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保险应有温度 近期关于保险业的糟心事接二连三。 水滴集团终于如愿登陆纽交所,拿下"保险科技第一股"的名头。然而,水滴的高光时刻一闪而过,上市当天即破发,随即又遭遇拼多多领头的中概股大跌潮,水滴市值已跌近30%。 继2017年在淄博发生假保单案后,2021年伊始,人保寿险再次被曝光一起假保单案,规模超6000万元。而前员工举报一案在网络上不断发酵,也把"寿险一哥"中国人寿推到风口浪尖。一时之间,中国最大的两家保险公司被各种负面新闻缠身。而相关机构的回复官腔十足,使得事件热度在舆论的不断追问下螺旋上升,使得自身的声誉一地鸡毛。 "举报门"中提到的虚构业务套取费用、欺骗投保人等诸多违规违法行为,近几年几乎年年出现在监管部门发出的行政处罚书上,有些保险机构因为同一违法行为还被多次处罚。且不去讨论屡罚屡犯的利益驱动是什么,毕竟这涉及的是全行业之痛,保险企业改变和升级发展模式毕竟非一日之功。 但保险公司及从业者应该正视,监管处罚和客户投诉并非小事,这些小事件一件件的叠加,是风险要素的乘积,对保险机构的声誉的负面影响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过去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对声誉管理兴趣不大,这不难理解。毕竟作为央企和国企,缺乏声誉管理的压力或激励,对声誉管理也不敏感。 但在互联网保险时代,声誉必将成为保险机构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互联网科技的运用,为传统保险公司改变销售模式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仅从客户维度的变化来看,互联网已经大大改變了保险业务获取的逻辑,过去认为保险公司只要产品好、价格有竞争力,客户有需求交易就能达成,这种粗放型的思维远远不能满足互联网保险时代核心用户群的要求。作为一种保障产品,用户需要的是真诚和有价值的服务。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最近提出了"有温度的保险"这个全新的保险服务升维思路,"过去我们的保险是冷冰冰的服务……希望能够在传统的保险领域升级,提供一种新的保险服务,保险不只是作为一个财务保障,更重要的是能成为有温度的服务提供者。" 保险应有温度。而温度,或许能成为保险机构升级业务模式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