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设计制造的铜香炉,简称 " 宣炉 " 。它是在宣德皇帝亲自督促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到如今,真正宣德年间朝廷铸造的宣炉已极为少见。其传世的宣炉,大都是明宣德以后仿制的。其中,清中期以前所仿制的宣炉(铜香炉),仍不失为珍品和精品;晚清民国所仿制的宣炉(铜香炉),非为做旧充当古玩且铸造精美者,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而当代新仿做旧以充当明清古玩的宣炉(铜香炉),因其铜质粗劣、形制笨拙、工艺粗糙等等,则只能看作赝品,没有什么收藏价值。这里所说的明清宣炉(铜香炉)真伪鉴定,就是指鉴别出当代新仿做旧以充当明清古玩的宣炉(铜香炉)。 先欣赏些明清宣炉(铜香炉)真品,提高眼界,也便于与赝品作比较: 再请看清楚 明清宣炉(铜香炉)真品的內膛: 下面我们便谈谈 明清宣炉(铜香炉)真赝的鉴定。 明清宣炉(铜香炉)真赝之鉴定,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形制。真品形状稳重端庄,各部分比例恰到好处,线条流畅柔和,看着美观大方;赝品则略显笨拙,看着有别扭之感。请看下面的真赝对比图,比较一下真品与赝品的炉腹和三足: 再看下面这只宣炉(铜香炉): ↑这只宣炉(铜香炉),两耳粗矮,口径过大而三足过小,看着毫无美感,因而必为赝品无疑。 二、铜质。宣炉选用的是一种"风磨铜",经反复提炼,这样愈炼愈纯,所以铜质非常精良。这样我们便可以从铜质上鉴别真赝——铜质精良者为真、铜质粗劣者为赝。具体有三法:一是看,表面光洁而绝无砂眼者其铜质精良,为真品;表面不甚光洁甚至有砂眼者铜质粗劣,为赝品。二是摸,感觉如幼儿肌肤般细糯者其铜质精良,为真品;手感生涩者其铜质粗劣,为赝品。三是掂,铜质越精良,其比重越高。真品壁薄而手感沉;赝品壁厚看似沉而上手却轻。 三、工艺。真品铸造均匀且工艺精细;赝品铸造不均匀且工艺粗糙。例如: 尤其是翻模铸造的,可能留有翻模铸造的痕迹(铜 流痕,炉内圈足处凹型圈或三乳足、兽耳随外形凹入成锥形坑): 有的还留有机械加工的痕迹(炉外壁有机旋痕或 冲天耳内与炉沿之间有电动打磨机磨头留下的磨痕) 三、色泽。旧说有五色,分别为佛经纸,栗壳,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经纸色为第一。古人有云:"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可见宣炉的颜色非常奇妙。真品色泽蕴藏于内,映出黯淡奇光,自然、柔和,长时间不变;而赝品在打磨方面大多借助抛光机械,由于转速太快,光泽过分激烈,"火气"亦大: 四、包浆。真品包浆温润,宝气内蕴;伪品包浆 非自然生成,显得 枯槁,有的象油漆, 越放久越难看: 五、款识。真品有铸款和錾刻款两种,但无论是哪种,都结构严谨,字体规整,笔画圆润、匀称、清晰: 而赝品只有铸款,且随意书写者为多,字体不规整,笔画不匀称、不圆润,字迹也往往模糊: 有的虽然清晰,但显得浅平或笔画边缘棱角分明。例如: 甚至有的赝品的款识是臆造的,例如: 六、锈迹。真品铜质精良,有的还掺有贵金属,且皮色罩外隔绝空气,故不易生锈,且明清之人也绝不以宣炉(铜香炉)殉葬,故明清宣炉绝无出土的(有的古玩商拿出里外锈迹斑斑的铜香炉,谎称出土之物,切不可相信)。因此,其外表一般无锈迹(炉内膛可能有锈迹)。若遇到炉外表锈迹斑斑者,须警惕,那很可能是赝品。即使是真品,也是晚清以后的(因铜质较差,容易生锈)。例如: 以上六个方面,只要有一点符合赝品的特征,就应予以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