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分红是企业常见的一种"股权激励"方式,但是每个中小企业发展阶段、经营情况不同,老板的格局及核心团队成员情况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职分红落地条件会有所不同。 企业在职分红必须要设定目标、期限、进入和退出条件 正常情况下,享受公司在职分红的人员,年度收入比在职分红前有较明显增长,这时候,如果其贡献的业绩没有较明显的增长,对企业来说是没有达到激励效果的。例如,一家企业有10家分子公司,公司对分子公司负责人统一实施在职分红激励模式,如果没有分别设定目标,极有可能出现有的分子公司业绩增长明显,有的增长不明显;与此同时,公司整体薪资、分红明显增长,企业净利润率下降。因此,在实施在职分红前,一定要精心测算,科学制订目标和分红比例,并明确分红期限、进入条件、退出条件,在一定的期限内,符合相关条件的激励对象才享受分红资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作用,同时避免负作用的产生。 企业在职分红要有规范的财务核算机制为前提 在职分红,分配的是利润,利润等于收入减成本。许多企业管理者之前并不关注企业利润,毕竟那时候利润只跟老板有关系,跟自己关系不大。实施在职分红后,他们开始关注利润了,但利润是怎么来的?有的企业担心管理者知道得太多不好,并不愿意将各项成本费用细节告诉给管理者,这就会引起被激励对象的猜疑,影响到双方的信任;有时候,一些"分摊的费用"得不到激励对象的认同,公司还是硬性地扣下去,引起激励对象的反感。久而久之,被激励者就"无所谓"了。想想看,这样的在职分红会起到激励效果吗?如果企业有规范、透明的财务核算机制,各项收入、成本、费用能跟被激励对象讲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达成共识,那么,被激励者如果要增加利润,将会努力创造销售收入、想方设法控制成本费用,如此这般,单位业绩自然会提升,激励效果也会大不一样。 泽亚咨询认为:无论在哪一家企业实施在职分红激励,以上几个条件必须具备。否则,企业盲目推进在职分红激励模式,极有可能出现花了钱地了达不到激励效果的情况,无法实现企业与员工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