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资治通鉴》第212卷 唐纪28 【原文】上禁约诸王,不使与群臣交结。光禄少卿驸马都尉裴虚己与岐王范游宴,仍私挟谶纬;戊子,流虚己于新州,离其公主。万年尉刘庭琦、太祝张谔数与范饮酒赋诗,贬庭琦雅州司户,谔山茌丞。然待范如故,谓左右曰:"吾兄弟自无间,但趋竞之徒强相托附耳。吾终不以此责兄弟也。" 【译文】唐玄宗禁止诸王与群臣交结。光禄少卿驸马都尉裴虚己与岐王李范一起游观宴饮,并且私自挟带谶纬之书;戊子(初九),唐玄宗将裴虚己流放到新州,并让霍国公主与他离婚。万年县尉刘庭琦和太常寺太祝张谔也因屡次与李范在一起饮酒赋诗而分别被贬为雅州司户和山茌县丞。但玄宗仍然像以往那样善待李范,他对左右侍臣说:"朕的兄弟自然没有问题,不过是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极力巴结而已。朕决不会因此而责怪自己的兄弟。" 【解析】古代皇帝为了自己的权力安全,禁止内外交结,文武交结,也就是,太监和朝臣交往被禁止,怕外人知道皇帝的内心和动向;文臣和武将的交往被禁止,怕他们互相勾结能够架空政权。但是对于皇帝的兄弟,诸位王爷,历朝历代就不同了。皇帝面对这些潜在的血统竞争者,有的直接杀光,有的封闭圈养,但是唐玄宗却采用了孤立的第三条路,来维护自己的权力安全。 1、孤立诸王 一个人再有实力,再有能力,想成就大事,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拥有自己的一群人,所以,任何领导其实都喜欢孤臣,都喜欢那些人缘不好的人,这样用起来安全。而我们从小接触的处处与人为善,左右逢源的好人缘理念,在职场恰恰是吃不开的。所以,凡是接近诸位王爷的臣子全部都被调离,唐玄宗也没有伤害自己的兄弟情,只处理了那些趋炎附势的人。在权力安全和血缘亲情之间取得了平衡。 2、利益挑拨 为什么只处理岐王身边的人,而不处理岐王呢?其实很多领导处理群体性事件的,都是只处理能量小的,保留能量大的,一来,避免和能量大的对抗,让自己消耗大。其次就是利益挑拨的想法。因为一旦这些弱者被处理,他们内心就会认为自己别人出卖抛弃了,内心会对原有的强者,充满怨恨。第三就是,如果一起处理,其实无形是增加了他们内部的凝聚力。 3、双簧震慑 我们如果坐下来,静静的再看这一段,就感觉不是那么回事,相当别扭。为什么都是岐王李范身边的人,携带谶纬书,这些件事情,处理尚可理解,而一起饮酒赋诗,都遭到处理,唐玄宗还假惺惺的说自己和岐王之间没有矛盾。为什么岐王没有任何的怨言和反抗,岐王为什么不受到一丝的处理,其实这极大的可能,就是用处理岐王的事情来震慑其他诸王。岐王和唐玄宗给其他兄弟做了双簧震慑表演。 我们每思考一件事情,都要找到背后的逻辑,而不能人云亦云被表面的行为所蒙蔽。这样才能看的更深。在文章最后给大家八卦一下,这个岐王就是我们小时候背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的那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那里面的岐王。岐王当年的贵族生活:每天冬天冻手时他不去烤火,而是叫来年轻美貌的美女,把手伸进她的怀里贴身取暖,摸得部位大家自己想象,美其名曰"香肌暖手"。这种生活,现在的世界首富可能也享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