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体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化,高中体育教学逐渐受到重视,以推动高中生全面和谐发展。田径项目属于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要部分,在锻炼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大多面临着学生参与性较差、缺乏田径兴趣等问题。引入兴趣教学,进行传统田径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参与田径锻炼的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兴趣教学;高中;体育;田径 田径属于体育课程的重要部分,在田径教学中多存在着课堂枯燥,学生参与度不高等现象,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偏低,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引入兴趣教学,采取有效策略,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为实现教学目标及效果提供有力支撑。 一、高中体育田径中学生缺乏参与兴趣的原因认知 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校与学生家长多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缺乏对体育课程的客观认识,导致体育课程时间被占用,学生在田径课程无法切实感受到田径课程的价值,缺乏对田径活动的情感体验,多缺乏田径兴趣与爱好。此外,田径课程教学内容多表现出陈旧与单调特征,田径课程教材缺乏新鲜感与吸引力,实践教学环节过于重复与单调,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与参与兴趣。田径运动其运动量较大,强度较高,高中时期学生其课程安排较紧,缺乏参与田径运动的意愿。体育理论课程缺乏创新性,课程氛围沉闷等。 二、兴趣教学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以学生为本理念下,积极改革田径课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合理选择田径教学内容,体现人性化特性,依托学生自我兴趣爱好与发展需求作为田径教学内容安排的重要标准,充分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田径教学模式,发展为启发式与辅导式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与辅导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充分认知自身优势与特长,教师承担引导与参与角色,让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内在欲望,引导学生对参与田径项目进行讨论与自我点评,让学生树立参与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单元教学模式,形成系统性与连贯性教学方案,从而让学生在锻炼与参与过程中感触到田径运动所带来的喜悦,提高其成功体验,激发其参与兴趣与主动性。 2、积极引导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学习兴趣。田径运动,相对而言其动作较为单一与枯燥,有些田径项目对学生的协调性要求较高,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为此,教师应善于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田径运动的重要性与现实价值。如教师向学生讲述,田径属于各项运动的基础,田径所需要的场地与器材较为简单,引导学生对田径运动能带来的价值进行讨论,通过引导让学生认知田径运动的重要性,激发参与兴趣与热情,从而更好参与到田径锻炼之中。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侧重动作要点的讲述,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如在蹲踞式起跑时,为改变学生上体抬起时间过早的问题,教师可以从时间与重心的角度进行分析,时间角度上来看,上体提升后再跑与直接向前跑的方式、边跑边抬上体动作上,存在着抬上体的时间差,其时间虽然较短,但在短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心角度上来看,重心投影距离支撑点远近,直接关系着重心向前的作用力,影响起跑后加速与成绩。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田径运动的魅力,感触其带给身体的愉悦感,激发其参与兴趣。 3、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与目标编制之中,提高其参与兴趣。在高中田径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与目标编制之中。田径教学,应搭建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对自身认知,提高其练习效果。在评价体系中,教师应将学生的参与态度、付出、进步幅度、锻炼效果等作为评价标准,切实给与学生鼓励与激励,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教学目标编制上,教师应综合学生自身条件与特征,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积极指导,编制出符合学生自身特征与特长的可操作学习计划,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田径教学质量。 4、引入兴趣竞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开展小组田径竞赛,设置一定的小奖品作为奖励,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对学生的锻炼效果进行检验,给出客观评价,并为后期教学安排提供支持。在田径教学之中,教师还应合理安排田径运动负荷量,处理好学生运动负荷与运动时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提高运动效果的基础上,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合理控制负荷量,有计划增加负荷强度,让学生收获成功体验,以提高学生田径运动兴趣与田径技能。 三、结语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普遍面对着学生兴趣不高,参与度较低问题,引入兴趣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参与高中体育田径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为提高田径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支撑。在浅谈学生缺乏参与兴趣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以学生为本理念下,积极改革田径课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并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与目标编制之中,引入兴趣竞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量,积极提高学生参与兴趣,以兴趣为导向力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