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运用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和原因,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多方面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职业道德;缺失;现状 一、现状分析 1.美国可谓高度法制的国家,其证券交易法规和会计准则可谓全世界的典范。但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件更是不胜枚举。美国审计总署应国会的要求,对1997年至2002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因会计造假导致报表重编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于2002年10月发表了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过去5年多,在纽约股票交易所、纳斯达克和美国股票交易所挂牌交易的8494家上市公司中,因财务舞弊或其他不规范会计问题而重编财务报表的上市公司竟然达到845家,约占全部上市公司的10%!究其原因土要是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结果。 2.多年前发生在我国的财务欺诈案,也使会计面临"诚信危机"的挑战。 (1)据2001年开展的《会计法》执法检查的初步统计,全国共有近300万个单位进行了自查自纠。在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共抽调3.6万名检查人员对2.3万个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2001年12月12日,财政部门发布的对部门行业2000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中指出,假凭证、假账、假报表、假审计、假评估等五假问题不容忽视,其中资产不实比例在1%以上和利润不实比例在10%以上的单位分别占被抽查单位的50%和57%。部分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仍很严重,其触目惊心,发人深省。 (2)在财政部公布的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显示,被检查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较严重。此次检查共涉及保险、烟草等行业190户企业以及相关的91户会计师事务所。在这不足200户的企业中,便查出企业资产不实115亿元,利润不实24.2亿元。在这些被检查企业中,资产不实5%以上的有36家,,与一总数的18%,利润不实10%以上的企业有103家,占54%,利润严重失实、虚盈实亏企业19家,虚亏实盈企业8家。另外,还有22家企业存在账外设账问题。 (3)2003年财政部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152户企业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杏,共查出企业资产不实85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41亿元,利润不实28亿元。其中:资产不实比例5%以上的企业23户,占被检查企业户数的15. %;利润不实比例10%以上的企业82户,亏被检查企业户数的53.95%;利润严重不实,虚盈实亏企业有5户,其报表反映盈利3551万元,实际亏损1.5亿元;虚亏实盈企业有6户,其报表反映亏损1.4亿元,实际盈利4亿元;有16户企业违规设置账外账。 由此可见,不同的会计主体面对社会有不同的利益点:私营企业侧重于合理避税,以增加所有者的实际利益;上市公司更侧重于每股的盈利,以达到再融资的目的;国营大企业则侧重于利润目标,以达到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这说明了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严重性。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使中国会计行业陷入了诚信危机。会计作假在外部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股市下跌;在企业内部造成经营和管理的混乱。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市场环境和经济秩序,给国家、企业、个人带来了巨大损失,制约了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尤其是其核心诚信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绊脚石。同时也使会计业的独立性和公信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二、原因分析 (一)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内在因素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因此,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使其应具有的独立性缺失。而影响会计人员道德素质最直接的因素主要来源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 (1)经济利益驱动。 一定的物质基础决定着人们的道德状况,良好的社会道德状况是与充裕的物质条件紧密相连的。人的需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我国,会计人员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基本上得到了满足。会计职业道德行为是满足会计人员社交需要的手段,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也是达到自我实现需要的途径,最终以理想社会实现需要为方向和目的。 (2)政治利益驱动。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笼和蔓延有着较为复杂的心态。个别地方的企业土管部门实行"高指标"保"鸟纱帽"的考核办法,在这种压力下,经营者不粉饰报表、不造假数字就难过考核关。面对上级下达的与企业经营状况实际相背离的"硬指标",一些厂长经理迫于经营业绩的考核压力,年年把销售、利润当作最紧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在企业内部实行以盈亏数字论功行赏的办法。企业经营者在"高指标"的重压下,哪里还能找得出比造假数字更好的办法呢? 可见,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依靠虚假数字出政绩,追求数字真实丢官位"的情况,使企业陷入"报喜得喜,报忧得忧"的怪圈。不少经营者坦言:现在每隔二、五年企业主要领导都要变动一次,有人就因任期内造假出了"政绩"而使得企业"突飞猛进",个人不断"进步",这就使人产生投机思想。同时,不少企业经营者也反映,有的上级领导习惯浮在上面听汇报,不察实情,听喜不听忧,也是助长会计造假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会计制度不完全性的外部原因: (1)制度不完全性的客观存在。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考察,某一时期会计制度安排决定了人们的会计行为。会计行为是会计行为主体有目的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讲,会计行为执行者对会计制度理解的透彻与否,决定了其对会计实践的把握程度。 会计信息是企业执行会计制度政策选择的结果。但会计制度作为一种不完全合约,赋予企业一定的会计制度选择权,这种选择权安排给企业管理当局。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函数并不一致。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变得越来越普遍。代理人在经营过程中要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凭借不正当手段进行会计政策的逆向选择并产生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包括向委托人及公众隐瞒企业经营状况、经营环境等有关信息,不采取必要的避险措施减少经营损失,违背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操作。 (2)会计制度的执行机制不够健全。会计准则建设的关键在于实施,从某种意义上说,准则的实施比准则的制定更有难度。在我国当前表现为执行内在会计制度的"自律"机制没有形成;执行外在会计制度的"他律"机制不够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规范的颁布与修订,明确提出了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但在会计实践中,由于对职业道德的违规行为惩治不力、缺乏职业道德自律组织和对道德优劣表现赏罚不明,使道德、诚信等内在制度没有被有效自觉地执行。因此,在内在制度机制得不到普遍采用的环境中,正式的法律控制和行政管制都是很必要的。在现行企业体制下,会计人员是受聘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会计人员在单位对单位负责人地位上的从属性,带来其职业道德作用上的从属性。会计人员地位的从属性,对会计人员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诚信意识,建立执行内在制度自律机制迫在眉睫。 以上是对当前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从内因理论、外因理论、进行的分析,由此可见,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会计人员本身的道德素质方面、会计制度方面,以及整个社会的道德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健全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管理机制,从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非常重要。 假账林立,信息失真的后果不仅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更會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和信用链条的断裂。会计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按章办事,将诚信作为自身工作的根本,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地文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会计诚信与约束制度探析[J].四川会计,2003,(10):15-16. [2]罗正英.上市公司披露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会计研究,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