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的体育发展取决于体育储备人才的数量以及质量。而目前,我国中学体育训练的目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为了取得较好的比赛名次,为学校争光;一种则是为了升入好学校添砖加瓦;加之大多数中学的体育课余训练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这一重任就沦为"纸上谈兵"[1]。笔者就目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阐述个人观点,并提出应对政策,希望能为广大的体育教育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学;课余;体育;问题;对策 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正常开展,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能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还能借此灌输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大大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为培养国家体育人才奠定基础。但由于大多数中等学校还深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并不重视甚至歧视课余体育训练。因此,必须要打破这一传统思想观念,找出问题症结、提出可行方案才能改变现状,使课余训练步入中学体育教学的正规道路上。 一、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 1、重视体育比赛的名次、忽视培养输送。中学阶段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关键时期。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天分在中学时期就能体现出来,而在此时,挑选好的体育苗子进行系统的训练,是为国家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最佳时期。但是个别中等学校却过于重视本校的体育比赛成绩,往往忽视了对体育苗子的系统训练;加之在挑选体育人才时,过于重视体育成绩,而挑选的大量早熟运动员普遍存在成绩好但输送率低的现象,直接影响为国家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进度。 2、一味注重升学率,难以保障课余体育训练。我国部分中学领导还在受传统的"重智轻体"教学思想的影响,加之自身对体育认识的不足,认为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会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唯恐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导致不重视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甚至不愿意开展课余体育训练,这严重影响了学校运动员课余训练的积极性。 3、体育比赛存在的问题。一是学校少数体育尖子重复出赛,身心俱疲、影响学习,遭家长老师的一致反对。二是有的学校为了取得优异的体育比赛成绩,会采取一些不好的手段达到目的,比如:冒名顶替、弄虚作假、谎报年龄等等。如此一来,就严重影响了比赛质量,并降低了部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三是体育部门没有和教育部门做好衔接工作,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很少过问,这使得体育训练往往流于形式。 4、体育训练制度不完善,缺少系统化与合理性。经相关部门调查发现,部分中学课余体育训练还存在训练随意,无大纲等现象。这些学校存在训练场地小、训练设施不全、经费无保障、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还有部分老师在系统训练方面,理论知识比较匮乏,再加上教学任务重,不仅要负责全校广播体操,还要进行运动队训练以及课外活动的开展,这些超负荷运动极大程度的影响了老师的积极性。加之受片面注重升学率的影响,多数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负担过重,使得体育老师只能见缝插针,严重影响到训练的质量,导致课余体育训练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 5、家长缺少支持性,进而导致业余体校缺少充足的生源。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愿意让子女从事体育运动的是少之又少。有一部分家长送子女到业余体校,也仅仅是为了增强孩子的体质,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并不是为了孩子在体育方面有所成就;还有一部分家长送子女到体校,也不是因为孩子在体育方面多有天赋,多数原因是因为孩子文化课较差,家长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以后能在社会上立足;而对于那些体育专长生来说,更怕体育不出成绩,文化知识又落下了,自己吃亏不说,还会受到家长的责难。总之,以上的种种现象就造成了业余体校生源不足的现状。 二、解决中学体育课余训练存在问题的对策 1、转变指导理念,深入明确体育课余训练的任务。一是学校各级领导对体育工作要有充分的认识,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确保课余体育训练在教学进程中占据一席之地。二是学校要把课余体育训练规划为重要任务,将追求比赛成绩转变到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上来[2]。 2、將文化学习跟体育课余训练的关系处理好。一是学校要建立文化学习、思想工作、业余体育训练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将体育人才的文化学习和业余训练规划到学校的工作中。二是学校领导、班主任要经常深入课堂和运动场,不定期检查作业,并定时开展体育领导小组会议,及时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正确处理解决问题。 3、注重建设教师队伍,实现科学训练能力的增强。中学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思想观念、训练水准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课余体育训练的质量,因此,学校要注重提高体育老师的整体素质。学校领导要合理安排老师的工作,关心他们的成长,积极为他们创造补课和进修的机会,以使他们学习现代体育训练的理论知识,并掌握现代体育训练的科学方式。 4、清楚比赛的真正目的,进一步改革体制。体委和教委部门针对中学生文化学习、体育训练时间紧迫这一问题要进行体制上的协调。两个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对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体委部门要在场地、器材、经费、教练员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而教委部门则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并且,交流、检阅和相互学习是体育比赛的目的,对于那些在比赛中冒名顶替、弄虚作假、虚报年龄等行为,一经发现一定要进行严肃处理。 5、实现积资方式的扩大化,体现体育的社会性。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巩固都要有一定的物质和经济支持,这样才能保证顺利的发展。目前,各中学的课余体育训练经费存在严重短缺的现象,这就阻挡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发展的脚步。因此,各级相关部门应扩大行政拨款,并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投资赞助,依靠社会力量改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条件,进而提高中学体育人才的储备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学业余体育训练是我国培养体育人才的基础,它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可继续性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初中体育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课余体育训练的规律和特点,注重体育训练的科学性,坚决杜绝盲目训练,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训练科目,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从而为国家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静. 新课程标准下娱乐化田径教学模式构建策略探析[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0):121-122. [3] 杜翔. 跆拳道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J]. 运动,2013,(2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