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乃伊》是一本由佩妮·克拉克 / 大卫·安契姆著作,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木乃伊》读后感(一):比起长生,我更喜欢不老。 作为一本儿童科普书,画面有点恐怖,但是死亡本来就是一件痛苦的、黑暗的事情,向死而生,先知死后知生,才会让你明白生命的终极意义。 木乃伊看起来就像是一具具包装完好的"粽子",里面是否有灵魂,是否会复活,不得而知。自然界有一股神秘的力量,让你不得不相信黑暗中、梦境里有什么不知名的东西在潜伏,在伺机行动。木乃伊的制作过程太复杂了,先是把尸体解剖的支离破碎,然后泡碱浴,接着给尸体抹盐,任其自然风干,最后用亚麻布紧紧裹好,裹得时候还要不断放置护身符,护身符代表的是那些可以帮助死者在转世过程中免受伤害的埃及神灵。最后把木乃伊放进装饰的富丽堂皇的棺材。整个过程祭司都要祷告、祈福,以确保法老通往来世。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陵墓,当然可能是电影看多了,总觉得在我们国家的深山老林,真的有那样的地方,埋葬着数千年前的文明。可惜陵墓建的再好,再隐蔽,也会有盗墓贼破门而入,因为金银财宝的诱惑力太大了,真是悲哀,死了还要去被打扰清净,也怪他们,人都死了,再好的东西也享受不了,为什么还要带进陵墓呢? 其实不光埃及,其他地方也有制作木乃伊的习惯,中国也有保存的很好的尸体,汉代女尸千年不腐。我记得小时候看一部鬼片,打开棺材,女尸貌美如花,等到盗墓贼把玉石拿走之后,女尸立马变成黑色的,超级可怕,可能是人们对于生命的崇敬以及对肉身的迷恋,所以才会想要把身体留住。但是想想,如果真的沉睡千年之后,突然醒了,他又如何打开重达千斤的棺椁呢,还不是会被活活闷死,这又是何必呢。我觉得墓葬是一种生前财富和权力的体现,死者认为死去只是长睡不醒,那么作为睡觉的卧室必定也要和生前一样,就像秦始皇陵地宫,有日月星辰,有山川河流,意味着秦始皇死去也坐拥无限江山。 火葬是现代文明的一大进步,我们最最敬爱的周总理就是把自己的骨灰洒向祖国的大江大河,与我们的祖国融为一体。他是个睿智的人。比起长生,我更喜欢不老,如果以一种年老的状态孤孤单单的在世上存活一万年,我是不愿意的。我希望以一个年轻的面庞和年轻的心态,潇潇洒洒度过一百年。看来我还是贪心的想活一百岁,哈哈,只要我爱的人,我牵挂的人还在,这世界谁都活不够。 《木乃伊》读后感(二):一本有关于木乃伊的科普画册 目前这套探险家系列儿童科普图书画册我知道的是一共有四本,可是我们家的那个小淘气为啥却独独对这本讲述木乃伊的画册爱不释手呢。现在的男孩子不是应该更加喜欢太空探险或是海洋探秘什么的吗?咋就对这渗人的玩意儿那么感兴趣呢?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孩他爹的一句话提醒了我。 "他是把木乃伊当僵尸来看的。" 原来如此啊!植物大战僵尸是小淘气的最爱,感情原因在这呢。 若是一提到木乃伊,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那些躺在金字塔里的埃及法老们的尸体。不过这本名为《探险家:木乃伊》的书会告诉你木乃伊可并非像我们印象中的那么简单,这里面的知识内容丰富着呢! 首先死后被制成木乃伊并非只是埃及法老所独有的特权,在当时的古埃及,很多人去世之后都会被制成木乃伊进行保存,只要你支付的其足够的费用。 其实被制成木乃伊的不仅仅是人类的尸体,猫咪、鳄鱼、猩猩、朱鹮、牛都曾被发现制成木乃伊。 再者木乃伊不仅仅是古埃及独有的产物。格陵兰岛、以及欧洲的西北部都曾发现过风干成木乃伊的尸体。当然这些"木乃伊"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与埃及那些人为制作的木乃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木乃伊是古埃及人以特殊的工艺所制作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将尸体完整的保存下来。有关于木乃伊的传说与故事,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探险家:木乃伊》这本书画册中将会把木乃伊制作的来龙去脉以及其他的仪式、必需品、陪葬物等有关的一切都详详细细的介绍出来,关于木乃伊研究中所出现的疑惑、传说、猜测也都会有所解释。 制作木乃伊的最初目的是古人为了能够完好的保存尸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科技已经有了新的方法来完成这项工作,那么现代的木乃伊究竟是什么样子,又是怎样被制造出来的呢?这本书中也会为你进行介绍。 其实细究起来,木乃伊和僵尸还是有区别的,只是以我家的小淘气现有的知识量来看,还是分不清的。不过我相信当他能够完完全全、仔仔细细的把这本《探险家:木乃伊》的科普画册看完之后,自然就会弄明白这一切的。 《木乃伊》读后感(三):关于木乃伊的有趣常识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少儿科普书,虽然是给孩子看的书,但是我这个大人看起来,感觉也挺有意思的,正好也弥补了我在这方面知识的缺乏,而且因为是给孩子看的,所以内容读起来很轻松,也不失风趣,不像很多科普类的读物那么无聊,虽然是讲的如此沉重又略有"恶心"的话题,但却一点都没有让人害怕的感觉,包括人们的表情,都画的很轻松,人们之间的对话,也穿插的恰到好处,既把知识点带了出来,还不给人生硬的感觉,总之,作为少儿科普书来说,这本书还是相当合格的。 讲讲我学到的之前不了解的关于木乃伊的事情吧。第一,一直以为木乃伊只有埃及的法老们才有权力享受,现在才知道原来普通的平民百姓也是可以的,只要是有钱就可以了。我觉得两者之间更大的区别在于谁更有钱,前者会有规模巨大的陵墓,也就是金字塔,会有各类精美的护身符,有一个法老甚至有150件护身符。而后者要么要承担巨额的制作木乃伊的费用,要么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被大自然做成天然的木乃伊(比如在炎热的沙漠里,自然变成保存完好的干尸了)。第二,原来木乃伊除了有人类的,还有好多非人的木乃伊,比如法老们非常喜欢的宠物,去另一个世界的时候舍不得丢下,干脆一起带着走了。再比如还有狒狒的、鳄鱼的、蛇的、牛的、朱鹮的等等等等,各种动物竟然都可以做成木乃伊,有好多穷人无法承担把自己变成木乃伊的费用,就买一些动物的木乃伊当作自己的替代品(请问这是什么思考逻辑呢?找个动物代替自己重生??)。第三,木乃伊除了在埃及有之外,世界上很多其他的国家也是有的,比如在格陵兰岛,比如在欧洲的一些地方,当然,这里的木乃伊大概就不像是在埃及一样,特意做成的了,而是因为机缘巧合,比如冰川之下,比如沼泽里、冻土里,通过大自然的力量自己变成木乃伊样的干尸,我个人觉得这个只能算作干尸,而不能叫做真正意义上的木乃伊呢,也许我自己的理解有误吧。第四,木乃伊竟然也能造假,比如拿别人的牙齿放在自己身上,拿猿的头骨和人的头骨拼接在一起,让一开始发现的人们惊喜不已,以为是发现了新生物,结果后来才发现是伪造的…不得不感慨人类的创造力啊。 总之,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比较适合大概三四年纪的小朋友来阅读,当然大人看看,也是挺长见识的啊。 《木乃伊》读后感(四):存在即永恒 "人类怕时间,时间怕金字塔",金字塔和木乃伊让埃及蒙上了神秘的色彩。金字塔的建造目前仍是未解之谜,不过木乃伊的制作过程已经被人类破解。一直对有历史感的文物心存敬畏,佩服古代人的聪明才智,也喜欢研读一些关于文物、古代建筑、陵墓的介绍文章,看过很多文字方面的书籍,但是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图片的展示比通过文字想象更加直观形象,就像即使看过一百遍兵马俑的介绍也不会有实地参观带来的震撼感。 很早就知道木乃伊的大致制作过程,不过关于陵墓的布置、设计并不清楚。探险家系列的《木乃伊》我觉得是我读过的关于木乃伊介绍最全面的书籍。首先,图文并茂,形象地展示了木乃伊的制作过程。阅读文字需要我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读一段木乃伊的制作过程文字估计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想象画面,而这本书将制作过程用图片展示出来,同时考虑到小朋友的阅读特点,在人物的绘画上也充满了童趣,比如化妆舞会、摘眼球这些都会淡化孩子对尸体的恐惧感。木乃伊的每一步制作过程都用图片展示出来,比如器官去除、精心包裹、防止护身符、圣物箱、放入棺材等。其次,不仅介绍了木乃伊,还包括了陵墓的布置、陪葬物品的介绍,以及木乃伊诅咒的传言等。让我们了解了古埃及的埋葬程序。再次,对木乃伊进行了延伸介绍,其实木乃伊不仅仅存在与埃及,木乃伊也不仅仅只是人类尸体,雪地、沼泽这类严寒、干燥或全封闭的环境也是适合木乃伊的保存,动物也是可以制作木乃伊的。 当初本来担心孩子对于木乃伊会心存恐惧,不过之前她听她的好朋友一直在她面前说木乃伊,所以尽管女儿没有看过木乃伊的电影,也对木乃伊产生了好奇。和女儿一起阅读的时候,孩子一直非常认真的倾听,后来我还在她身上演示了一下木乃伊如何制作的,我想下一次小朋友在她面前讲木乃伊的时候她能够更加专业的给小朋友分享木乃伊的制作过程了。 古代人类畏惧死亡,幻想人死之后会复生,才会保存尸体产生了木乃伊。对于我们现代人类来说,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利用有限的物力将尸体保存了上千年,也为我们现代社会展示了古代历史和文明。不过我更加希望能够看到有关秦始皇陵园、西夏王陵、清朝皇家陵园等的介绍,希望探险家系列能出相关系列的书籍,毕竟我大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加透彻的认识和了解。 《木乃伊》读后感(五):古埃及文化——木乃伊 当初梁启超先生为了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故而提出了"四大古国"这个名词。这几个四大古国含括了非洲和亚洲,独独抛去了欧洲(美洲并不能算是很古老的国家,大洋洲文化体现的大多是各种资源)。而这四大古国中就有"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中国"。这几个国家里各有特色。"古中国"的"分封制","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以及我最感兴趣的"古埃及"的金字塔。 谈起金字塔,很多人都会想到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因为它不仅高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像什么尸体不会腐烂,蚂蚁看见地上的白糖就绕开,石头特别平滑还缝隙小。 当然,我相信也不会有人忘记带有诅咒的图坦卡蒙的墓。那句"谁扰乱了这位法老的安宁,展翅的死神将降临他头上"并不虚传,很多人因为进去而死。据说那艘被称作"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泰坦尼克号,也是因为木乃伊的诅咒而撞上的冰山。诅咒可怕,但是我很喜欢木乃伊啊! 木乃伊的制作是需要很多的步骤的,首先就是入俭师用棕榈酒把尸体洗净然后在用圣刀把尸体剖开,取出肝、肺、胃和小肠等器官并且放进卡诺皮克罐里,继而自鼻腔将大脑勾出,将尸体上抹上盐,任其风干,尸体风干四十天后,由祭祀将尸体用亚麻布裹好,把提前准备好的护身符放入亚麻布中,并用假肢代替残缺的部分。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制作棺材,越富有的人棺材越精美,且在棺材内部还有掌管重生的努特神的像。他们的棺材不止一副,足足有三副,而且在木乃伊入棺时,需要祷告,举办仪式,去陵墓的路途也有讲究,必须经过尼罗河,还要有陪葬品,这路上还得有人给哭丧等等,一系列的复杂的缛节。 其中的卡诺皮克罐也是很讲究的,它有四个部分,分别是:多姆泰夫,凯布山纳隼头神,哈碧,艾姆谢特。 多姆泰夫,狼首神,代表东方,坛内贮藏了死者的胃,由女神奈特(Neith)保护。 凯布山纳夫,隼头神,代表西方,坛内贮藏的是肠,由女神塞尔凯特(Serket)保护。 哈碧,狒狒首神,代表北方,坛内贮藏的是肺,由奈芙蒂斯保护。 艾姆谢特,人首,代表南方,坛内贮藏的是肝脏,由伊西斯所保护。 这四个罐子要装不同的器官且不能搞混,是他们的习俗。 而且就那裹尸体的亚麻布都得是新的,被人用过的是不能用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完美,一旦失误就会带来厄运,当然,这些都是他们的习俗而已。 因为有很多的金字塔里面是有木乃伊的,所以爱屋及乌,我也喜欢金字塔。 看这本《木乃伊》真的是学到了很多,喜欢,喜欢,喜欢。 《木乃伊》读后感(六):全面图解木乃伊 不得不说,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这一版探险家系列,是我目前最喜欢的科普绘本。如果你家也有一个喜欢科学的学生,不如把这套书入手吧。这本书采用了16开的精装出版。读起来非常的,不费劲,而且拿起来也非常的有质感,不管是送身边的小朋友,还是自己为了科普学习,都很有必要。以后也很值得收藏。 这本《木乃伊》,声文并茂,真真切切的讲述了木乃伊的起源以及木乃伊的准备工作。甚至在木乃伊制作上还画上了一步一步的步骤分解图。每一个图上都有注释,每一个小物件儿都有了,它的标识,并讲他讲出了它的用处,书中一些重要的图像图集,也采用了彩色绘制。因为使用的是铜版纸,所以,特别的光滑。阅读效果更好一些。 因为讲的是木乃伊,所以关于金字塔,关于埃及人的一些日常对话和聊天,甚至将整个埃及的内部建筑结构都进行了拆解,金字塔内部的通道,小水槽。都做了系统的介绍,还有工匠们的一些小眼神小对话,非常幽默,非常的有趣。 点石成金是法老和高官们的尸体,手指和脚趾都要带着件套件套表面还要画出指甲,考古学家发现包裹尸体有不同的方法,而我们在这本书中可以将所有的这些包裹尸体的方法都做了展示,就是能用长长的亚麻条包裹尸体,由于当时的亚麻还贵,所以就算亚麻布破了之后,还会被撕成一条一条的,再利用。但这种用过的布条绝对不会用在法拉身上,裹尸的步骤非常的严格,遵守,任何一步顺序错了,都会带来厄运。 祭司们在整个金字塔和木乃伊的制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一边裹木乃伊,一边要唱诵经文,为死者的来世祈祷,如果死者的胳膊腿看起来太瘦,他们还会在裹尸条下加一些垫子,每个人都希望以最美好的面貌出现。 这本书中讲了很多木乃伊的知识,关于为什么叫木乃伊,是因为这个词源于来自于波斯语,翻译意思是说沥青,一些做工粗糙的木乃伊,用松子作为防腐材料,这样木乃伊外表,看着跟黑色的幕旗沥青一样,让人们误以为木乃伊是用沥青,防腐的。因而有了沥青这个词。但并不是所有的木乃伊都是用盐涂抹,并用亚麻绳绷带包裹,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的遗体据说是被放在一个密封的玻璃棺材里,展览了好多年。我们不知道历史事实确是否如此,但是蜂蜜确实是一种很好的防腐剂。 总之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特别特别多。关于木乃伊的知识,1978年,人们在中国的隔壁的沙漠边缘发现了很多具风干的干尸,据研究,尽管历史上一直认为中国文化相对隔绝,但受外部世界影响较小,但其实在青铜器时代,中国和欧洲之间确实是已经有了接触了。相信阅读这本书的很多小朋友,可能会对,考古学,历史学,甚至是绘画有更深的兴趣 。 《木乃伊》读后感(七):给孩子的木乃伊大全 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人惊讶,我怎么读这样的书,问我,给孩子看这样的书是不是有些恐怖? 或许是因为中国传统对死亡比较忌讳,在中国的教育中,死亡教育甚至比性教育更为缺失。孩子们最多能够学到的关于死亡的知识可能就是"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了,而真正该如何面对亲友的死亡、尊重死者的教育,却全无头绪。而很多大人,在面对生死的时候都无法从容,更谈不上对孩子的引导。所以很多时候看见新闻说,家长告诉孩子,死去的亲人是离家远游了。 相对而言,西方人对这个问题就理智得多。所以,他们的墓地并不是在杳无人烟的地方,而是在教堂后面,甚至是教堂里面。在他们看来,死亡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在某些文化(例如埃及文化)中,死亡是生命的一个过程,通往来世的过程。 于是,有了木乃伊。 小时候,最初听说木乃伊这东西,是有些惊悚的,射雕里梅超风练九阴白骨爪的骷髅头在视觉上都够吓人了,更何况是好几千年前的尸体。不过,儿童读物里木乃伊大多带些滑稽的暗黑属,出场基本上是裹着纱布、偷偷摸摸跟踪或者吓唬人,本质上又是笨笨的。还记得哈利波特三里面变成被绷带绊倒的博格特吗? 于是乎,木乃伊成为孩子们心中一个着魔的存在,有些害怕,又有些好奇。 这本时代传媒出版的《探险家系列之木乃伊》,可以算是一本给孩子们看的木乃伊大全了。 说起木乃伊,大家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古埃及众多的木乃伊,或者说众多的皇家木乃伊。世界上不管哪本关于木乃伊的书,埃及的木乃伊都一定会是重点。书中前半部用半写实性的手绘,详细地描摹了古埃及木乃伊的制作过程:怎样移走内脏、如何干燥、如何让干硬的尸体恢复柔软、包裹的顺序和细节(是用高级的亚麻布而不是看上去的纱布)、移走的内脏又装到了怎样的容器中。然后顺便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埃及丧葬习俗,金字塔的建造以及结构。可以想象,在3000年前的古埃及,人们笃信来世,金字塔的建设自然是庞大而神圣的工程,但整个丧葬以及木乃伊的制作过程,都一定是在祭司的严密监视和祈祷中神圣而庄严地进行的。 即使我们通常说的木乃伊是指的埃及的木乃伊,但木乃伊实际上指的是干尸,并不是只有埃及才有木乃伊。书的后三分之一部分介绍了世界上其他著名的木乃伊产地及木乃伊,——还有我们中国的辛追夫人和金缕玉衣的主人夫妇呢。 书中还包括一些木乃伊的边缘知识:盗墓人永恒的觊觎与对墓葬的破坏,神秘的诅咒传说,与时俱进的木乃伊制作技术(尚未明确效果),等等。 这本书基本上涵盖了木乃伊知识的方方面面了。书里的绘画基本上是略带夸张的写实风,淡化了可能的恐怖,一些棺椁上的彩绘、壁画都很漂亮,印刷精美。对木乃伊以及埃及文化感兴趣的孩子们,呃,其实还有大人,都值得一读。 《木乃伊》读后感(八):穿越时空的旅行——《木乃伊》 "别玩眼球了!我们抓紧把尸体内膛填满吧。"这是写在《木乃伊》一书封面上的一句话,从这个小细节你就可以感受到这本书的基本定位,那接下来就抛却胆怯带着好奇心一起走进这本少儿科普的世界中吧! 首先《木乃伊》出自"探险家"系列,其著者佩妮-克拉克与绘者大卫-安契姆均来自英国。在书封底的几个疑问中也基本可以看出本书的大致内容,相信在阅读结束的时候自然就会揭开所有问题的答案。 书的主题来自古埃及的木乃伊,它从木乃伊的形成、制作步骤到制作目的都交待的十分清楚。提起木乃伊我脑海闪过更多的是电影作品,带有神秘又让人恐惧的色彩。翻开硬封后看到暖黄色调下的木乃伊制作场景,这恐惧中又带着一丝抑制不住的好奇。 制作木乃伊的本质就是保存尸体,为何古埃及人要保存尸体呢?为了永生。这个答案在今天看来带着几许荒唐,可是在当时的古埃及,这种信念是非常坚定的。木乃伊的制作过程看上去相当繁琐,而后续储存的条件也十分严格。而我一直以来有的一个疑惑是人被谋杀后尸体在无意中成为干尸算不算是木乃伊呢? 这本书的定位毕竟是少儿科普,所以我开始还挺相信自己的胆量足以面对它的内容,然后我就被硬封后面标题页上的图案给吓得飙脏话,反倒是旁边陪读的肥桐一脸淡定的样子。佩妮的文字浅显没有废话,描述事物准确且清晰,必要的注释也都一目了然,让孩子很容易理解书的内容,同时又不会因为专业名词的堆砌造成阅读上的障碍,所以阅读感受总体来说十分顺畅。 相对中规中矩的文字,我更喜欢的是这本书的插图,画风细腻真实又十分生动有趣。甚至配图的对白还有一丝黑色幽默的意味。在如此庄重的场景下,还能看到一只小狗叼走了尸体的左手,还有木乃伊制作者玩赏死者的眼球和面具,看似不严肃的举动却多少冲淡了我翻阅时的小心翼翼。用如此幽默的方式来让读者大胆走入木乃伊的世界并深入了解它,这种方法也是很有效果的。 木乃伊制作完毕后还要储存它,这样就需要我们动身前往下一站——陵墓。关于陵墓的建造,则更加复杂与讲究。本书给出了一位法老的陵墓图貌,真的是宛若宫殿一般,关于打开法老陵墓是否会带来诅咒,在本书中也有提及。 除了人类会被制作成木乃伊之外,有些生为宠物的动物在死后也会被制作成木乃伊来保存。有些木乃伊是人为制作的,也有一些木乃伊的形成是巧合或者是意外之下发生的,而这些内容在本书中都会一一讲述。 翻阅这本书,在提及玛雅献祭的部分时突然想起前些日子才看过一部相关的纪录片《失落的文明:印加和玛雅》,其中提及的木乃伊文化是很详尽的。若读完《木乃伊》后对此题材非常感兴趣,那不妨继续揭秘下去。 还有我真心实意的建议,孩子阅读此书最好还是在白天,部分插图看上去还是挺吓人的,最后愿各位阅读愉快。 疯猴勿杀20171030读后感 《木乃伊》读后感(九):呀,想看又怕看 探险家们总是很勇敢的,因为他们想要去的地方,总是充满了未知因素和冒险行为。要是胆子没有那么足够大的话,那还是稍缓一缓,等着第二手的资料过过瘾就可以了。就比如,今天的这本《探险家·木乃伊》,就不那么适合一般人在大晚上一个人看……不过嘛,要是做好了心理准备,那就可以翻开这本"探险家系列"之《木乃伊》了。毕竟,还真很少有人能有机会回到两三千年前的古埃及,去"见识"一下从木乃伊的制作到最后放入金字塔的全过程。 说起木乃伊,最有名的当是古埃及的那些法老死后做成的木乃伊。之所以要费了大周折弄得如此"恐怖",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永生。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会获得新生,所以把遗体保存好,就可以让死去的人更好地享受新生。一具合格的木乃伊,制作完成需要80天左右的时间,有着详细的步骤。当然啦,也不是只有法老才有这个待遇,只要经济实力允许,任何一个人也都可以让自己的尸体以一种与自身品位和风格相适应的形式得到保存。古埃及的法老们都是实力派,所以他们的木乃伊也最多。想要知道古埃及的木乃伊都是怎么制作的,制作的过程需要注意什么,最终是如何放到金字塔里边的,而金字塔里边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模样……这些问题,在由佩妮·克拉克和大卫·安契姆合作的这本《探险家·木乃伊》里,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一个圆满的回答。 当然,有一些传闻肯定是假的。比如所谓的"法老的诅咒"什么的,或者是那些传说在金字塔里发现史前文明产物——电视机、核装置——什么的,肯定是胡扯。当然,关于金字塔,也有一些是知识的体现。比如,金字塔的建筑技巧,还有发生在胡夫金字塔身上的一些"巧合"——如果把胡夫金字塔的高度146.59米乘以十亿,其结果14659万公里,正好落在14624公里到15136公里这个范围内,而这个范围正好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范围;还有,胡夫金字塔的底部周长如果除以其高度的两倍,得到的商为3.14159,这就是圆周率;还有,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的数值;胡夫金字塔的总重量约为6000万吨,如果生意经 10的15次方,正好是地球的重量……信不信由你好了,反正有人因为没事干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但无论如何,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的过程,还是体现了其相当高超的防腐知识,也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表达。当然,不止古埃及有木乃伊,在格陵兰岛上,在那些沙漠、沼泽地区,还有西伯利亚,也有一些木乃伊的制作工艺。不过这些木乃伊多半是因为自然、气候原因而形成的。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死后,也有一些保存遗体的更新的方式,就不会像古埃及的那些木乃伊一样像一个个包裹严密的"蚕茧"了,或者可以称得上是栩栩如生。都有哪些呢?估计最出名的,莫过于列宁和毛泽东了!从古埃及的有钱人使用泡碱、香料、松脂来保存尸体,到现在美国富人使用液态氮,这中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实也不过五千多年的时间!到了未来,等时间机器再运行一段较长时期的时候,技术的进步又会在保存遗体方面产生什么样的奇迹,还真是值得期待。 不过呢,话说回来,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那些所谓"法老的诅咒",其实正如本书的两位作者所言,应该由那些盗墓贼以及破坏文物的家伙们来承担,这样才最为合适。 《木乃伊》读后感(十):给孩子们的,有关木乃伊的认真回答 家里有个涉略和爱好甚广的老公,连带一个每天千百问的好奇宝宝。那么你可能也需要在家准备一些严肃的科普类书籍,准备好应付他们随时可能的提问或兴趣。本着这样的目的,我购回了这套探险家科普系列中的《木乃伊》。 虽然科普系列素来不是我的所爱,但这本做给孩子们的《木乃伊》科普显示不是我所料的这般索然无味,它出自于大名鼎鼎的"时代传媒",出版过不少经典的少儿科普系列,而这些书一定有不少是孩子们书架上的宠儿。 如果《木乃伊》的这本书内容乏味无趣,那我一定是不会打开它的,但这本书光凭一个封面就征服了我大半,为啥呢?单看这张超大幅封面彩图,首先是画面的形象生动,木乃伊和人都是基本参照人物场景而画,不失写实的活力感,又把该处理的血腥部分作了抽象处理,画面看起来不至于那么血腥怪异,顺便用老鼠,大罐子材料,还有飞舞的苍蝇来凸显出当时的场面。然后是文字,封面上一句文字"别玩眼球了",就足够幽默了,可以想见文字内容一定不乏味,最后是超大幅的开本,配上全彩的内页,如此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 事实证明,可不止我被吸引,带到公司阅读,就有好几个同事表示对木乃伊的内容很感兴趣,要求借回去看看呢!看来,这本书是实打实的有吸引力呢。大人都如此,那么十来岁的孩子,一定对这类好玩的历史科普爱不释手呢。 读完这本《木乃伊》,我自己感觉是颇有收获的,随时都能和别人科普下木乃伊的前世今生。首先解释了我的一个误区,原来木乃伊更多泛指的是经过处理保存的尸体,而不单纯指金字塔中发现的木乃伊。木乃伊的介绍非常丰富,从金字塔中发现的图坦卡蒙法老的木乃伊制作和下葬全过程,讲到下葬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再到世界各地被发现的木乃伊骸骨,还有世界各地制作木乃伊方法的不同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其中还穿插着一些新奇的木乃伊现象。总之,内容觉得是让人震撼,我是一口气不停地读完,感觉可以回味无数遍呢。 不用担心科普的严肃性,我仔细阅读后,发现每一个内容都与历史是一致的,而且科普中很清楚地解释了为何会这样,这一点有理有据做得很不错。比如为什么陵墓要建立在尼罗河边上,为什么主持祭司是豺狼模样?为什么墓室陪葬要放船?为什么动物要被制成木乃伊?沼泽木乃伊和冰冻木乃伊的行程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何联系?书中有一处还讲到了中国马王堆古墓出土的"辛追夫人",要仔细找找看哟! 再说下书中的配图,对于孩子来说,图片是否有好看,和他们是否愿意持续看书的热情很有关系,私以为《木乃伊》的配图做得就不错,和既没有过分的漫画处理,也没有太过写实地展示木乃伊的血腥场面,色彩的选择基本遵从于画面的历史场景而来,不会抢了文字阅读的视线,又很有效地传达了文字想要表达的要点。关于金字塔陵墓的部分,以大图和细节展示的方式,呈现陵墓的恢弘和设计精巧的构造,画面感很不错。 不用担心孩子们看不懂,因为《木乃伊》介绍虽然内容繁多,但是整体是有很严格的逻辑性的。主线是图坦卡蒙木乃伊的制作和完成,并被埋葬和发现的时间线,中间穿插木乃伊的各时间节点的细节补充。阅读起来不会造成混乱,反而能够帮助孩子们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培养对历史的好感。 科普的意义,大概就在于带领孩子们去多面化了解这个世界,在合适的契机,从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方向吧!所以,大胆不设限地多多尝试吧,未来孩子的发展说不定就在这其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