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毕露的精明与假装糊涂的大智慧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当我们斤斤计较众多小事时,总是会因绊脚的石子而苦恼,而大智若愚者却会将石子踢到一边,眼中早已收获了众多美丽的风景。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这句话不仅对年轻人大有裨益,对老年人而言,更是非常有益。人到晚年,与其精明一些,不如偶尔糊涂一次。这糊涂不是不聪明,不是不智慧,而是一种精明的大智慧、一种超越智慧的大境界。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于何种人最聪明颇有争论。有人认为,凡事精明算计,乃为聪明;另有人说,懂得见风使舵者,不失为一种聪明。但所有的看法,却都不及苏轼的那句——"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来得透彻、深刻。 古人的智慧实在不可小觑,那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至理名言。当楚庄王三年"不鸣"时,其身边又有几人不认定他是一位糊涂昏君?而终到他"一鸣惊人"之时,四周之人方才恍然大悟,赞叹之声随之接踵而来。这,便是糊涂的智慧。 古代帝王学会了糊涂,可将其用作一种政治策略,而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学会糊涂亦是非常必要之事。因为,糊涂对于我们而言,不仅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修炼,更算得上是一种真正的智慧,一种经历了时间洗礼的睿智之举。 难道不是吗?对于我们来说,还有什么比健康更加重要的事情吗?那么,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我们在某些事情上面糊涂一些,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之举呢?事实上,在我们生命的旅程中,假装糊涂要比事事精明有益处得多。 糊涂使人心态更加良好。懂得糊涂的人,不会被小事干扰心情,也不会因小事而郁结烦闷。他们看透了人间百事,因此,对于某些事情,他们深知聪明在外不如糊涂行事。因为糊涂,他们看得更开,心胸更加宽阔,心态也更加良好。 糊涂让人眼光更加长远。精明的人一心想得到西瓜,却始终都只拣到芝麻;而真正聪明的人,却从不着眼于眼前的小利,大利反会接踵而来。其实,大智若愚者并非依靠运气行事,他们的目光更加长远,运筹帷幄,成竹在心,只是不露声色罢了。 糊涂使人更有人缘儿。"非礼勿听、非礼勿看、非礼勿言",在此,我们也可将其理解为一种糊涂的境界。试想,人们究竟愿意和一个处处看似精明的人走得更近,还是乐意与一个懂得糊涂的人为友?事实显而易见了。 当我们自以为对某事拥有锦囊妙计之时,不妨摸摸胸口,问问自己:一直纠缠于此事,于己可有益处?在这件事上浪费时间,又是否真的值得?毕竟,我们的时光已宝贵如金,将如金的时光耗费在一些无关的小事上,又岂是真正明智之人所为。遇事糊涂一些,不仅可以放宽我们的胸怀,更可为我们省下大量时间,让我们尽力完成自己喜爱之事。 那些在小事上看似精明的人,总是着眼于脚下,当他们不停地为了脚下的石子而苦恼时,大智若愚者却早已将石子踢到一边,眼中早已收获了众多美丽的风景。如此,究竟哪方更加聪明,我们便可一目了然了。 但无论如何,老年人运用糊涂的智慧,都绝非是要自我欺骗。在许多事情上,我们的眼睛虽假装不见,但心里一定要对此有座天平,孰是孰非,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就好比一场棋局,最开始步步为赢的人并非一定能笑到最后;而假装糊涂之人,会令对手放松警惕并渐渐落入已布好的口袋阵,这才是真正的高手。 "学会糊涂"有窍门 眼不见心不烦,糊涂一些心更宽。烦恼之事不入眼,在我们的记忆中便不会存档,自然也就没有烦恼找上门来。我们不妨对于一些看不过眼,却又无伤大雅的小事,多多绕行,切莫自寻烦恼,气伤了身子。 大事抓,小事放,糊涂一点更悠闲。作为一家之长,原则上的大事自然是不可不管,但一些与己无关的小事,不妨睁只眼闭只眼,让它过去也就罢了。老年人偶尔糊涂行事,便不会过于劳心,自在一些岂不更好。 管千事,管万事,眼拙心明才管事。无论我们心系千事、万事,如若无法看到事情真正的本质,那么即便看到的事情再多也是无用的。我们应当做到眼拙心明,纳天下于眼中,却要不为所动,乃到当出手时方出手。如此,之前的糊涂才是一种大大的英明之举。 人生体悟 再锐利的宝剑,也需常呆剑鞘方能保其锋利,如若长时间将锋芒裸露于空气之中,迟早会被水分与氧气侵蚀,变得锈迹斑斑。老年人也是如此,如若事事算计,将精明随处运用,便会看见许多看不过之事,听见许多听不过之言,时时被烦恼缠绕。糊涂更像是一把保护伞,将我们的智慧深藏于胸,令我们免于忧愁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