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坚持读了本书后我想和你聊聊我对读书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2020年2月25日,一个既平凡,又特别的日子,灵遥完成了第400本好书的解读。
  早上,我和重力加速度君闲聊的时候,顺口对读过的这400本书进行了一个复盘,票选了我心中的Top 10。
  图 |我今早发的朋友圈,全靠直觉筛选
  曾经,我原以为真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和带来巨大的改变的,应该是一本本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好书,或者是豆瓣、文化头部大号纷纷点赞推荐的「畅销书」。
  但是,我却发现,那些真正与我有过共鸣的书,恰恰是那些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的,给我带来新的思考角度的小众书。
  也许,读过它们的人并不多,甚至,认为它们很无趣的人也不少,它们却是我心中无可替代的Top 10。
  于是,这一篇文章里,我便将从这个点入手,和大家聊聊,坚持读了400本书后,我个人对读书的三个理解。
  01.
  速读绝非难事,   只要你明白了这一点   说起「读书」这件事,我听到过的疑问,大多来自于两个方向:   一个与时间和进度有关,简要概括,便是「你一天读1本书,哪里来的时间呀?」,另一个则集中在「如何用书来为自己赋能」。   这一节里,我们主要谈论第一点,如何速读一本书。   如果你有留心观察过自己,往往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虽然都是阅读文字,但是,你阅读公众号推送,或是网络上文章的速度,远远比你阅读纸质书的速度更快。   这个现象,也恰恰说明了一个事实,那便是,你并不是阅读速度慢,而只是在阅读书本时,受到了小时候读课本的干扰,没有从书里面跳出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阅读这件事。   我举个例子,今天的第二篇推送,我读的是渡边淳一的《男人这个东西》,里面总共有23章的内容,可以说是涉及到了男人的方方面面。   但是,你如果只读我的文章,便会发现,这篇文章里只谈了书里的一个方面,即,男人在孩童时期、学生时代、追求期、交往期、分手期、离婚时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之所以会这么去解读,主要是受制于自媒体文的篇幅和图书的版权。换句话说。我既不能够给你写出个10000字小总结,也不能够大段大段地摘录原文里的内容。   因此,我便只得从中选择了我个人最感兴趣的部分,以及这本书里最有代表性的内容,重新整理成一篇独立的文章。   因此,你在读书的时候,是否也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不再像复习考试一样,逐字逐句来阅读每一本书,而是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深入了解。   具体来说,   你可以在拿到一本书后,先结合书的标题,和腰封上的介绍部分,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之所以选择读这本书,是为了搞明白……」。   然后,你再对照书的目录,把和你的阅读目标密切相关的部分的圈出来,优先阅读,不懂的再查找上下文。   最后,你再以一种「查字典」的眼光去看待你选出的内容,对书里的内容做一次精简,把重点给提炼出来。   这样,你便完成了一次最简单的「输入-输出」。   02.
  从「都懂」到「做到」,   关键在这两个字   然而,你如果只做到了前面的这四步,即,「明确读书目的 - 找到相关内容 - 提炼重点 - 形成笔记」,那么,你只是完成了一次最简单的「输入 - 输出」。   换句话说,你这时只是有了一套可以讲给别人听的理论,没有真正地让这些内容,成为你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更别提学以致用,形成自动化的思维模式了。   那么,如何才能够从「道理都懂」一步步地蜕变成「毫不费力便能够做到」呢?   这个有两个字,很重要,叫做「思考」。   然而,灵遥在与不少朋友交流读书心得的过程中,却很遗憾的发现,思考也是一个不少人都知道很重要,但是却很难做到的事情。   特别是在面对书本,面对一个知名人士的多年研究结果时,很多人几乎都会不自觉地点头称「是」,连评价起来都只说好的,不说坏的。   但是,书里的知识,真的都是对的吗?某些学科也许是的,但是,某些学科,如,人文类学科,那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比方说,《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便有谈到说,在与人沟通时,要通过观察件事情本书,理清自己的感受,看到自己的需要,和说出对方的期待。   但是,你如果真的按部就班地去操作,便会遇到一个问题,那便是,一个气没有消的人,其实是听不进去你提出的任何需要的。这时,你唯有先等Ta气消了,双方都冷静下来后,才有开启一场「非暴力沟通」的可能性。   因此,这便也谈到了「非暴力沟通」的一个很重要的适用场景,或是一个前提条件,那便是,两个人都愿意就这个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沟通。   换句话好说,你如果遇上的一方性格犹如茅坑里的石头 ——又臭又硬,你和Ta谈非暴力沟通,Ta非要认为「我说得都对,你不听我的就是错了」,这不是对牛谈琴吗?   所以,你无论是读哪一本书,都要带着自己的思考,一边阅读,一边帮助作者完善书本的内容,让书里的知识与你的生活契合,而不是,单纯地照搬全书,道理都懂,生活却依旧在原地踏步。   03.
  如何告别「假大空」,   让读书有用起来?   在前面的内容,灵遥已经用了近2/3的篇幅,回答了两个与读书有关的疑问:   一个是每天读一本书,写一篇解读稿,我是如何做到的?另一个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思考,来加深与书本知识的连接。   最后的1/3的篇幅里,我则想和你谈一下:一个普通人该如何一点点通过读书,变成一个很厉害的人。   对不少人来说,在刚开始接触阅读的那一阵子,读书给你带来的帮助其实并不会太大。   一方面,刚开始读书时,不少人都会抱着一个找秘籍的心态,既希望把书里的内容,拿来便能用,期待便已经「超纲」了;另一方面,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本别人拍案叫绝的书,你读完后也许发现它不过尔尔。   因此,单从读书的收益来看,你也许会发现,自己明明花了很多时间在读书或者听书上,脑子里高逼格的名词也越来多,但是,一回到生活里,几乎都是些「正确的废话」,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于是,这时候,你往往会很容易得出「读书对我没什么帮助」的结论。   但是,灵遥个人看来,走到这一步,你的阅读生涯才刚刚开始。   我很喜欢生涯这个词,因为,我认为,阅读应该是一个贯穿一生的事情,无论你是学生,是职场人士,还是全职太太,都应该养成每天坚持读书的习惯。   然而,只走到这一步是不够的。   因为,你即便是到了这个阶段,也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个信息积累从少到多的过程,勉强谈得上是一个「阅读爱好者」。   接下来,你要学着把书读少。   换句话说,你要让你自己,而不是书本成为阅读的「主宰」,学会从这些浩瀚的书海里,找到那些真正与你的生活切合的东西,哪怕它很小众,不被人喜欢,进而让阅读从「跟风」变成一个「生活习惯」。   我举个例子,我做的这个公众号:书语人间,便是一个我个人书单的展示。   你在里面读到的每一篇拆解稿,其实都对应着我的一个人生状态,从2018年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心想要干大事,到2019年的开始落实到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再到2020年的深挖营养学,拣回经济学和历史学。   因此,我在做好书推荐时,你也许会发现,我既不是专注于某一方面的垂直大V,也不是一个解读热门好书的人,我只是我,一个愿意与书相伴终生的普通人。   那么,你呢?   2020年,在参加了那么多的付费训练营,看了那么多头部大号解读的好书后,你是否又在茫茫书海里,找到了你的坐标和方向,让阅读真正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呢?   如果你已经找到了,那么,我替你感到高兴,能够和我一样,重拾读书的快乐,不再为了达成某个目的,只是很纯粹地和书在一起。   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也没有关系。因为,我相信,随着你阅读量的增加,你也会和我一样,遇见你心中的Top 10。   以上。   祝好!
网站目录投稿:盼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