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与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及英国曼城俱乐部携手,在北京共同开展了一次校园足球学术交流活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主席毛振明教授表示,国内校园足球的开展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即"从属于少数学生的校园足球变为所谓的全体性的校园足球",因为"全体性"其实并不符合实际现状,反而引起了不少争议。 校园足球不仅是强健学生体魄的体育运动,而且是发展学生特长、培养体育特殊人才的重要渠道,更是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展示学生风采与活力的重要手段。校园足球的"全体性"实质上是让足球运动从竞技的神坛上走下来,来到学生中间,让学生亲身感受、快乐体验、积极参与,以足球运动带动全员健身的体育目标,增强学生的体质,丰富学生的生活,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合作的品质,养成阳光向上的生活方式。 长期以来,校园足球是少数学校的特色品牌。区域之内,能够拥有足球场地,实施足球教学,开展足球运动,组建足球队伍的,多是大校、名校,普通学校无论是场地,还是师资,都不具备满足开展足球运动的条件。但是,制约足球运动的关键因素与核心问题,还在于学校管理者的思路与观念,在于学校对足球运动的认识。推进校园足球"全体性",首先需要改变学校管理者的教育观念,让校园足球在每一个校园中开展起来。 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并不一定非得让学生踢得多专业,或是参加什么规格的比赛、获得什么样的奖项,而是通过校园足球带动校园体育运动,培养学生对足球的感情,继而增强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对于有些校园,特别是农村学校,或许没有标准的足球场,但是,只要拥有一块场地,架设两个球门,放置几个足球,就足以让孩子运动起来,享受到足球的快乐,体验到运动的愉悦。校园足球的"全体性",需要每一所学校都有这样的足球氛围,都有这样的运动场景,都能让孩子在足球场上奔跑与运动。 因为场地限制,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足球运动,都参与足球训练,显然有违"因材施教"的原则,也不利于足球运动的普及开展。因而,校园足球"全体性"的重点应放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校园足球的机会上。只有全面实施校园足球教育,让每一个孩子认识足球、接触足球,才能真正发现钟情于足球、热爱足球、迷恋足球的学生,才能在全体之中找到适合足球运动的特殊人才,并予以重点培养。 校园足球的"全体性",还在于以足球为纽带,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联系,让校园因足球而充满无限活力。诸如,学校定期组织足球比赛,以足球比赛让校园的生活不再枯燥、不再乏味、不再单调,让热爱踢球的学生驰骋于绿茵场,让更多的学生在运动场外鼓掌加油,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让小小足球凝聚人心,激发生命的力量。 校园足球的"全体性",更在于以足球为引线,积极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强健体魄,增强体质,洋溢青春的活力,展示人生的精彩。小小足球,教育大精彩,以足球撬动学校的体育运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运动的快乐,让阳光的体育心态深深埋藏在学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