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多年,学生的思维拓展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虚心请教过许多资深老教师,尝试过很多方法,但方法百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创新!小学数学和生活联系的地方很多,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数学就学活了!那么,怎样营造创新氛围,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胜心强,兴趣广泛,对未知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猜疑心,抱着试一试的欲望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必须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观察,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着创造的空间,在胸中燃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 如,教学二年级"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一上课,我出示下面的问题情境: 小燕子带着5元钱高高兴兴地准备到文具店买3支彩色铅笔。假如你是小燕子,你在买的时候会想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请同学们讨论,学生讨论热烈,积极参与。 接着,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每支彩色铅笔多少钱?有的说:买3支铅笔一共要给售货员阿姨多少钱?有的说:买3支应找回多少钱?学生思维活跃,我马上给予肯定——太棒了!你们真会想。顺着学生的思维,我接着问:你是怎样解决的?这时学生又纷纷举手发言。再经过例题的分析和教师的恰当点拨,很快就能找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这样,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既揭示了知識的奥秘,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创造思维。 其次,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题目,开拓发散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散探索是对己有的知识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的思维方式。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答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我在教学"商店有彩色粉笔30盒和白粉笔44盒,卖出25盒,还剩多少盒粉笔?"这道应用题时,学生在弄清题意之后,就纷纷列式计算:30+44=74(盒),74-25=49(盒)。按常理,这道应用题已经解答出来,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我没急于小结。我问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呢?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个个都进入思考当中,抓住这个机会,我马上启发,引导他们从问题入手,进行讨论,看谁最聪明,能够想出另一种解答方法。学生积极讨论,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问题中没有告诉我们是卖出哪一种球,我们可以想成他把彩色粉笔先卖出去,所以就可以这样列式:30-25=5(盒),5+44=49(盒)。这位同学刚回答完,我来不及表扬他,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回答:还可以想成他把彩色粉笔先卖出去,所以列式是:44-25=19(盒),19+30=49(盒),就求出还剩多少盒粉笔。我马上给予表扬——同学们真聪明,想象力真丰富! 这样教学,学生既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后要注意的,是学习的趣味性的拓展。趣味性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趣的练习是培养学生解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的好方法。 如在一次练习中,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小燕子有一些铅笔,送给小红一半,送给明明一半的一半,自己还剩下3支,小燕子原来有多少支铅笔?"对这类问题,学生们兴趣非常浓,交流着,教室里形成了一片探索发现的学习气氛。过了一会儿,有的学生这样做:3×4=12(支),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思考着。有的学生这样做:3+3+3+3=12(支),我也给予肯定。有的学生又是这样做:6+6=12(支)等……,方法很多。学生们的思维得以开拓,并且方法是多样化。因此在这样的练习中,要鼓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新颖、独特。设计这样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多创设情境,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创造的欲望、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尝试;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哪怕是一点点发现,教师应及时地表扬、肯定。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校的主人,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营造良好的课题情景,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索中,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