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年轻人要赚多少钱才能活得不累


  "活得很累",似乎是席卷所有人的通病了。
  我身边的朋友圈,无论做什么、无论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几乎没有不觉得疲惫和焦虑的。年轻些的,想着如何多挣些钱、怎么早日买房;年长些的,除了考虑收入,还有家庭关系、子女教育等问题排队等着解决。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你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现在的年轻人活得很累?"
  这种问题,每个人都能写出一篇不带重样的小作文,而且就算洋洋洒洒写得再多,看完可能也只留个落寞。毕竟,没人能做到感同身受。
  还有人觉得,只要我多赚些钱,就能活得不累了。
  今天,临公子想和你们聊几句不太一样的心里话。
  01:
  2020转眼接近尾声,这一年,我没休息过一天。   当然这不是卖惨,我也极少谈及白天上班+晚上码字及运营自媒体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但这几年,持续每天12-14小时地工作,我的状态,反而比单纯上班时要好。   思考的密度大大增加,想法愈发多元;   收入和成长上,都有了小小突破;   遇到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强了。   回头想想,曾经的我是什么样呢?   和多数上班族并没什么不同。   早上匆匆出门上班,每天走同一条路、做着差不多的事,埋头处理各种任务。赶项目时加班到晚上12点后,第二天继续坐在办公室里重复上一天的内容。到达一定高度后,职场天花板触手可及。   "哎,真累"   "没方法啊,谁不累呢?"   这种对话无数次地出现在我和同事的聊天中。   要说累,其实现在我白+黑的模式比之前更累。但为什么说自己的状态更好了?   因为我终于发现,绝大多数人所谓的累,是没有得到足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Cover身体上的辛苦。   越辛苦,越迷茫。   就好比让你搬30公斤的石头,你绝对骂骂咧咧地说搬不动;要是允许你搬30公斤人民币回家,我看你不仅搬得动,还能搬着飞。   大家都说上班是为了赚钱,但如果只赚到钱,真的是挺悲剧的。   一来,贩卖体力或脑力换取金钱,是很有限且单一的。就算月薪两三万,然后呢?只是升职加薪时开心了几天,随后短暂的幸福感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奔腾到海不复还了。何况薪资到达一定程度,上升只会越来越难。   二来,成就感日渐式微。我一直认为有一种能力特别宝贵,就是从工作中得到动力的能力。太多人上班,到后来只是习惯。你谈不上多喜欢,也谈不上多讨厌,就这么日复一日地继续下去而已。   单纯为了挣钱而上班,是非常累的。   尤其挣的钱还不多时,更是分分钟让人心力交瘁。   02:
  再说些实在的,如何活得不累?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目标。   太多人是被不适合的目标拖垮的。   我一位毕业两年多的读者说,他现在在上海,月薪6千多,工资上看不到希望,家庭也无法提供首付,问我如何在3年内在上海买房?要赚多少钱才能活得不那么辛苦?   按照鸡汤些的观点,你可以说,想买房那就努力多挣钱啊,想办法省钱啊,如何借钱啊,总之有志者事竟成对吧?   但最根本原因在于:这个目标,可能不太合适。   大多数人资质一般、能力一般、运气一般,通过努力能达到10-20万年薪,这是OK的。但想在北上广深这类大城市买房,的确很吃力。若没有家庭的帮助,困难指数更是5星级。   长安居,大不易。   留在大城市对收入和经济能力有直接要求,高房价,就是它筛选适合留下人员的门槛。   但退一步想,你是不是可以考虑其他地方的高薪工作?是不是可以先外地买一套小投资房?   我以前写过一篇关于月薪5千如何买房的文章,评论区骂的人很多,其实也是同个问题。   很多人说"月薪5千买不起房"时,他们真正的意思是:   "我工资平平、收入又只靠工资、不想负债、怕麻烦不考虑其他地区、只想在我所在的一线城市,买间90平米以上的房子。"   查理·芒格说,一个好的投资心态,降低预期很重要。为什么他这里说是"降低预期"而不是管理预期?   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高看自己的。欲望远远超越能力范围。   死死抓住目标不肯妥协,自己和自己较劲,心累在所难免。   03:
  不少人的累,多数来源于两点:   1、累却没挣到钱。   2、累却没太多发展。   事实上这两点的本质是一样的:没有抓住自己的立足点。   什么意思呢?   简单举个例子吧。   我以前有个做数据库的同事,早期只想做技术,不想带团队、不想背业绩,甚至连日常开例会都颇有些不情愿。但他技术够牛呀,在部门里就有话语权。   后来开始学管理相关知识,管理岗的人都很愿意和他交流,哪些资料可以看看、哪些内容暂时没必要去学、什么课程含金量高……在很短时间内,他就上手得有模有样的。   之后跳槽,同样是通过专业领域的知识得到信任,置换到其他资源,成为项目合作人。   所以你发现没,当你拥有某个立足点时,不仅能通过它将竞争力尽快发散开,而且它能成为置换其他资源的工具。   工作时:你拥有1-2项明显优于其他人的长项,比拥有10项差强人意的技能要更容易出彩得多。退一步说,哪怕你的能力不是特别出众,在态度上表现出主动积极也是个立足点。至少先刷一波好感度吧?   挣钱时:围绕1-2个核心去变现,效率比今天开专车、明天送快递、后天去P图的效率高100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只会将时间和精力消耗殆尽,还没赚到几个钱。   巴菲特有句金句你肯定听过: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可你有没想过,"很湿的雪"是怎么找到的?   其实就是支撑你立足的东西。   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面面俱到的结果只能是精疲力竭。把握你的核心优势,是一种更聪明的"一即是多"策略。   04:
  前几天有位读者看了我新书后,问我:临公子,你这几年业余时间写了100多万字、出了一本书,我也想兼职写作,但这是不是非常累啊?   我想了想,也累,也不累。   客观上,每天高强度工作,身体上多少有些疲惫;可主观上,我并没觉得心累。   当初出于兴趣开始码字,我的目标就是把每篇文章写好、每周固定写几篇、每晚固定写多少字,不敷衍,不苟且。   我又不是几天内写了100多万字。   一篇篇地写文章,一点点往前走,没有突飞猛进也没有弯道超车,积少成多地走到今天。   又因为写作的关系,我衍生而出了书籍作者、平台签约作者、文案顾问、传媒公司合伙人等多个角色,相辅相成,路也越走越宽。同时,持续激发起好奇心和热情。   随着时间推移,我也逐渐与自己和解。   以前对自己的要求卡得很严,计划今天要做什么,那就必须做完什么,不然就有挫败感。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量化控制,但劣势是,过得很僵硬,容易心累。   如今呢,我更愿意走"晴耕雨读"的模式;   既然我不可能过度放纵自己,那么,状态好时就多工作些,状态不好,那就缓口气多休息一些。反而让我的状态更加平稳从容。   最后我想说。   我们都是普通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阴晴圆缺,生活不总是和颜悦色,别沉迷于轻松挣钱的童话中,但也别一味感慨太累,吐槽不公。   放低预期、踩准立足点,饭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会让我们奔波时相对从容。   毕竟,比起轻松度过一生,我更偏爱那个在苦乐中不断变好的自己。
网站目录投稿: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