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的快乐也是快乐,长期的美好更是难得。 夸夸群之所以会是昙花一现,大概是因为它只是大家在模仿小众群体的表达方式,不能理解其中的"潜规则"。 很多人建群后就一顿乱夸,不就是夸人吗?谁还不会夸人呀!同样是夸人,模仿者只是单纯的觉得好玩,践行者是在追求治愈和美好,践行者其实也在防御模仿者打破他们圈子的原有平衡,这两个群体本质上是不同的。 你虽然在夸夸群里夸群友,也享受着被夸,但很可能你也难以理解那些践行者的社交行为。 夸夸群的原型是创建于2014年8月创建的"相互表扬"小组,小组人数已突破10万人。小组的初衷是一起传播正能量,三观正,积极向上,创建美好生活,治愈那些暂时遇到困难的小伙伴。 他们经常被夸,也常常善意的夸那些认真生活的人。在小组的话题下,你面临挑战缺乏自信时,会被夸"你可以的";你拾了东西费心归还时,会被夸"小天使";你读书晒出笔记心得时,会被夸"向优秀的你学习";你人生失意却能自我安慰时,会被夸"很坚强有担当"。 在豆瓣小组里,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从2014年走到了现在。我们以为新鲜好玩的表达方式是刚冒出来的,实际上这种发现美好的圈子早就分散在各个角落。 我相信不止豆瓣,在微信,在陌陌,在一周CP,在各类有群聊功能的产品里都可能驻扎着那些每天善意的夸彼此、为彼此加油打气的圈子,那些属于他们的圈子是美好的自留地,我对这些充满治愈系的圈子充满向往和好奇心,谨以本文表达对他们的理解和赞同。 01模仿派夸夸群C位指南 夸夸群火起来的导火索是微博网友晒出了一张"女友被男友拉入夸夸群接受大家眼花缭乱的赞美"的长图,不论女主说什么,"沙雕"群友都能接的住梗,换着法子夸女主,几分钟后夸夸服务结束,女主被踢出的群聊。 这条微博经过讨论转发发酵后,引起了大学生们的好奇心。 大学生夸夸群传播迅速,以清华北大复旦三个学校的夸夸群为主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以西安交大为代表的各层级高校蔓延,#夸夸群#还上了微信热搜榜,在微博的相关话题传播总量也过亿。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媒体也逐渐加入这波流量狂欢,视频图片文字等各种形式的内容席卷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眼球。 就这样,模仿者的夸夸群出道了。 在微信夸夸群里,想要被夸的暗语一般是这样说: 作业还没做完,求夸; 考试考了59分,求夸; 今天主动加了小姐姐微信,求夸。 只要你抛出你想要被夸的梗,群友都会夸你,新建立的夸夸群里没有杠精,只有相互夸奖的友好氛围。 不过,这种临时构建的治愈氛围持续不了多久,只因为不是真的那么美好。 02夸夸群淘金客诞生 有人的地方必有商业,在互联网上也不会例外。 淘金客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小众产业商家,第二类是临时起意的靓男靓女。 第一类商家本身就做着一些非常新奇小众的业务,比如陪聊哄睡觉,连麦唱歌防抑郁等各种猎奇的虚拟业务,定价一般10-40元,更高级一点的商家会把大学里摆地摊的业务搬到淘宝,整个店铺没有明确的定位,是一个新奇业务大杂烩。 第二种小哥哥小姐姐们基本都是觉得好玩有趣,并没有明确的收费意愿,只是一种跟随潮流,打开新世界大门的表达方式。 "专业"的淘金客有赚钱的欲望,所以在夸夸群的业务上更加上心,淘宝上销量最高的商家有销量已达数千单,评论区也是好评如潮。 通过夸夸群商品的评论区,明显的感觉到购买者的动机就是想给某个人一个惊喜,希望以此增进感情,只要对方不当真,不那么对这件事较真,那体验还是非常有趣愉快的,如果当真了,那可能体验会差不少。 所以这种虚拟产品也有固定的目标受众。我认为目标受众的特征是"喜欢被夸,不在意被夸的质量,每天都需要得到表扬的那种活泼话唠的人"。 如果是一个在夸奖这件事上都要追求完美、追求实际效益的人,那这种服务简直是灾难现场,因为这种彩虹屁的话在这类人眼里很无趣。我不知道想在夸夸群这件事中淘金的有多少人,但我知道在这件事上,即使是想赚钱,也没多少人真的认认真真的去构建自己的定制的差异化服务。 虽然夸夸群被高度关注只是一时,但是这种有趣新奇的虚拟服务也是有长期性的小众市场的,在那些喜欢每天都能被夸的群体中,2块钱就能换来5分钟的连续夸赞服务是超值的,如果这种服务能代入足够多的定制化场景,把客单价做高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夸夸群上热搜之际,定制化的场景需求其实是可以捕捉到的,预设主人公的角色,所遇到的事情类型,对夸赞的偏好程度,仔细去挖掘的话,应该可以得到愿意付费的那群人,他们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夸赞,这种定制类的走心需求在评论区也可以觉察到。 虽然可以做,但这一类的淘金客毕竟以学生居多,耗费学业时间去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另说了,而对于职场人士而言,这种小众新奇的小打小闹,他们是看不上的。 03模仿者入侵,实践者开始防御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豆瓣"相互表扬"小组,组内的生态面临被打破的威胁,老组员和管理员开始绝地反击,坚决维护她们最爱的美好的自留地。 在夸夸群火起来之后,大量不具备共同认知的豆瓣用户涌入小组,他们以为豆瓣和微信夸夸群一样,只要你说什么都能被夸。 事实却打了他们的脸。 豆瓣小组的老用户@周婷ww说出了很多小组成员的心声,这个话题也被小组管理员置顶了,同时置顶的还有"官宣禁止拉人入小组"、"夸不出口的帖子集锦"。 小组核心用户在用实际行动净化组内话题氛围。 同样都是夸人,为什么有些在微信群会被夸的点,到了豆瓣小组却要被视为"异类"?这其中的差异点到底在哪呢? 我翻遍了豆瓣"相互表扬"小组的话题贴,真的感受到了两类派别的差异。 在豆瓣小组,你想要被夸,首先你说的事情要有具体的正能量导向,你要能温暖自己,才能让成员汲取到你的温暖后再来暖你。 你如果是一个内心有太阳的人,你做出的事情说出的话都会超级温暖,而不是拿一些无聊的屁事、甚至是不道德的恶搞事情来求夸,豆瓣小组的夸夸群实践了这么多年,也是靠着这个准则一路走到了现在。 我加入小组的这几天,很认真走心的夸了好多认真生活的小伙伴,他们的回复也是灰常的阳光可爱。如果是小组的目标人群,那你加入小组的初心应该是"追求美好,治愈自己,鼓励大家庭",构建一个积极的自我,也可以锻炼说话的艺术,以真善美的本心构建温馨的社交氛围。 你只要认真生活,认真对待每一件你遇到的事情,你遵守道德,积极乐观的态度都能获得大伙的称赞,注意不是夸赞,是真正的称赞。 这里没有杠精,没有人非要跟你争个面红耳赤,大家也都是普通人,晒的都是平凡小事,比如想去旅行就提前准备了很久,现在终于出发了。比如虽然考四六级公务员失败了,但是机会还有很多,要给自己加油鸭。比如你发现了自己工作非常吃力,但你仍然在努力,哪怕是笨拙的努力。 以上都值得被大家表扬。 与认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敷衍"和"不道德",或者是"情绪树洞"。 你什么都没做就要求表扬,你恶搞室友还要求表扬,你情绪崩溃自己还没缓过来不是应该求安慰么?豆瓣小组也不是不容忍负面内容,只是不能频繁的以此为乐去换取组内阳光的小可爱们的善良,甚至是影响了小组话题的整体氛围,让原本正能量的表扬小组变得负能量满满,或者是套路满满,让这种美好不能够持续下去。 这里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群体之间的相互博弈。 你可以选择在微信夸夸群里聊得天花烂醉,我可以选择在豆瓣小组里持续汲取美好,本质上不在于内容容器的差异,初衷本不同。 即时的快乐也是快乐,长期的美好更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