出发才能真正发挥出效能。   2、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数据"为基础   信息化产生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数据,但这些数据如果不能加以整理、有效使用的话将变得毫无意义。教育信息化1.0更偏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而教育信息化 2.0 将以数据技术为基础,将一切参与主体、教育元素、教育行为数据化。   3、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开放"为策略   "开放"与"共享"是信息时代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有效策略,教育信息化 2.0 将在充分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开放各类数据,实现教育大数据的全社会的共同挖掘、共同获益。   4、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智能"为目标   教育信息化1.0阶段注重"信息化",而教育信息化2.0阶段则更注重"智能化"。破解当前各项教育难题的根本还是在于能不能将优质教育资源经济地、有针对性地投向学习者。建设更加智能、更加自动的教育信息化既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教育信息化2.0的一大建设目标。   03:
  实现教育信息化2.0的必要性   "十九大"前后我国中小学的互联网接入率已达 93%,多媒体教室比例也已达86%,师生网络学习空间数量为7100万个,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普及上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进入到 2.0 阶段,对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水平也不应该止步于此。   当下我国正处在与信息时代的交汇期,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育要使得学生适应和驾驭海量的信息与知识,课程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载体,必须从"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习与应用能力为主"转变。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既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要培养创新能力、思考能力,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这一要求。2.0阶段相对1.0阶段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将目光更加放在"人"身上,更着重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也就是转变传统的"教"为主的教育模式为"学"为主的新时期教育模式。   未来可期   教育信息化2.0将带来这些变化   01:
  转变教育资源观   1.0阶段我们做到了知识资源数字化、平面资源立体化,但现在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基于互联网的大资源观,这个大资源观既包括知识也包括知识之间的关系,即知识图谱。这将在授学生以鱼的基础上再授学生以渔。   02:
  转变思维类型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代,我们的教育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工业时代,这是当代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教育信息化2.0有利于我们将教育思维实现从工具型思维向人工智能思维的转变。   03:
  变革教育生态环境   云、网、端一体化的信息空间,改变了社会组织形态和人们的工作、认知思维方式,为教育提供了不同的生态环境。虚实融合的教育环境将实现信息共享、数据融合、业务协同、智能服务,推动教育服务业态转型升级,创造新的教学方式、教育模式和教育服务新业务,构建出个性化、灵活、开放、终身的新教育生态体系。   04:
  变革教与学的组织形式   教育信息化技术使学习者摆脱学校课堂的时间和地点束缚,学习内容来源和学习途径更加多元高效。教学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结构;从封闭式和"垄断式"的信息传输转向开放式和跨时空式的自主与探究,从而最终形成一种更有开放性、动态性和弹性的教学组织形式。   05:
  变革教育治理方式   教育信息化使教育治理主体从单一管理走向多元共治、教育治理决策从经验主导走向数据驱动、教育治理模式从静态治理走向动态治理、教育治理信息从有效信息稀缺走向有效信息复现、教育治理情境从固定简单情境走向自主适应复杂情境。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自教育信息化体系建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有了很大的完善。而如今我国及时捕捉新时代的信号,进一步向教育信息化2.0阶段迈进,则将带来更多的不可小觑的积极效果。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中国教育网络;电化教育研究:《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战略》;慧道智慧教育;微言教育
网站目录投稿:怀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