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约有24家保险公司承办惠民保业务,而惠民保的参与主体是以政府、险企和第三方运营平台组成的"铁三角"。按照政府参与深度,其运营模式可分为纯商业经营型、政府指导型、政府参与型和政府主导型等四大模式。 全国惠民保未来有百亿市场空间 作为"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城市惠民保"是一款以"城市定制、商保承保"的方式,由政府及相关部门协同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与第三方保险技术及服务公司联合发布的保险。2015年,深圳市率先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采取了"个人账户划扣+企业团体投保+个人自愿缴费"模式,成为惠民保类产品的雏形,由于医保个人账户划扣、价格低廉等优势,当年参保人数达到264万。据统计,深圳市2019年参保人数达到750万人,覆盖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总数的50.4%,2020年参保人数提升至852万人。 2019年,江苏南京以及广东珠海、广东广州、海南四地先后上线惠民保产品,除平安之外,中国人寿、泰康在线等公司主体开始参与其中。2020年6月以来,惠民保产品开始井喷式发展。据统计,2020年全国已有23个省、179个地级城市推出共111款惠民保产品,超4000万人参保,累计保费规模达50亿元以上。 我们认为,长期来看惠民保产品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根据中国银行保险报,2019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与人数为135436万人,按照40%参与率以及59元/年的保费推测,惠民保的潜在保费规模为320亿元/年。 财险公司纷纷入场,平安、人保领跑 惠民保具有低门槛+低保费+高保障的三大优势,吸引了众多保险公司入局。惠民保进入门槛低,保费低廉,可带病投保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本医保压力,与基本医保互为补充,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 据悉,截至2020年9月,市场约有24家保险公司承办惠民保业务,其中财险公司数量最多,累计12家,寿险公司累计6家,养老保险公司为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和相互保险各为1家。分险企而言,中国平安集团累计承办最多,累计14个。紧随其后的人保财险承办9个,中国人寿集团承办6个,太保集团承办3个,泰康养老和永诚财险各承办2个,其他保险公司仅承办了1个项目。 从承保机构数量看,惠民保呈现由一家险企单独承保到多家公司共保的演变趋势。公开资料显示,成都(惠蓉保)、贵阳(贵保宝)、福州(福惠保)、海南省(乐城特药险)、武汉(360 城惠保)、宁波(市民保)、自贡(贡惠保),第三方平台参与占比超70%。2020年11月以后推出的产品中,共保体及参与组成共保体的保险公司数量也越来越多,其中尤以山东淄博期齐惠保和河南豫健保组成共保体的保险公司最多,达到11家。 "地方定制"为主流模式 目前惠民保主要通过"政府+险企+第三方运营平台"共同运营的模式,主打"产品性价比+服务质量"。相比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惠民保的参与主体是以政府、险企和第三方运营平台组成的"铁三角",更加多元化。 按照政府参与深度,惠民保运营模式可分为纯商业经营型(如人保财险联合支付宝发布的"温州惠医保")、政府指导型(如嘉兴民政局指导、太保财险承保的"嘉惠保")、政府参与型(如淄博市医保局深入参与的"淄博齐惠保")和政府主导型(如珠海市政府联合中国人寿设立的"大爱无疆"医疗保险)四大模式。 "惠民保"的目标群体仅限于某一城市的有医保人群,且对有既往症的投保人的处理方式不同,而各城市医保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均有差异,因此各地惠民保的保费定价、总保额、年免赔额等均有不同,基本是"一城一策"的模式。 保险公司主打"产品性价比+服务质量"策略。首先是在定價策略上主打"产品性价比"。由于惠民保的产品定位是"惠普性质",因此最大的优势就是性价比。从中国平安、人保财险、中国人寿等典型保险公司的定价来看,惠民保产品保费大多位于29元/年-69元/年,个别城市年度保费超过100元。从保障限额上看,均在100万元及以上,呈现出低保费、高保额的特点。我们认为,高性价比足以让惠民保产品获得区别于普通商业险的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在运营推广上主打"服务质量"。各险企为了在"惠民保"市场上抢占份额,纷纷将提高服务质量作为竞争着力点,策略包括提高理赔响应速度,提供增值服务等。比如人保财险承保的"东莞市民保"为参保人提供特药直供、国内预约购药配送等增值服务。 盈利与可持续性尚待观察 尽管惠民保盈利与可持续性尚待观察,但已成为险企获客和拓展健康产业服务的新抓手。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普惠性质致惠民保产品盈利性存在压力。首先是"惠民保"低价格和高保额的特点,使得惠民保赔付额过高,与保费收入不成正比,从而长期盈利性存在压力。 以"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为例,根据平安养老险公众号数据,截至2019年底,深圳政府重疾险参保人数已达750万人,覆盖深圳医保50%人口;截至2020年3月,深圳政府重疾险累计赔付8.7亿元,受益人数超6.9万。但根据我们测算,2015-2020年累计保费规模约为9.2亿元,刚刚覆盖累计赔付额,盈利空间极为狭窄。 惠民保定位为具有普惠性质的政策性产品,低准入门槛带来的高逆向选择是其承保亏损的主因。大多数地区的"惠民保"为自主参保缴费,投保年龄、职业范围远大于普通商业险,且无健康提要求,因此极大提高了逆向选择的概率,因为身体、年龄等原因不能购买普通保险产品的用户更可能参与低门槛的"惠民保",加大了保险公司的风险。 保险公司为规避风险、维持经营,需要提高保费或降低保障,而这些措施又会减少产品的吸引力,有更多选择的低风险参保人很可能会选择退出,进一步提高了"惠民保"整体的用户风险。据报道,"惠民保"参保人群覆盖率在70%-80%才能有效分散风险。但目前大多数地区"惠民保"项目的参保人数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参保率不足10%,又会进一步加剧恶性循环。 预计未来惠民保承保亏损仍是常态,保险公司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产品可持续性,加强风险控制。我们认为,保险公司发力布局惠民保,并非看重其盈利性,主要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微利业务开拓新的市场和客户,变相实现低成本获取新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建立与当地政府以及医保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当地资源,因此预计惠民保长期仍将保持承保亏损的状态,但各险企或将采取多重手段控制承保风险。此外,惠民保产品作为1年期产品,保险公司可以针对实际赔付情况,并综合市场对于价格调整的舆情风险,将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盈亏范围之内,保证惠民保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