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的幸福感。 01:
上周朋友小聚,晓川因为工作的事闷闷不乐的。 晓川刚换了一份工作,按理说应该正是充满新鲜感和激情的时候,但他说,自己只感觉深深的倦怠。 我才20多岁,却一眼看到了自己日复一日的未来。 这是他今年第三次跳槽,所选择的是他之前觉得充满朝气的行业。但他才刚进公司没多久,又陷入觉得工作枯燥乏味、没有意义的怪圈。 很多人都有过晓川这样的念头: 超时工作却力不从心,工作使我面目全非; 每一天都浑浑噩噩,工作像是坟位; 最好是中个大奖,明天就辞职。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只有6%的员工"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上班场所更像是"悲惨和绝望的黑洞"。 很多人无法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感,是因为他们只是毫无章法地拼命努力,而无法在工作中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核心价值。 富兰克林说过,幸福来自成就感,来自富有创造力的工作。 那么,如何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创造力呢? 被称为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松浦弥太郎,他在著作《思考的要诀:松浦弥太郎的幸福工作术》中提到:改变对工作的理解和方法,用思考提升工作状态和质量,从工作中获得幸福就并不是难事。 在工作中,通过思考提升思考本身、想象、沟通、时间管理这四种能力,从而提升自我,获得幸福感。 02:
所谓幸福,其实到最后不过是大道至简的一点,做自己。 你就是你,是与众不同的,永远不要以"别人都是这样的"作为判断自己的金科玉律。 正如德西得乌·伊拉斯谟所说的,一个人成为他自己了,那就是达到了幸福的顶点。 成为你自己,就需要学会独立思考,一个人独有的原创思考,会成为他真实的自信。 作为生活美学家,松浦对思考的态度是严谨甚至是慎重其事的。 他认为思考并不是"突然间灵光乍现"、"在行动中完成",而是一个无中生有,需要主动准备的过程。 ①首先确保思考专用时间,把思考列入每天的固定日程。 松浦的经验是每天上下午各花一个小时作为思考时间,并写下思考要点。 另外,给思考设定时限,限定在一个小时内完成,能激发"紧急时刻的惊人爆发力",而且,专注力持续的极限是一个小时。 ②思考要有原创性,不能把网络搜索当作是思考的过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应该提醒自己有意识地屏蔽信息。 ③使用思考模型和方法。 松浦提出了ABC模型法,从两个相反的点想出AB两个方案,在两个方案的基础上,升级出二者的精华方案C,从而看得更加全面。 思考方法有很多,例如视觉化思考,将思考的内容写在纸上进行预览和修正。 思考最重要的是坚持,锲而不舍地思考到最后一刻,才能获得想要的答案。 03:
想象力和思考力同属于创造性的能力,是人的能力体系的核心。 想象是指详细构想思考出来的点子,从不同角度来仔细推演自己的创意。 有人认为,"只要增加刺激的体验,就能产生新的点子,变得有创造力"。 事实上,创造力的关键不在于富于变化的生活,而在于通过彻底的想象,学会创造。Imagination的尽头,才是Creation。 ①想象不是从面出发,而是从点发散。比起事物的核心,更要想象存在于其周围的东西。 例如,思考某个项目时,不仅要思考项目如何推进,也要思考:在这个项目的周边,有什么在运作?如何运作? ②试着换位思考。以"恋爱的感觉"来猜想客户的需求;获得初步推想后,再从"头号敌人"的角度来思考不足,因为批评的意见往往更有意义。全方位地想象细节,才能客观正确。 ③通过观察提高想象力。观察的对象可以是他人、环境、周遭状况等,同时也观察变化,想象接下去会发生什么。 可以试着角色扮演游戏,想象他人的内心。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也有助于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04:
思考结果的输出需要沟通,沟通质量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幸福。 沟通并不仅仅强调"说话的艺术",沟通的出发点,是如何持续地付出,让别人感觉到更加幸福。 因此,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少用自己的标准反驳别人。 ①让自己保持幸福,提高自身情绪处理能力。负性情绪不仅带给他人压力,也会影响正常沟通。 ②拥有自己的信息,让他人觉得与你沟通是有价值的。 ③快速响应他人。尽可能迅速回复信息,不让对方等候,也能让后续的沟通更紧凑,促进工作进程。 另外,沟通中要学会"示弱",采取八胜七败的策略,而不是15胜的全胜策略。适当地谦让,把光环让给别人,未尝不可取。 05:
每个人都知道时间的重要性,却少有把时间用在刀刃上的意识。 得时间者得天下,人与人的差距就在于时间使用上的差别:上班时间的利用效率,下班后的时间安排。 你的时间分配,反映了你是什么层次的人。 ①将时间分为三类:消费、投资、浪费,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分配于投资。 20多岁,你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时间,要多把时间用于投资自己。 ②使用日程表、手账、番茄钟等工具确定目标,规划时间安排,为任务安排优先级,建立自己的工作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工作上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专注力。通过专注来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实现时间管理的关键所在。 ③克服拖延症。拖延症是时代的通病,了解自己的拖延是属于哪种类型,再对症下药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06:
沃顿商学院教授G·理查德·谢尔曾绘制了一张图表,介绍了什么是有意义的工作。 实际上,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处于最佳点的几率是很小的,可能不足万分之一。 20几岁的年轻人,容易喜新厌旧,价值观尚未成型,往往无法判断究竟什么工作值得喜欢。 与其抱着不得不工作的念头,或者三天两头换工作,不如努力去喜欢自己在命运中碰巧遇上的工作。不管什么工作,只要努力投入,不给自己设上限,就会产生成果,从而产生快乐和兴趣。 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用心过生活,对每一件正事都全心投入,坦然接受结果,这才是人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稻盛和夫说过,理解工作的意义,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作者:葫芦僧,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