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到了幼儿期会越来越喜欢吃零食,而不吃饭。这可愁坏了心急的妈妈,怎么办呢?其实,在育儿的过程中,正确的给宝宝添加零食也是可以的。 一、为宝宝科学选择零食 1、宝宝吃零食的时间 面对琳琅满目的零食,有些家长是只要孩子喜欢吃就给买,产生了不少"小胖墩",而有的家长除了一日三餐,不愿意给孩子吃任何零食,认为零食全都不是好东西。 零食能在正餐与正餐之间起到补充能量、充饥的作用,只要选择得当,对小孩的生长发育有积极意义。美国有研究标明,很多孩子一天中20%的热量来自零食,所以家长不仅不应让孩子与零食绝缘,还要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对于零食的正确态度。尤其是学龄前的饮食习惯,会对孩子一生都带来影响。 给孩子吃零食要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把零食的热量计算进孩子一天的总热量里,将零食更多地看做是有益的"加餐",这样能避免额外的能量摄入。而一天中比较适合补充零食的时间段是上午和下午,此时活动量大的孩子通常都会感到一丝饥饿。 2、零食的健康等级 既然孩子无法离开零食,那么该如何给孩子挑选零食?专家建议将零食按健康程度大致分成三类:健康、中性、不健康,主要判断标准是看成分是否天然、是否经过精加工、营养成分是否单一、添加剂种类如何。 专家指出,健康级的零食通常食材比较天然、未经过多精加工、食品添加剂也相对较少,营养较为均衡,可以作为孩子生长发育的有益补充,因此可以安心让孩子食用;中性级零食可以适量摄入,但要注意频率,因为这类食物的营养比较不均衡,而且调味、加工程序较多,其中也不乏添加剂;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健康级零食了,不仅没有营养,而且通常伴随高糖、高油脂、高热量,还有许多食品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不仅对儿童健康毫无益处,还会引起肥胖、龋齿等。 3、教孩子分辨零食优劣 不过,光凭家长把关恐怕还不够,因为孩子一旦上了小学,通常就有了自主支配的零花钱,而且极其容易受到身边孩子的影响,所以让孩子自身树立正确的零食观念十分重要。 专家指出,家长最好从学龄前就教育孩子哪些零食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哪些零食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吃多了会有什么后果,而并非简单地不让孩子碰、不给孩子买,这样反而会使孩子有抵触情绪,一有机会就想"尝个究竟"。例如家长要告诉孩子,牛奶、坚果、酸奶都是好东西,可以让孩子长得高、身体好,而又如可乐等碳酸饮料不仅会让孩子长胖,还会引起蛀牙,薯片虽然好吃,但是其实是垃圾食品,小孩不能多吃。 如果等到孩子到了三四年级以上,甚至可以教孩子看食品配料表的意义,并告诉他们哪些成分是好的,哪些成分是不好的,这也是家长教孩子新知识的一种途径,从而引导孩子多吃坚果、奶类、水果、豆类零食。 此外,较大的孩子自己购买零食时,家长还要逐渐教孩子学会看生产日期是否合格、包装是否完整无破漏,例如前文所述的那些无名小厂生产的豆制品,则尽量避开,如果有条件还是尽量选择大品牌、大企业出品的知名零食。而对于那些路边摊不卫生的麻辣烫、串串香、炸鸡腿等,也要培养孩子树立尽量少吃的观念。 上面说到零食需要划分健康等级,下面就来详细介绍零食的健康等级。 二、零食的健康等级划分 1、可以经常吃的零食 这些零食营养素含量丰富,同时多为含有或添加低油、低盐、低糖的食品和饮料。这些食物既可提供一定的能量、膳食纤维、钙、铁、锌、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 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又可避免摄取过量的油、糖和盐,这些零食属于有益于健康的零食。 2、可以适当吃的零食 这些零食营养素含量相对丰富,但是却含有或添加中等量油、糖、盐等的食品和饮料。 3、可以限量吃的零食 从营养学角度,这些零食含有或添加较多量油、糖、盐的食品和饮料,提供能量较多,但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素。经常食用这样的零食会增加患超重、肥胖、高血压以及其他慢性病的风险。但此处的"限量",并非禁止。 4、不可以吃的零食 这些零食含有酒精、碳酸、咖啡等成人食用的食品,对宝宝健康又严重的威胁,应禁止宝宝食用这类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