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故事里的人生狼来了与烽火戏诸侯


  "狼来了",是中国妇孺皆知的经典故事。故事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孩子在山上放羊。有一天,他觉得很无聊,望着山脚下的村庄和不远处在农田里干活的人们,他突发奇想:要是我喊"狼来了",村里和那些干活的人听到了,一定会跑来救我,那该有多好玩。于是,他放开喉咙,大声喊道:"狼来了!狼来了!……"村里和种地的人听到呼救声,放下手中的活计,拿起锹镐斧头,纷纷跑上山来。当他们气喘吁吁地跑到孩子面前,见那孩子正在哈哈大笑,一问才知道,是孩子有意作弄大人,骗他们到山上来的。大人们很生气,批评了那孩子,然后离开了。
  过了几天,那孩子觉得上次的事情很好玩,又一次高喊狼来了,有些人将信将疑,但还是急急忙忙跑上山来打狼,又一次被孩子作弄了。
  终于有一天,狼真的来了。放羊的孩子惊慌失措,拼命地呼喊:"狼来了!狼来了!……"大人们听到了呼救声,但有了前两次的教训,都以为又是那孩子在说谎,就依旧干着农活,没有一个人前去营救,结果,那孩子和羊都被狼吃掉了。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事件。据史书记载,西周末年,周幽王姬宫湦(音shēng)骄奢淫逸,自从得到褒国进献的美女褒姒后,将其封为宠妃,整天沉溺于佳丽之中,朝政荒废。褒姒天生丽质,但生性不笑,面对宫中玉宇琼楼,锦衣玉食,她毫无悦色。美艳无比的宠妃整日愁眉不展,成了幽王心中的一大憾事。为博得褒姒一笑,幽王让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无效。一日,幽王出游骊山,随行的宠臣虢石父看见了高山上的烽火台,便心生一计,他对幽王说:"如果点燃报警的烽火,各路诸侯必以为京城出现了敌情,一定会带兵前来保护大王,看到诸侯兵马纷纷涌来,褒姒一定会笑,不妨一试。"幽王立即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命令点燃烽火。
  烽火是中国古代敌寇来犯时的紧急报警信号,烽火台都建在临近最高的山峰上,每隔数里一个,白天点燃掺有狼粪的干柴,浓烟就会直上云霄,称为狼烟;晚间点燃加有硫磺和硝石的干柴,火光通明。一旦有敌人来犯,第一个发现的哨兵立即点燃台上的烽火,下一个烽火台看见了,也立即点燃,以此相继传递紧急信息。当幽王下令点燃烽火后,一时间狼烟四起,火光冲天,诸侯们都以为镐京(今西安市长安区)有戎狄来犯,纷纷带兵前来保护京城。各诸侯来到京城后,看见幽王和褒姒正在饮酒作乐,一派歌舞升平,根本没有敌军的影子。细问才知道,是幽王为王妃一笑而点烽火聚众。诸侯们知道被戏弄了,但王命如山,无可奈何,只能暗怀抱怨而回。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甚是热闹,禁不住开怀而笑。周幽王大喜,立即赏虢石父千金。根据《史记》记载,周幽王见此法有效,并多次点燃烽火,最初诸侯仍召之即来,但后来就不信了,也不再来了。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并下令废去王后的父亲申侯的爵位,并准备出兵攻伐他。申侯得到这个消息,先发制人,联合缯侯及西北夷族戎狄之兵,进攻镐京。周幽王得到消息,惊慌失措,急令点燃烽火。诸侯见到烽火后,还以为是幽王为褒姒取乐,根本没有理会。结果,镐京陷落,幽王被杀,西周近300年的历史宣告结束。《诗经?小雅》在记录这段历史时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后人还把"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搬上舞台,以警示后来者引以为戒。
  作者感言:孩子撒谎,失去了生命;国王撒谎,身死国灭,足见撒谎害处之大。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父母,当孩子一懂事的时候,就给孩子讲"狼来了"的故事,教育孩子不要撒谎。
  我们说这两则小故事,就是想借此聊聊"撒谎"这个话题。
  撒谎是撒谎人出于某种目的有意传递与事实真相不一致的虚假信息的一种欺骗性表达方式。在狼根本没来的情况下,孩子出于取乐、好玩儿的目的,以呼喊的听觉方式,传递了"狼来了"的虚假信息,欺骗了山下的人们;在没有敌军来犯的情况下,周幽王出于让宠妃褒姒高兴一笑的目的,以烽火的视觉方式,传递了"有敌来犯"的虚假信息,欺骗了各路诸侯。
  撒谎是人类社会的伴生物,人类有史以来,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撒谎的现象,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出于不同的动机目的,撒谎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就其性质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类型一:给社会生活和人生带来负面作用的消极撒谎。"狼来了""烽火戏诸侯"、取悦权贵的媚言、栽赃陷害的谗言、无中生有的谣言、花言巧语的佞言、自吹自擂的狂言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类消极撒谎是社会的公害,是人人都反对的。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幽默地说过:"说到撒谎的好处嘛,就是下次你再说真话,也没有人相信你了。"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也曾批评说:"与拦路杀人犯相比,撒谎者坏得多,危害也大得多,因为撒谎者和谬误传播者打着上帝箴言的旗号欺骗人们,引诱灵魂堕落,使灵魂毁灭"。德国诗人海涅则提醒人们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所以,我们要力戒这类撒谎。
  类型二:给社会生活和人生带来正面作用的积极撒谎,亦称为"善意的谎言"。比如,一位老人体检时查出患有癌症,其子女和亲友的第一反应就是遮蔽事实真相,撒谎说没有什么大病,以避免对老人造成精神压力;一位小伙子请女同事帮忙,假扮是自己的未婚妻,来到病入膏肓的老母面前,满足了老人临终前的最大心愿;月光下,小伙子指着天上的月亮对热恋中的女友说:"只要你喜欢,我可以把月亮摘下来给你。"等等,都是充满善意的说谎。再说两则案例:
  案例一:欣月童话。朱欣月是九台卢家小学的学生,活泼、懂事、成绩名列前茅,既是班长,也是班级升旗手。她家境清贫,父母无固定工作。2005年10月23日,朱欣月在舞蹈彩排时突然摔倒在操场上,经医生诊断证实患上髓母细胞瘤,而这种脑部恶性肿瘤成功治愈的机会甚低。病情日趋严重,欣月后来因为肿瘤压迫而导致双目失明,她最大的愿望是想去北京天安门看看升旗仪式,但她家住吉林九台,病体无法承受旅途劳累,于是,在吉林《城市晚报》记者的安排下,二千多名互不相识的志愿者组织了一次集体撒谎活动,从乘火车到改乘旅游公车,从报站到服务员端茶倒水,甚至到旅客的交谈都是有意安排的,最后他们来到长春公关学校的操场上,举行了一次虚构的天安门升旗礼。在军乐队伴奏的国歌声中,双目失明的欣月真以为到了渴望已久的天安门广场,当人们看到她举起无力的小手向国旗的方向敬礼时,在场的人无不垂泪。此事后被改编拍摄成电影《欣月童话》。
  案例二:望梅止渴。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中说,东汉末年的一个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那一天骄阳似火,热得人透不过气来,士兵们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个个汗流浃背,衣服都湿透了,到了中午时分,行军的速度慢了下来,在得知近处根本无水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行军速度,曹操指着前方对士兵说:"将士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精神大振,不由得加快了步伐,从而为战斗的胜利赢得了时间。
  类型三:无所谓善恶好坏的中性撒谎。这类撒谎多出现在同事、朋友、同学、战友相聚和劳动之余的休息时间,其目的是为了取乐,撒个小谎,博得大家一笑,愉悦身心。愚人节那天,许多人上当受骗,事后并不生气,不仅不会产生恶果,反而更拉近了撒谎者与被骗者之间的情感距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东北地方戏"二人转"中插科打诨改造而成的现代小品,充满了"忽悠"类的谎言,它往往以幽默、反讽、戏仿、调侃等方式表现出来,常常逗得观众捧腹大笑。2010年春晚郭冬临和牛莉的小品《一句话的事》,竟拿撒谎说事,在欢快的笑声中,人们感受到了具有真诚、信任和阳光心态的重要。
  就一般意义上说,我们说人要诚实,不要撒谎,指的就是第一类。这类撒谎有用,也有效,但有限,因为谎言总有被揭穿的时候,即使不被揭穿,其维护谎言也需要付出很大的身心成本,甚至经济成本,谎言越大,其成本就越高。轻者失去信任,贬损人格,不利于人际交往、不利于生活和工作;重者可能会失去做人尊严、损害身心健康和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丧失生命。特别要提醒的是,作为企事业领导,作为公职人员,更应力戒撒谎,这是因为,企事业领导和公职人员担负着更大的社会责任。企业制假造假、公职人员欺上瞒下,不仅会造成社会信誉度下降,不利于社会和谐进步,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倒闭、社会动乱,造成灾难性后果。
  坊间传说,林彪曾说过:"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言下之意,凡办大事者都离不开谎言。这话说起来轻松,听起来别扭,想起来很沉重,林彪铸成人生大错,折戟沉沙,大概与其"说假话"不无关系。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孟子曾说过:"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意思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合乎道义,就是适宜于天时地利,适宜于现实环境,适宜于人情伦理,这种随时间环境变化而随时调整决策言行以保证把事情做得更合于人情道义的做法,是一种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圆融变通行为,跟以欺骗为目的撒谎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为人处世,还是不要撒谎的好。
网站目录投稿:乐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