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校学生就业信息报送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  学生就业信息报送  问题与对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现在的高校学生就业信息的智慧报送系统是开放、动态的实时数据平台形式,报送人、审核人每次操作都会留下痕迹。报送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信息报送新模式,促使教育工作者对就业工作展开了新的思考。一、有关学生就业材料的录入、上传的问题
  根据 "91JOB智慧平台"的界面报送程序,学生就业材料的上传者可以是学生本人也可以是教师。
  1.学生自己上传材料的优缺点
  如果是学生本人上传,需要登录网站http://www.91job.gov.cn/,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根据界面的操作要求,录入自己的就业信息且上传合格的就业材料。
  学生本人录入、上传就业材料的优点:一方面,"放权"给学生,很大程度上会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由学生本人递交的就业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生本人录入、上传就业材料的缺点:一方面,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会出现随便录入就业信息、肆意上传生活照而不是合格的就业材料照片的情况;另一方面,每个学生录入、上传的时间不同,教师没有主动权,只能催促学生,教师管理会非常被动。
  2.教师上传材料的优缺点
  如果是教师上传,则需要用教师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后,选择"代填"项,根据界面的操作要求,帮助学生录入就业信息且上传合格的就业材料。
  教师帮助学生录入、上传的优点:一方面,会提高就业信息报送的工作效率,教师具有主动权,只要求学生上交合格的纸质材料,不用催促学生录入、上传;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就业材料报送的精准性,教师收本班学生的就业材料时可以先做好预审工作,如果发现不合格的就直接退给学生重做。
  教师帮助学生录入、上传的缺点:一方面,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平时要管理班级、上课、做科研、带学生参加竞赛。为学生代填就业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会增加班主任、学院扎口就业工作辅导员、就业办就业工作专员之间的矛盾,容易出现权责不清、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二、有关学生就业材料录入、上传问题的解决对策
  1.厘清权责,明确分工
  学校就业办的就业工作人员的职责是培训各学院的就业扎口辅导员和审核全校的学生就业数据。所以,就业工作人员一定要会熟练地操作"91JOB智慧平台"系统,一定要有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工作态度。上级部门给予进入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后,就业工作人员就要主动地进入系统,把系统内的每一个项目、子项目都依次点开,尝试一遍。因为项目很多,就业工作人员要在试错的过程中,总结规律,撰写出学生不同就业情况的内容录入实操指南;并且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向各学院明确就业协议书的格式填写规范,指导各学院解决学生就业材料录入、上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院扎口就业工作辅导员的职责是审核本学院学生就业材料格式的准确性以及内容的真实性,且统一帮助本学院学生代填录入、上传。
  学院各毕业班班主任的职责是做好本班毕业生就业材料的催缴、收集和预审工作。预审包括就业材料的书写格式、签约到期时间、学生是否在相应工作单位就职的真实性。
  2.完善机制,奖惩严明
  即便厘清了权责,有些毕业班班主任,自身存在懒惰懈怠的错误思想,缺乏责任意识,不愿意干活,只要有事,就扔给学生干,自己做甩手掌柜;有些辅导员依仗着自己从业时间长,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主观固执地认为帮助学生代填就业信息就是班主任的事情,审核本学院学生就业情况的真实性就是就业办就业工作人员的事情,自己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甚至有些员工或者教师想当然地认为,学院里不应该设置扎口就业辅导员,学校就业办的就业人员就应该包办好全校学生的就业信息报送事宜。结果是应该毕业班班主任、学院扎口就业工作辅导员做的事情,有人会不愿意做、拖延做、随心所欲地胡乱做。信息数据纠审的压力都加在了就业办的就业工作人员身上。
  让相应部门的员工各尽其职,工作内容分工合理,完善机制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根据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决定发放薪水的多少和决定职称、职位晋升的快慢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按时、准确地完成工作是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如果出现推诿扯皮、尸位素餐的现象,就应该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情节恶劣者,就应该开除。不能视而不管,更不能縱容。对于工作量大的就业岗位,就应该给予相应的福利支持,正能量地吸引员工去干。三、关于高校学生就业信息报送的棘手问题
  1.高校作为学生就业信息报送主体的尴尬现状
  高校根据教育厅的要求,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报送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具体内容是离校就业率、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三次就业率报送的截止日期分别是:7月15日、8月25日和12月25日。
  应届毕业生拿到毕业证、报到证的日期一般是6月底。从教育方和受教育方的关系看,从学生拿到毕业证、报到证离校的那一刻起,学生已经和学校没有任何法律关系了,学生不需要再向学校缴纳学费,学校也没有管理学生的义务了。毕业生离校步入社会后,学校再想持续性地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并且收到他们最新工作的就业材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2.社会统计学生就业情况的缺位
  学生毕业离开高校后,持报到证到相应的人才服务中心、单位报到。多数毕业生档案一般存放在生源地的人才服务中心。毕业生已经完成了由学生向社会工作人员的转型。但是,在现实社会中,还没有社会部门承担起毕业生离开学校后的就业状况统计工作,没有机构去统计究竟有多少人待就业并且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数据来源还存在于高校的报送统计。这给高校带来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高校在已经完成了含辛茹苦地教育、培养学生的重大任务下,还要继续承担已经步入社会的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的持续报送工作。
  四、关于高校学生就业信息报送棘手问题的应对策略
  1.情感维系,感恩长存
  现阶段形势下,高校在不同的时间段,报送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已经是一项常态性的工作,在不能改变现状的前提下,要想方设法地把就业工作做到无懈可击。
  班主任、学院辅导员要從学生入学伊始,就应该和学生建立长久的师生情谊,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辅导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能冷漠回避。当学生临近毕业,为找工作而苦恼的时候,班主任、学院辅导员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教师不能歧视学生,更不能颐指气使地要求学生完成教师本人应该亲自完成的工作。学校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与职业生涯教育,持续与优质企业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地把学生推荐给企业,学生才会对学校心存感恩。当学院、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打电话给学生,询问当前就业情况的时候,学生会礼貌地给予满意的回答。当需要学生做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的时候,即使学生工作再忙,也不用教师再三催促,而是会抽时间主动完成。
  2.社会接力,完善统计
  社会要有相应的政策法规,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共同配合,一起做好毕业生步入社会之后的就业信息报送工作。
  在当前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社会现实中,学生毕业离校之后,工作变动是很容易发生的,如今的高校毕业生,多为90后,以独生子女居多,平时娇生惯养,工作中如果遇到不如意的情况,很容易选择跳槽。如果一直让高校作为毕业生离校之后就业信息的报送主体,且要求学校收集已经离校的毕业生的最新就业材料,作为年终就业率的统计凭据,会大大增加高校班主任、学院辅导员和学校的工作量。
  社会应该对学生的就业情况给予客观的评判和界定,高校不应该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毕业生离校后,有很多跳槽的学生,刚入职新单位,尚在实习期,单位既没有和学生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又不能给学生开出相应的工作证明;有的学生和单位已经签订了一式两份的劳动合同,但是单位都收回,就是不给学生。劳动合同的样式和内容表述没有统一的要求,模样五花八门,非常不规范。学生的确已经在新单位工作了,但是因为客观因素,拿不到相应的工作证明。这些学生,难道学校就应该评判他们为待就业,把这些学生作为待就业上报吗?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以此作为降低高校就业率的依据,对高校也是不公平的。
  把学生培养成才,帮助学生就业,为学生创造清朗的就业环境,高校的班主任、学院的辅导员、就业办的就业工作人员、社会的相关部门,都应该各司其职,尤其要做好待就业毕业生的帮扶工作,为促进优化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贡献出各自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张益.关于高校是大学生就业促进主体而非就业率统计主体的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 2016(11).
网站目录投稿: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