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随着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过硬的技能,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涵养。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因此,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德育教育,将企业文化根植到学校德育教育中,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职德育工作的意义、德育工作现状和主要问题及如何在中职学校创新德育教育三方面详细阐述了校企合作视域下的中职德育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校企合作 中职德育 创新策略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现在社会最缺的就是高技能人才,而中职学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其培养模式受到了国家、社会、企业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企业的需要,中职学校要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精准度。一个企业的灵魂是它的企业文化,不能只看重学生技能培养而忽视企业文化熏陶。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可见,要想成就人生,首先要有德行。因此,人们应该把企业文化和学校德育有机融合,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一、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德育工作意义 德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就是指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广义的德育则是指依据特定的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正确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中职学校不同于普通中学,培养目标不同,学生素质不同,这就决定了德育的目标、方式不同。 中职学校生源特点决定了德育工作比普通学校更为重要: 第一,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前提条件。我们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培根曾说过:"如果没有德行,人类就是一种忙碌和可怜的生物,不会比任何一种渺小的害虫更优越。"教育目的不是简单地培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价值观。 第二,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从古至今,国家最终的强盛和发展都是靠高素质的人才,而德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和前提。 第三,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人是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抓住学生的德育,就是抓住了学生的人生。因此,开展德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德育工作现状与主要问题 1.忽视德育,注重职业能力 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中职院校主要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了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要求,在教学模式上需要不断推进校企合作。但校企合作过程强化的是技能培养,往往忽视利用企业资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文化熏陶。著名的教育家史蒂文曾说过:"如果你的道德观念令你消沉,那这将是你一生的错误"。可见,德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多么重要。因此,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在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加强对学生品德教育。 2.德育手段单一,德育目标空泛 我国德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现在中职教育的德育工作,目标不够明确,德育手段单一,缺乏职业学校特色。学校要把德育活动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置活动项目,进行针对性德育活动。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要形成系列性且不断提升活动系列。 3.德育师资队伍力量不强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德育与企业的对接存在着先天缺陷,一是企业看重学生岗位技能培养,而轻视学生个人长远发展,二是企业工人师傅队伍良莠不齐,学校对企业师傅队伍了解不多,在工人师傅选择上缺乏自主权。此外,工人师傅没有接受专门培训,在与学生交流、沟通上不通畅。职业学校教师来源渠道广,很多专业课教师来自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没有受过教育学、心理学培训,无法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因此,在班级管理、德育活动安排、学生沟通等方面,缺乏令学生信服的手段和方法,造成德育被动局面。 4.思想认识不到位,校企合作层面低 现在社会浮躁之气影响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只图形式,追求效果立竿见影和效益最大化。企业看重的是学生的技能所能产生的效益,学校看重的是校企合作形式,忽视了校企合作中如何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很多人认为德育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因此对德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培根曾说过:"美德如明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欲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波折,唯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坚强的意志,才能战胜困境,永久留香。 三、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德育创新策略与改进措施 1.完善校企合作的中职院校德育内容 中职学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学校德育应充分体现这一培养目标,在德育中更多地融入企业元素。企业重视职工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敬业精神和严谨、坚忍不拔、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以及质量、效益、品牌等价值观,学校应因地制宜,通过校训、校标"三风"表述语等让这些精神赋予具体的德育载体。同时,学校在设计德育活动时,要将这些精神贯穿于活动始终。如"工匠"精神培养,学校可以开展"匠心文化"系列活动,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母校做个人成长励志报告,还可以通过首席技师和劳动模范进校园活动,让他们与系部、班级结对,让学生每时每刻感受到企业文化内涵冲击,帮助学生树立"工匠"精神的企业价值理念。 2.不断优化校企合作的中职德育工作队伍 一是加强中职学校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要在企业中挑选一批领导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好、员工素质高的企业挂牌为学校校外实训基地。二是建立一支優秀企业导师队伍。在企业员工中挑选一批技能水平高、爱岗敬业、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员工作为学生师傅兼德育导师。学校对这些师傅要进行定期培训,提升他们思想道德素养和教育学生能力。三是学校重视专业课老师下企业培训。通过每年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了解岗位对员工素质要求以及企业文化,提高专业课老师对企业文化的了解,提升教师在德育中的精准度。 3.工学交替,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随着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不断深化,学校应该建立比较稳定的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实习制度,新生进校第一学期开展认识性实习,通过企业介绍和现场的参观体会,使学生初步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要求和规章制度,明确三年学习目标。从第二学期起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学期应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在学生熟悉岗位技能基础上,了解不同岗位的行为规范要求,让学生慢慢适应企业管理,全面提升学生思想素养、技能水平、业务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4.开展企业文化体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又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精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融入企业文化,学校可以通过工学交替企业实习,让学生由课堂中的旁观者转变为企业中积极参与者和劳动者。通过让学生感受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文明礼仪等企业文化具体形式,提高学生主体意识,进而在行动上能以企业的道德要求为标准,不断提升学生职业道德自觉性。 5.建立和完善学生德育管理机制 要建立学生工学交替职业生涯记录,每名学生从第一学期认识性实习开始,到每一学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在实习企业接受的上岗前培训和实习期间行为规范的表现情况、与人交流情况、遵守规章制度情况等作全面详细记录,每次实习结束后由班主任进行归档保管并定期更新。班主任根据学生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鉴定,使其按照现代企业用人标准,找出自己身上不足和优势,不断完善自己。学校根据记录反馈和学生自主评价,有目的地设计好学生德育活动,通过一系列德育活动锻炼学生、塑造学生,使学生更符合现代企业需求。学校要将活动系列化、规范化、层次化,把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职业学校特色的德育品牌。 四、小结 校企合作突破了由课堂德育教学和学生活动为主要载体的德育体系,使德育要求由学校走向社会,有助于学生从德育认知到道德行为体验。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坚忍不拔、一丝不苟已经不是抽象的道德要求和空洞的道德说教,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队精神能够在实习中时时运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习,为学生提供了道德實习情景和场景,从而达到了创新和强化德育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丰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德育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3(11). [2]孙勇兵,刘晓云.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四位一体"中职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6(2). [3]侯艳.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德育创新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 [4]胡茂林.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德育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及策略[J]. 时代教育,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