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时,聊到第一次买房的情形。 她那时存款才6万块,到处七拼八凑借钱凑了20来万首付款,买下一套二手小房子,此后,每个月除去日常开支只留了几百块,其他所有钱都用于月供+还债。 周围的人多数不理解:为了房子搞得那么累,何必呢? 朋友想法很简单,自己虽然没啥钱但能吃苦啊,就想早些买房,也就前几年还首付的钱辛苦些,后面随着收入增加会越来越轻松。 放弃一部分轻松,换来最想要的东西,划得来嘛。 我经常听到一句话,"如何做好A与B之间平衡"。比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啊,事业与家庭的平衡啊,公司里成本与效益的平衡啊,等等。 成年人么,自然想都要。 但我越来越发现,这是个伪命题,因为所有选择的背后都站着两个字:取舍。 01:
知乎上刷到一个问题,大致是,楼主是26岁的小城市中专老师,工资低,但上班轻松、业余时间也多,过得还算舒心。两年过去了,他越来越难以忍受过于乏味单调清闲的工作,认为没有技术含量,人也颓废了,当初的野心也没了,每天负能量满满。 他很向往大城市那种朝气蓬勃的日子,询问是不是可以转行跳槽,趁年轻打拼一把? 多数人的态度当然都是鼓励,趁着年轻好好努力,现在转行还来得及。 但我有些不一样的看法啊。 在我看来,他负能量来源不是无趣的工作,而是不会处理多余的时间。 轻松的工作钱不多,钱多的工作不轻松,再正常不过了对吧。薪酬低、工作无挑战性,那工作以外的时间也是一笔可支配的财富。这笔财富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让一个人的技能增加和提升,收入上会有更多可能性。 清闲的工作,意味着挣到的时间多。 错不在工作。 其实这位楼主的想法可能代表了不少人:有挑战性的的工作,虽辛苦可收入相对可观;稳定轻松的工作,过得舒服也有一定保障。 二选一,选哪个? 我只能说,要看你觉得哪个对你而言更重要。 取舍是必须的,一仆二主的日子会让人陷入无限纠结。就算你今天选择了转行,未来辛苦时也会想着"还是体制内的生活品质高啊"。 这几年我兼职码字,有一类问题经常被问到:你如何平衡本职和副业? 其实没有平衡,只有取舍。 我本职是通信行业产品经理,虽然没有996但经常加班还是少不了的,但我现在尽量做到按时下班。 除了做事比较高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放弃了继续晋升的机会+业余闲暇时间。 承担的责任越多,需要付出的精力自然越多。既想副业有所发展,又想本职加薪升职,还想悠闲地刷剧娱乐,哪有那么好的事? 这世界上,"不可能三角"无处不在。 就像下面这张图: 你想要什么,总得放弃点什么。不然就和自个儿较劲了。 02:
再说个常见的取舍例子,关于事业和健康。 这两年不知道你发现没,大家都变得格外惜命。 尤其在互联网行业,加班加到身体亮红灯的事情比比皆是,更极端的,是身体出现状况后还被公司无情裁员。 无数人感慨,996不值得,工资不值得,老板不值得。嗯,透支自己的身体,换来短暂的光鲜和收入,甚至就是普通的收入,确实不值得。 但另一个真相是,一个人的黄金上升期就那么5-10年,在最能拼命的时候选择了养生,无异于将可能性的大门亲手关闭。 刘润曾在文章中说,他在微软做技术时盘算着,怎样用2年的时间学到别人5年才能获得的能力呢?后来他很快发现只有一个方法—— 加班。 如果换个好听些的说法,那就叫它"勤奋"。 他解释道,并不是想公然挑战劳动法,而是在这个奔跑的时代,一个想提升的人没有所谓的8小时工作制。 微软的办公室里放床,别以为那是逼员工加班,真相是每天早上很多同事都要赶紧占床位,不然就只能睡楼下的协议酒店,或是嫌麻烦直接在办公室睡睡袋。 微软有一次性的牙刷和毛巾,每层都有淋浴室,甚至连脏衣服都有阿姨清洗,洗完之后叠得整整齐齐拉过来,交到你的办公桌上。 有人可能质疑,说不定是员工做事效率低呢?所以才要加班呀。 实际上,就算你想方设法把效率提高到极致后,勤奋依然是加速器,它不能用方法来对冲。 没办法,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既聪明又勤奋的。 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某大学毕业典礼致词中,分享了自己成功的5个秘诀。第一个就是: Work Super Hard(非常努力地工作)。 养生没问题,拼命也没问题,都是个人选择,但我们要明白: 这个世界很公平,每个决定的本质都是取舍。 你想通过奋斗打拼实现快速成长,就要放弃部分闲暇; 你想追求养生拒绝加班等任何"不健康"的事情,就要放弃更多能力提升和弯道超车的机会; 你想40岁后过上财务自由的理想生活,就要放弃40岁之前的安逸与稳定。 所以你看,哪有什么"既要、又要、也要",不过是在"我想要的"和"我更想要的"之间做选择。 03:
立足现实,一个人做事如果没有取舍的概念,很容易陷入混乱不堪的局面。 首先,你的时间是有限的。 我一位前同事,从普通程序员做到开发负责人,只用了不到3年。他身上有一点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懂得区分优先级。 开发时经常碰到几个项目并行,或是几个任务同时要做的状况,多数人的回复是:"我没空做""这肯定来不及""我任务已经饱和了"。 而他习惯问:哪个优先级更高? 懂得把时间和资源放在优先级最高的那个任务上,脑子里有轻重缓急的筛选器,适当延迟甚至放弃一些不重要的任务,你的注意力就永远都会放在最高含金量的事情上。 时间久了,你自身的含金量就上来了。 其次,你的优势项是有限的。 这几年知识付费的大风呼呼地刮,很多人患上了"知识焦虑症",今天看设计课不错,明天看Python编程课蛮好,然后看小语种、区块链、拆书……扔起银子毫不手软,恨不得打包入手。 你可能理所应当地以为,多学些肯定没错。 可你有没有想过呀,你的目标是做360°的通才吗? 我们下馆子吃饭,看菜单都会花好几分钟;我们上街买衣服,都会精挑细选才买下适合自己的,知识也是同个道理。 有挑选,有取舍,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怪诞行为学》里有个观点:人们在面对多个选择时,即使明知其中一项可以获得最大成功,他们也不愿意轻易放弃其他选择。 没办法,谁让成年人总喜欢都要呢? 然而—— 你是不是都要得起? 付出和回报是不是成正比? 要到之后是不是有用? 这些才是最本质的问题。 生活就像吃自助餐。如果每道菜你都想吃,只会被撑得肚子痛,还因为喜欢的没吃得尽兴而不爽。 我们身边每天都有许多美好的诱惑在不间断地路过,想要得到全部、完成每件事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学会聪明地取舍。 说到底,你得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只有先松开手,才能牢牢抓紧那件最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