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计作为一门通用的商业语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更为高效、实时和经济,促使会计从业者和教育者开始思索技术进步对传统会计行业和教育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大了会计研究的边界,也使会计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高校需要重新评估现有的会计教育体系。本文在分析现有会计目标、职能、教育理念等缺陷的基础上,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的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 会计目标 会计职能 会计教育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会计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高校需要重新评估现有的会计教育体系,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期望。本文从现有传统会计理论及教育存在的局限出发,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会计目标和职能重构及本科会计人员培养模式的变革。 一、"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会计理论及教育存在的局限性 (一)会计目标局限性 会计目标即是会计工作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它的内容既是人们主观愿望的体现,又要受到客观环境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綦好东、杨志强,2004)。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之下,通过设立账簿、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到最后生成会计报表,这种折叠式的信息生成模式是特定历史背景的产物,其提供的信息主要用于投资和信贷决策以及用于解除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即通常所谓的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管理会计主要是为基于未来导向的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两种系统之间缺少有效的整合,这与泛会计或者说大会计学科是存在冲突的,特别是互联网的背景下,会计数据处理的技术不断变革,使得会计信息的处理更为高效、快捷、实时和经济,一些简单和重复的结构化工作被计算机所替代,相应的流程也更为规范,会计人员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还停留在传统的会计目标观,局限在对经济活动的结果性反映,很少涉及到与提高企业价值决策的信息需求,就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二)传统会计职能的局限性 传统的会计学教材一般把财务会计的职能分为核算和监督,这主要源于马克思关于"簿记"是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的启发,但是何为会计职能,似乎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会计的职能与会计所处的外部环境存在密切的关系,自马克思提出簿记观念以后,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剧烈的变化。在互联网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传统的商业模式不断被颠覆,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特别是以供应为主的商业模式逐步被以需求为主的商业模式所替代,人们开始探索对会计职业和会计职能进行新的诠释,会计的职能也面临着派生问题。 (三)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传统性 目前大部分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基本上以技术导向、效用导向而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围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和会计资格类考试来设置会计主干课程,这种设置能够实现与相关的考试对接,但是也会引起一些负面的影响,导致知识的碎片化和拼盘化,不同主干课程相关性小,导致学生缺少跨学科的意识,不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缺少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社会各界期望会计教育不仅仅局限在专业知识的范畴,而是要进一步扩大合格的人才,在商业模式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这将对传统的会计学科体系构成冲击。 (四)传统的知识传播模式受到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知识传播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和课室,技术的先进性已经使得新的教育模式成为可能。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进入会计职业的胜任能力框架》中提出了三种胜任能力:功能性胜任能力、个人胜任能力和广阔的视野。从该框架可以看出,会计教育最终目的就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需要良好的沟通技能、团队精神、领导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伦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传统的会计教育是基于内容驱动型的,主要围绕教材甚至把教材视为向学生传授显性知识的唯一机制,教育的过程也是在封闭的环境下知识的传授过程,这种形式的教育忽略或弱化了教育本体论的问题,"教"与"学"的矛盾不断呈现。学生只是单向的被动接受者,所学与所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只要通过机械记忆等表层学习,掌握正确的答案就能获取较高的成绩,这种考试反馈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单向知识提供机制。过度强调技能的培训会导致学生难以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和会计的边界去思考问题,教育与职业发展的不同步性造成了会计毕业生难以较好面对动态的环境挑战,一旦环境发生改变,则无所适从,从而造成了一方面会计专业红红火火,但另一方面社会又抱怨缺少合格的会计人员的现象。 二、"互联网+"背景下会计本科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会计的发展依存于特定的环境,同时会计也会反作用环境。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进一步深入,会计理论将发生裂变,会计职能也将面临转型和延伸拓展。在互联网时代,会计除提供传统的事后信息以外,需要承接更为广泛的职能。会计能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为企业的价值增值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问题,信息提供也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挑战,相应的学历教育也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进行改革。 (一)会计目标和职能的重构 如何强化组织绩效管理,提升组织价值,是管理层关注的重要问题,会计人员需要提供管理决策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正如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1965)在《会计理论》中指出:"实用主义论的优点之一是,会计只在切合实用时才算尽了它的职能。但它必须以这样的假设为前提,会计师懂得对他们的本企业或委托人以及对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最为有用的是什么。"对于企业而言, 通过会计提供的各类信息实现企业的增值,从而做大利益相关者蛋糕。从这种意义上而言,应将会计目标提供投资和信贷决策有关的信息拓展为资源配置等商业决策所需的信息,着重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商业模式的变迁决定了会计除了反映营业主体资源、资源变动及其变动的历史信息外,还必须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在研究与分析会计职能的问题时,能否分为两个层次来进行,即把会计的职能分为基本的职能和派生职能。我们认为,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与控制;它们的派生职能有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预测经营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等等(吴水澎,1996)。2014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该意见明确了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分析、控制、预测和业绩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这与传统的会计多职能论不谋而合,因此有必要拓展会计职能,以应对会计所处环境的变化。 (二)转变会计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韩延明,2003)。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必须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审视会计的教育理念。会计教育理念是会计教育工作者在会计教育过程中所应传授的理性认识及观念体系(栾甫贵,2013)。会计理念与会计行为本质密切相关,在会计研究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对会计行为本质众说纷纭,最有代表意义的观点包括:会计技术(艺术)论、会计信息论、会计管理活动论、会计控制系统论,每一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中会计信息论已经成为大家所认可的主流理论。目前很多会计教育工作者对会计的属性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会计就是一门技术,在其教育理念中总是将技术的东西作为其讲授的重点,而忽略了"育"的内涵,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法了解隐含的背景信息,也就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在现行知识体系更新较快的年代,一旦在课堂所接受的知识陈旧过时,学生便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会计作为特定时空下的社会关系的体现,本身也会对时空具有反作用力,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定位于具有厚实的基础和应有的职业素养。企业管理流程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企业内部价值链的组成部分,其决策都需要不同的信息为之服务,而这些信息一部分来自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更多的是来自价值驱动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共同为实现企业增值提供相关的信息源,通过这些信息了解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并改进业务流程,从而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相应的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的要求也需要有一个质的变化,特别是加快实现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实现会计人员从被动的信息提供者到主动的信息提供者或是企业合作伙伴转变。会计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一点,为组织创造价值是会计工作的最终职业使命,会计教育不能因为固有的学科藩篱和专业认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中自我设限,局限于将学生培养成传统的数据加工者,而忽视对其后续职业成长极为重要的通用能力等的训练(杨政等,2012)。 (三)建立面向未来和需求的课程体系 就目前会计学课程体系的设计而言,会计的主干课程套用职称资格考试无可厚非,因为会计教育的源动力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而社会往往以相关的证书作为会计人员水平高低的信号,但是仅仅围绕职称或资格考试来设计课程,将会造成知识体系的碎片化,且容易造成缺位和错位的现象。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提出价值链概念,并将价值链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其后,不同的学者进一步拓展了价值链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后来布兰德伯格(Brandenburger)和纳尔波夫(Nalebuff)在价值链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网(value net)管理模型,价值网管理模型突破了价值链的线性思维的缺陷,从网的结构观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业务环节进行分析,而有效的会计职能应当反映企业价值网上的价值的变化并对未来做出预测,从而实现价值增值。在互联网时代,应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数据挖掘和价值发现中的重要功能,不断实现价值增值。会计不再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而是一种价值管理活动。它涵盖了信息系统的内容,经济信息系统只是价值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准确的说是一种价值管理信息系统(陈良华等,2013)。从这种意义上而言,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相应的增值管理活动和价值管理信息系统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企业价值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实时而不是滞后的信息为多目标决策服务,而这些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应来自管理会计人员。因此在现有的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不应过度强调会计、财务和管理的边界,必须打破传统的"小会计学科"的局限,在突出学科完整性的同时强化"泛会计"的理念来设计会计课程。相对于传统会计而言,价值管理(泛会计)信息依据的要素很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利润成本、成本、资产等传统会计要素,而且要包括消费者服务、市场进入、生产率、生产周期、质量、时间等更多的新的会计管理要素(陈良华等,2013)。泛会计概念改变了传统会计理论的范式,其信息需求是多元、异质性和开放的,而在传统课程体系下的信息是相互割裂的,容易形成信息孤岛效应。IFAC的会员团体应有可靠的程序保证职业会计师具备职业胜任能力,并把职业能力解构为三个部分:技术胜任能力(Technical Competence)、职业技能(Professional Skills)和职业价值观、伦理和态度(Professional Values, Ethics and Attitude)(刘玥、黄莉、杨丹,2014)。以上述三种能力的构建作为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在确保会计教育与会计职称或资格考试有机协调和融合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市场需求、新技术变革与价值管理活动重新架构会计课程,在遵从"博雅教育"实质的基础上强化通识教育,特别是关于人文素养和方法论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的能力,同时必须将商业伦理作为必修课,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使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社会和伦理的含义,特别是从技术理性和道德理性双重角度进行决策,同时要围绕泛会计的价值管理设计课程群模块,如沟通技能、商业模式、经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电子商务、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咨询、信息技术等,将管理会计课程群拓展为管理会计基础、中级管理会计和高级管理会计,进一步打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与业务流程的边界,实现有机融合,在必修课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增设选修模块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潜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满足市场的期望。 (四)大力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但这也正是很多高校的短板。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教学往往侧重于对知识的讲解,很少考虑到具体的情景,加之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专业的技能训练,讲授的知识点都围绕教材展开,学习过程就是单向的传输和接受的过程,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导致培养的学生与市场期望差距较大,教师、学生、社会三者都存在不满意的现象。泛会计所需的信息不仅包括了事后反映和核算的相关信息,更需要实时的评价和反馈等信息,这就必须培育会计人员决策和参与决策的能力,就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而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有助于企业战略制定和执行,但这些能力又主要来自于实践,在条件成熟时建立产学研中心,通过学界和业界的合作,共同提升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着力解决会计研究和会计教育、会计教育和会计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专业教师必须主动求变,更新理论知识结构,实现基于知识型的会计教育向流程导向转变,以职业能力构建为导向,强化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引进案例教学,通过讨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认知能力、逻辑推理、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无法大力引进"双师型"教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教师的在职进修或者在产学研研究中心从事相关实践,并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支持,充分利用相关资源,为整合会计课程、会计研究、会计实践提供基本的保障条件。 (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教学资源 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环境中,信息和通讯技术对商科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将改变教育和学习的本质。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引入互联网技术,已经是会计教育必须面临的关键问题。传统面对面的讲授方法无法解决时空约束的问题,学生也难以获得个性化的反馈和帮助。基于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情景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合作互动学习的效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而教育者也应主动利用虚拟的教育环境,整合会计教育与信息和通讯技术,主动高效利用微博、微信和慕课等互联网支持的学习资源,实现在一个开放的、灵动的环境中充分利用时空的弹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效的自主学习者,实现课外非正式的交互学习和面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结合,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其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长期职业竞争的能力。 总之,互联网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组织业务和运作方式,在该背景下,会计知识的传授者和接受者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过于强调会计技能的培养难以适应快速改变的商业环境,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是地方高校会计专业的主要任务,本科高校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运用互联网思维,树立"泛会计"的教育理念,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的引进等方面加快改革,以进一步适应全球化和互联网新形势的挑战。X 参考文献: [1]吴水澎.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 [2]吴水澎等.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韩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09). [4]陈良华,李志华,张昉.会计理论[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J].会计研究,2013,(4). [6]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01). [7]刘玥,黄莉,杨丹.会计师胜任能力解构及其培养——基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探索[J].会计研究,2014,(5). 作者简介: 应益华,男,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政府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