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饭荣登2019年度苹果应用商城评本土优秀APP名单。已经是菜谱类app第一的下厨房为什么要再孵化一个同一垂直领域的子产品呢? 一、前言 2019年12月23日,苹果发布了2019年度的本土优秀app名单,共涉及4款app和24款游戏。 4款优秀app中的菜谱类app——懒饭吸引了我的注意,于是我下载并体验了这款app,再对比我一直有在使用的同类app下厨房,思考已经是菜谱类app第一的下厨房为什么要再孵化一个同一垂直领域的子产品呢?故产生了对菜谱类app进行竞品分析的想法。 1. 分析目的 了解菜谱O2O行业现状及问题,分析下厨房孵化懒饭的目的,学习产品规划和战略方向。 通过体验提出懒饭产品功能改进建议。 2. 体验环境 体验版本:懒饭1.5.2;下厨房7.2.5;豆果美食6.9.55;香哈菜谱7.8.6 设备型号:iPhone6splus 操作系统:iOS 13.3 3. 市场分析 饮食作为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引申出大量场景:吃什么?出去吃还是在家吃?自己做还是叫外卖? 由此,在互联网全面覆盖国民生活的今天,大量为人们提供餐饮服务的产品——线上点餐、预订类O2O、团购类O2O、外卖类O2O、生鲜电商应运而生。 但由于频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国民对生活品质逐渐上升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做饭,不仅是考虑到健康问题,自己下厨并晒照片更是一种增添生活情趣的方式。 数据来源-比达咨询 2019年1-8月生鲜电商活跃人数统计中,可侧面反映出【在家做饭】场景需求较大且稳定。 数据来源-易观千帆 但对于互联网消费主力的80、90后年轻人而言,他们大部分厨艺不精,在家做饭需要菜谱的指导。 不少互联网公司嗅到商机,瞄准此需求,深耕美食菜谱垂直领域,许多菜谱类O2O由此诞生。 当前,美食社区市场格局较为稳定,头号玩家下厨房:集合菜谱、商城、社区等功能为一体,定位UGC——用户自己上传菜谱,以其清新文艺的产品定位和独特的社交基因吸引了大量用户。 在2019年第1季度中国美食社区APP产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156.3万人的下厨房雄踞榜首,豆果美食以751.9万人位居第二,香哈菜谱以552.3万人排第三。 在用户粘性方面,下厨房、烘培帮、菜谱精灵、美食天地、好豆菜谱的人均日运行时长都达到20分钟以上,其中下厨房的人均日运行时长最高,为26分钟。 月活跃用户前三的下厨房、豆果美食、香哈菜谱中,下厨房的用户粘性最高,豆果美食和香哈菜谱略逊一筹,但彼此不分伯仲。 数据来源-比达咨询 4. 需求分析 做饭对于从小生活水平普遍较好的80后、90后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挑战。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群体走向独立成立家庭,自己做饭的需求越发强烈。 但互联网带来的获取信息便捷化,使得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菜谱书籍获取信息;生活质量的提高,让做饭更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人们对一个美食产品的需求延伸到:寻找每日三餐吃什么的灵感、跟着菜谱学习某道菜的做法、将看菜谱做完的作品拍照上传与别人互动、与爱好做饭的同好交流、发布属于自己的菜谱等。 2018年第2季度美食社区市场研究报告中显示,美食社区app中用户对美食达人菜品分享最偏爱。 故,看菜谱学习某道菜的做法一直都是用户的核心需求,在学做菜这一使用场景下,用户浏览、分享需求强,社交需求弱,社交关系浅。 数据来源-比达咨询 5. 竞品确定 结合以上市场行业数据分析,选择下厨房、豆果美食、香哈菜谱作为懒饭的竞品对象。 二、战略层 产品定位、使用人群、优势特色、战略方向、商业模式对比 虽然后三款菜谱产品的主要业务均大同小异,但除了基本菜谱功能,三者有不同的侧重和战略方向。 果豆美食重笔记社区(社区形式对标小红书),注重运营,采取用户等级制度。目标用户是喜欢做饭的年轻女性,旨在搭建发现、分享和交流的社交平台。内容除了美食,还涉及其他女性兴趣,如美妆穿搭等。欲以美食为基础,延伸到生活方式,满足女性的各种分享需求,实现多方面发展。 香哈菜谱重短视频菜谱(社区形式对标快手),运营采取用户任务积分制。目标用户偏男性化和下沉化,虽在传统菜谱基础上,引入短视频菜谱,改进内容形式。但产品始终瞄准菜谱功能,旨在提高用户厨艺,专注于做优质的菜谱大全。 下厨房的目标用户与豆果美食相近,下厨房欲社区与菜谱兼顾,保持原有产品定位。专注饮食,减少商业化和运营痕迹,保持文艺清新的格调,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聚集文艺的下厨爱好者,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打造诗意的菜谱合集和交流平台。这种独特的定位广受用户欢迎,使其成为用户最多的菜谱类APP。 而懒饭的目标用户是厨房小白,对于零基础的做菜场景,为满足其学会做菜且做好菜的需求,推出高质量易上手难失败、通俗简短的1分钟高清视频菜谱。视觉风格与下厨房相似,但更偏图像化,目前处于附加功能和菜谱内容补齐阶段。 三、范围层 3.1 功能对比 菜谱类O2O领域产品同质化严重,懒饭与下厨房基本形成功能互补。 3款产品的目标用户及其使用场景和需求基本一致,故核心功能、内容形式和内容生产方式大体相同。特别是下厨房与豆果美食,更为相近。 区别在于: 菜谱内容形式上,下厨房的视频引入力度最小。且用户笔记功能中,下厨房没有引入视频形式。 部分用户体验方面的功能有细微区别。下厨房重视同好的交流、豆果美食重视迎合用户的喜好,用户体验做的最好、香哈菜谱重视集合菜谱大全,厨艺交流与提升。 3.2内容形态展示对比 懒饭:全部为PGC【短视频+分步骤视频文字】菜谱;用户发布图文笔记。 下厨房:全部为用户自发UGC模式的大量图文、少量视频菜谱;用户发布图文作品。 豆果美食:用户自发+平台邀请用户UGC模式的大量图文、少量视频菜谱;用户发布图文笔记、小视频。 香哈菜谱:大部分为平台邀请用户/专业厨师UGC模式,图文、视频菜谱数量相近; 用户发布图文帖子/文章、短视频。 四、结构层 4.1 产品结构图 懒饭结构简洁,功能少易操作,简单明了。 作为刚上线的产品,懒饭处于核心功能打磨和附加功能补齐阶段。 作为针对做饭小白推出的PGC短视频菜谱产品,懒饭用户定位清晰,产品定位垂直,针对性强。 下厨房保持足够清晰的结构,也没有堆砌鸡肋的功能,几乎每一个功能都是必须要的。 这与它简单清新的产品格调有关,为保持口碑和质量而砍掉了不少需求,避免产品臃肿。 将产品规划的部分功能转移到子产品懒饭中,分担竞争压力,自身专注服务原有的目标用户。 豆果美食功能多,将首页作为部分功能入口引导用户使用,社区内容繁琐。整体划分还算清晰,但对于一个菜谱类产品来说笔记内容和种类偏多,逐渐向社交产品靠近。 运营主导 扩展的产品规划 香哈菜谱板块简单,首页功能入口堆砌过多,内容和功能划分不够清晰,结构层次较多,商城功能隐藏较深。 豆果美食和香哈菜谱调整战略规划后,出现以下问题: 问题1:增加内容形式后导致工具类产品内容繁杂。 问题2:功能多首页入口多,结构划分不清晰,部分功能不易找到。 问题3:内容分类模块多且划分不清晰,菜谱与笔记边界模糊。 4.2 核心功能操作路径 4个APP的操作路径大同小异。核心功能较为简单,流程常规,行为路径短,操作方便。 搜&看菜谱: 发菜谱&作品: 付款: 五、表现层 5.1 产品界面与设计 开屏对比: 整体架构对比: 懒饭板块精简,界面简洁,主打清新文艺,菜谱均为PGC画面质量更高。多用图少用字,阅读成本低。交互设计顺应用户使用习惯,方便操作。 首页视频菜谱自动播放,延长用户停留时间。点开视频菜谱后上滑 出现图文版菜谱、左滑下一个视频、右滑上一个视频、下滑退出当前视频。快捷操作设计符合用户使用习惯,易上手用户体验佳。 社区采用双排瀑布流形式,点赞置于最右。UGC的笔记分享突出图片,纯文字的分享系统会生成一张黄底文字图片,方便用户阅读。当用户点入其中一篇帖子中时,自动呈现上下的帖子方便用户上滑顺序观看。 个人界面中将作品按时间顺序排列,并将作品缩略图显示在日历中,一目了然,点击日期显示当天所有笔记详情。左右滑动可切换月份。 下厨房界面风格清新文艺,图标与字兼有,字体清爽干净。内容错落有序,各元素间隔合理,阅读体验良好。 首页将所有内容形式集合在3个分页中,左右滑动可以切换。关注界面内容少,使用类似Instagram的大图排布,双击可点赞,收藏按钮置于最右。推荐和发现界面使用类似小红书的双排瀑布流。 市集和课堂这两个购买页面均采用图标分类,收藏页面按用户自建的收藏文件夹排布,统一每个文件夹的排布与尺寸,并突出图片,文件内容一目了然。 豆果美食活泼精致,图标与字兼有,字体中规中矩。内容较多且各元素分布密集,阅读成本较高。 商城和课程界面的布局设计、信息呈现与下厨房大同小异。 将首页做成各个功能的入口,主要放置菜谱信息。将社区单独拿出来放置于一个tab中。将收藏和采购清单置于个人页面中。 运营活动和社区话题、分类均设计为较大篇幅突出显示,为用户浏览社区内容提供导航,引导用户参与社区活动。 香哈菜谱色彩鲜艳但不够精致,少图标多文字,字体中规中矩。菜谱和作品内容均全面向视频转型。 首页上半部分跟豆果美食一样做成功能、活动、内容分类入口,将商城功能也放置其中,经常被用户忽略。而会员功能却单独出一个tab,由此猜测香哈菜谱电商变现效果不佳。 首页下半部分的信息流布局借鉴了快手的界面设计,双排瀑布流使用户能有自主选择内容的空间。点入视频详情后,全屏且下滑上个视频,上滑下个视频,双击收藏,单击暂停的交互方式借鉴了抖音的浸入式体验,使用户沉迷,延长使用时长。 内容发布界面置于中间位置,引导用户发布内容。 个人界面中无直接显示用户作品,需要点进个人名片才可看到,操作路径较长。 六、总结 6.1 各产品总结 3个菜谱类APP均存在的问题: 问题1:用户按照菜谱做菜效果不佳 原因1 菜谱质量:取决于菜谱描述详细程度和作者烹饪水平。 (1)用户优先选择步骤少、看起来简单的菜谱跟做。这使很多描述不够详细的菜谱跟做、收藏数最多,置于前排,而描述详细的菜谱评分高,却因比较繁琐无人光顾。 (2)3款APP的用户门槛均比较低,只要注册就能上传菜谱,且菜谱生产形式几乎均为用户自发UGC,这导致平台对菜谱的质量无法严格管控。 原因2、用户水平:用户分为熟练做菜者和厨房小白。 (1)熟练做菜的用户由于经验丰富,看一次菜谱步骤就能领略精髓并脱离菜谱,做出味道相近的菜。 (2)厨房小白虽爱好做菜但技艺生疏,需要反复观看菜谱并一步步跟做,所以重视菜谱浏览体验和详细程度。不够详细、易懂、精准的菜谱和难以描述的火候和烹饪时长很容易导致新手做菜失败。 问题2:用户问题得不到解答 评论问题重复 用户重复提问菜谱中出现的问题 评论数过多,作者无法一一回复 6.2 行业总结 菜谱类O2O领域产品同质化严重。 均有不同的产品定位和规划。 均重视并引入短视频内容形式。 6.3 孵化懒饭原因 行业现状市场趋势: 互联网内容变革,竞品均重视内容转型,引入短视频形式的菜谱。 菜谱类O2O领域产品同质化严重。 行业产品的问题: 菜谱质量难把控。 厨房小白用户菜谱使用体验差。 用户问题得不到解答。 增加内容形式后导致工具类产品内容繁杂。 功能多层次深,结构划分不清晰,功能不易找到。 内容分类模块不清晰,菜谱与用户笔记难以辩别。 下厨房产品规划: 保持并突出现有产品定位不轻易改变。持续吸引新用户,避免老用户流失。 打磨UGC主导的美食交流社区,保持良好的社区氛围。提高工具类软件的用户粘性和使用时长。 注重内容差异化,针对内容进行个性化推荐。 组成产品矩阵,形成商业壁垒: 下厨房主社区交流懒饭主菜谱学习,深挖用户2大核心需求,打磨菜谱类产品2大核心功能,彼此功能互补。 懒饭保持文艺清新的产品定位。 用户量行业第一的下厨房为懒饭导流。 七、懒饭功能改进建议 7.1 菜篮子 功能价值与目的 功能价值:作为一个购物清单的功能。采购时直接点开菜篮子即可,无需重新点入菜谱中,方便用户采购食材,缩短用户使用路径。 功能策划:简单化的收藏功能,面向所有用户浏览菜谱时使用。模拟Todolist清单功能,注意实现流程要短,界面要清晰简洁、一目了然,采购完毕或家中已有的食材,提供划线或打钩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 流程 加入&查看&修改菜篮子 原型图 浏览菜谱时,上滑至图文菜谱,用料栏右侧加上菜篮子图标。点击图标变蓝,表示添加成功。 首页右上角,点击菜篮子图标可以看到清单缩略图列表。 清单缩略图左下角更多选项,可设定定时采购提醒/分享采购清单/将清单从菜篮子中移除。 设定定时采购提醒后,清单缩略图右下角出现闹钟图标。 点击某一个清单可进入该清单详情。 清单详情中每一项物品均有名称、购买量。最右侧是打钩按钮,点击可勾上红钩,表示不需要购买,再点击一次取消红钩。 7.2 社区/搜索结果页加入厨房问答 功能价值与目的 功能价值:通过用户在懒饭内搜索食材结果来为厨房问答导流,与菜谱搜索共建信息闭环,可巩固高质量菜谱的产品定位,打造行业标杆。 功能策划:社区页面和搜索结果页面均加入问答tab,界面设计采用卡片式,信息排布方式采用单排信息流,统一大小的卡片集: 内容策划:运营人员将问题分级,简单问题参考百度知道功能,难题/经典题参考知乎问答功能。问题前期为产品运营团队提供,后期大部分为用户自发提问。采用PGC+UGC经审核通过的高质量内容来集成回答。问答内容按照食材最佳做法/烹饪方式/火候/用料量/用料时间点/烹饪时长等来分类。 流程 浏览问答&提问&回答: 原型图 7.3 收藏页面加入三餐计划 功能价值与目的 功能价值:优化原有的收藏功能,缩短用户使用路径。避免做饭时查找收藏夹中的菜谱这一繁琐操作。 功能策划:面向所有用户整理收藏夹时使用,将收藏夹中的菜谱放 入三餐计划表,并可设置定时提醒。 流程 制定三餐计划&修改三餐计划&开启和修改通知 原型图 完成一个完整的三餐制定流程&开启提醒: 第1步,移动菜谱。收藏夹页面,点击进入某收藏夹,长按收藏夹中的任意一个菜谱,菜谱变成卡片形式,可任意移动位置。 第2步,选择日期。底部出现未来30天的日历,三餐计划已满的日期变灰,将菜谱移动到未满的某天上,进入子页。 第3步,选择时间。底部早餐、午餐、晚餐3个tab选项卡,将菜谱卡片放置在其中一个选项卡上。此时会出现对话框是否开启通知,是进入通知时间设定,否提示三餐计划设定成功。 修改三餐计划&编辑提醒: 收藏夹页面的三餐tab中,有未来30天的日历,点击日期上的菜谱合集,进入当天的三餐计划。 长按某个菜谱,底部出现垃圾桶图标,放置在垃圾桶上即可删除。 已开启提醒的就餐计划右侧会有闹钟图标。 点击闹钟图标,选择编辑时间/删除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