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節,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体,无论是识字训练还是写作练习,阅读教学都是学生学习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而且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的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载体。那么,如何进行小学生语文的阅读教学呢?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一、新课标对小学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生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且,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阅读教学中,要体验什么,探究什么,"课程目标"中有具体的体现:
  一是培养阅读能力,即"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二是培养认识能力,即"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三是充实文化底蕴,即"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四是培养崇高情感,即"培育爱国主义情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五是形成优秀品质,即"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又有实事求是崇高真知和科学态度、科学思想方法。"并明确指出,上述任务的完成,要"注重情感体验",要进行"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使命,更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批判性、创造性的过程。课改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重视朗读。在阅读的过程以及阅读的方法上,《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要求,是不能相互分割的,是不能分开来要求的,而是要以一贯之,全面落实。
  因为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对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朱教仁教授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每篇课文都是编委们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
  因此,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不闻学生琅琅书声的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
  2、营造"质疑探究"情境,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课堂上教师要营造"质疑探究"情境,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意识设置问题悬念,引起学生在认知经验上的矛盾,从而引发学生极大的关注,激发学生,自主投入探索的意愿,发挥自主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在不断"提出问题——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学会大胆发问,提出独到的见解,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阅读课中小学生的一点怀疑,一声感叹,一句批评,哪怕是一知半解,虽带着稚气,但只要是自己的独特体验,只要是自己的独立思考,都是可贵的。教师要会不失时机抓住学生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浏览相关的书籍报刊,搜集筛选相关的信息,旨在让学生从这一过程中发现多种答案和新的问题,进而激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把各种各样的答案都摆出来,再比较异同、得失、长短、利弊,最后,从中筛选出一种较为满意的答案,或否定所有现成答案,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这时,小学生心中的迷雾才能消散,小读者才会感到豁然开朗,语文课堂阅读才会步入小学生自由创新的天地,小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充分得到提高。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世界尤为突出。"创设"质疑探究"情境,正是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质疑并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知,获得新体验,获得新方法,从而培养学习的自主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引导学生从最根本、最普通的事情做起,严格按照良好阅读习惯的要求,循序渐进,不放松任何细节,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时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时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是阅读教学的附加任务,而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的。《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对作品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所以,教师在阅读课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的正确价值取向,是不能靠一味地灌输,只能是根据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形成对文本的正确理解与正确的价值取向。再次,就是要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应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的感人之处,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知情交融,必定会促进教与学。
  以上便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当然,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很多,我觉得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时,最关键的是加强引导,过程是先紧后松,再慢慢放开,到不需要我们引导的时候,学生的阅读习惯就养成了,那时候,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指日可待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语文阅读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实践、长期历练、不断积累,才能逐渐养成。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它会伴你奔向未来、迈向成功,成为你终身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网站目录投稿: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