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洛神只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人物,被誉为洛水女神。在先秦神话中,洛神是黄河之神河伯的配偶,掌管洛河的水神。到了中古时期,很多文人将洛神放在了自己的作品里,使得洛神的形象更加丰富,也成为很多男性寄托感情的对象。例如曹植所写的《洛神赋》,就是把洛神当做自己理想对象的文学作品。在此后各个朝代中,洛神的原貌逐渐被割裂,对于这样一位神话人物所造成的文学意义也被放大了很多。 有这样一个女子,她是古人心中的女神,屈原、司马相如、曹植为首的一众文人都曾倾心于她。他们为她写词作赋,抒发爱慕之情,优者流传千古。这个女子就是宓妃,人们也称她洛水女神。这位洛神究竟是谁?有怎样的故事?她是如何在这些文人笔下样貌百变的? 洛神最初叫做「宓妃」,这一名称源于屈原《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意思是「天帝降下夷羿,祸害夏民。为何又射河伯,娶洛川妃为妻?」河伯是黄河之神,宓妃是河伯之妻,被夏朝的有穷国君夷羿所霸占。宓妃神话产生之初,其形象是一位个性乖戾、骄傲,美而无礼,淫乐无度的配偶神。 屈原的《楚辞》是人神相恋主题的开始,洛神首次作为诗人所追求的神女身份出现:「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盤。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在屈原的这首诗中,宓妃具有比较具体的性格个性,并且因其美而无礼而被作者违弃。之后的汉朝文学辞赋承袭了屈原的《离骚》,将洛神宓妃形象描绘得丰满而逼真,逐渐产生了极其浓郁的世俗化倾向。如《淮南子·俶真训》中说:「妾宓妃,妻织女,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司马相如也曾爱恋宓妃,他笔下的宓妃是现实中色艺出众的美女。《淮南子》中的宓妃,虽仍是一位配偶神,但所嫁之对象变成了真人,地位也下降为妾。张衡笔下宓妃,则成为了检验作者道德修养的情欲化身。 而中古时期描写宓妃形象,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首推的定是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曹植创造出了一个个性色彩十分浓郁的洛神形象,其人神之恋可以说是尽曲折跌宕之能事。 《洛神赋》的意义内涵在李善注《文选》流传之后的唐朝便发生了转换。赋中的洛神融合了甄氏的身世,赋中君王与洛神偶然相逢的人神爱恋变成了曹植与甄氏之灵的「偿宿愿」式的交集。这种融合随着被李善采纳入《文选》注而在后代广泛流传开来。 自唐朝以后,曹植与甄妃的传说,基本代替了宓妃的本体神话,生成了一种文人艳遇模式。裴铏《传奇》中的故事是其中一例:太和处士萧旷自洛东游,夜憩双美亭时,洛神因被他的音乐所感动,便在他面前现形,主动提起她与曹植的感情际会。洛神欣赏萧旷琴韵清雅,还在分别时泄漏天机,说他有奇骨异相,她将会暗暗地帮助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