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困生"是困扰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遭遇挫折后的惰性和逃避是"学困生"形成的内部原因,家庭、学校、教师和同学以及社会大环境等是"学困生"形成的外部原因.论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学困生"应对困难局面的学习模式,第一步是向自己提出问题,第二步是对新知识进行多层次的深刻理解,第三步是螺旋式地反复训练,第四步是尝试创造认知体系中的关联性.针对"学困生"的具体转化策略有,在教学环节增加非智力因素拓展项目,对"学困生"重新编班开展分层次教学,明确教师定位并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重视"学困生"认知结构的可视化与可检测性,提供解决认知冲突应对策略的讲座和训练课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学困生;成因;应对 每一个孩子都是美丽的天使,可是天使也会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喜好,不同的能力在这些天使中,总不乏一些在学习上愁眉苦脸的孩子他们或活泼,或安静,或机灵,或可爱,但惟独在学习上,总是一筹莫展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一一学困生学困生往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動思考,回避难题,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越学越差,越学越困难。所以必须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一、学困生的成因 1、学生自身原因。(1)缺乏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先导。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事物比比皆是,电视、手机、电脑……孩子的兴趣往往都在这些能更直观地给予乐趣的事物上面,对于学习这种相对枯燥的事情,往往就会兴味索然。(2)自卑心理作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取得成绩,就会鼓舞个人更加发奋,但反之,如果总是不能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总是班级的差生",班级的"倒数",那么很多学生自身潜在自信就会被磨灭,因而不再积极,不再尝试。(3)学习方法不当。大多学困生上课懒散,不认真听讲,导致不会做题,又不能及时解决困难,一拖再拖。下节课的知识和上节课相关,最终导致"连锁反应",所有的知识都学得一塌糊涂·自然的,要么满不在乎,要么再也无从下手· 2、学困生形成的外因分析。在针对"学困生"形成的外部原因分析过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学生与所处的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和频率.换句话说,由于外部环境的区别,不同外因对"学困生"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这也决定了在进行整体分析和个案分析过程中,需要意识到不同外部原因对"学困生"问题的贡献度。 家庭、学校和教师、同学以及社会大环境等都是"学困生"形成的外部原因,但相对来说,几种因素的影响力又有不小的差别。具体来说,以互动时间这个维度为依据,大多数"学困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第一层次为学校和教师;第二层次为同学和家庭;第三层次为社会大环境。因此,不适当甚至错误的相互作用方式对"学困生"发挥影响的贡献度也依次递减。 不论在以往的应试教育背景下,还是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环境和任课教师仍然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外界因素.学校的整体氛围和教师的关心程度直接决定了全体学生的学习体验.单一的(例如,以分数和排名至上的氛围)或者偏颇的(更喜欢乖巧听话的学生)教育环境,会生产出更多的"学困生"。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数据记录的方式分析了一个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进而指出"学困生"在。因此,如果学校和教师不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多元化、宽松、公正的评价体系,将会遭遇不断恶化的"学困生"问题。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在理念层面的认识不深和技能层面的能力不足会进一步增加转化"学困生"的难度。 二、应对措施 1、必须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学生依靠网络媒体所获取的信息日益增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种娱乐也迅速兴起。政府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净化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学生自制力不强,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如网吧、电子游戏、影碟等。所以,政府要协调社会各方的管理力量,共同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整顿娱乐场所,努力消除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2、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切实提高课堂质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使用投影、实验、录音、录像、微课等形象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同时,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师注重学法指导,鼓励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并成立"互帮互学"学习小组,采取"兵教兵、将教兵"策略,作业分层布置,敢于让学困生展示学习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他们的乐学精神,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 3、尊重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真诚的爱和尊重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学困生最需要的就是这把钥匙。教师应尊重学困生,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学生,在生活上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学习上的领路人,困难时的帮助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全面提高学困生的素质,才能开创学困生转变的新天地,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让每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学习的成功,避免厌学的产生。 三、结语 学困生的成因林林总总,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学生,找到不同的病灶所在,并对症下药,逐一攻破。转化学困生,需要全社会、每一个家庭、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美丽的天使,只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与耐心,就能帮助更多在学习的途中困顿的孩子。 参考文献 [1] 冯彦胜,孙文章.中小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2010(05). [2] 马颉.浅谈小学生厌学心理[J].校园心理,2009(02). [3] 韦清.学生厌学根源何在[J].新教育,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