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6日,证监会主席换帅,曾任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的易会满接任前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这就好像一家上市公司发展到某一个阶段后,需要更换董事长或进行重组,而我更愿意理解为重组。重组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希望更好,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关注接任者的能力范围。 对于当下的市场,一些人的观点是不管由谁来接任证监会主席都是一样的,这个职位就像足球队教练一样,并不是一个容易胜任的位置。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两者的本质是不一样的。回顾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中国股市经历了很多次阶段性牛市,这至少说明只要阶段性的政策思维与环境相匹配,机会是很多的。但中国足球则不然,很多时候你的想法未必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另外,不少人说中国股市的监管效果不能以股指的涨跌作为评判标准,不能说跌多了就代表做得不好,涨了就是做得好。但我认为,虽然不能完全以股指论英雄,但这个标准也应该占较大比例。就好像一家上市公司,能否盈利是评判其好坏最重要的标准。虽然允许阶段性亏损,但最终,持续的成长和盈利能力才是衡量这家上市公司经营优劣的关键性指标。 股市亦如此。例如美股,衡量其好坏的标准是看它能否实现长期螺旋式上涨。但是,如果从监管层的角度来说,简单地把这个作为衡量标准的重点,我并不敢苟同。过去几年来,市场的财富效应并不明显,或者说环境非常惨烈。上证指数的下跌相对较少,但创业板和中小板指数的下跌非常剧烈,这背后有上市公司自身的问题,也有政策层面的问题。 新任证监会主席如今已经上任,他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改善市场环境的方式,或能够促进市场实现健康发展的模式。市场上一些人调侃,易会满是带着"宇宙第一行行长"的光环到证监会任职的,但我相信他一定是有目标的,或者说有比在工行任职时更大的抱负。 从某种角度来说,未来评判他在任期内工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股指能否再创历史新高;第二,中国证券市场未来是否有可能超越美国华尔街,获取"宇宙第一证券市场"的称号。我认为这是新任证监会主席需要努力奋斗的目标,如果能做到,他将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继任者,也将开创新的历史。 至于如何做到这些,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尊重市场。很多时候我们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太多,希望新的监管层进驻之后,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当没有干预,而是选择尊重市场时,交易者在这个过程中无论输赢都会心服口服,否则一定会产生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充分尊重市场就是让市场靠自身的能力去消化各种信息和未来的各种预期,这是监管层必须重视的问题。 就像美国市场一样,只要你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交易,一天涨几倍或一天跌百分之几十都不会受到行政干预,你的市场行为和资金的博弈会受到尊重。在这个背景下,资金才会认为这是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才是一个安全的市场,才是值得去博弈的市场。由此,才会有更多资金更放心地进入市场。 美国的资本市场之所以强大,正因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很多全球性资本不断流入,造就了它的长期牛市。如果能够把这个问题处理好,我相信中国资本市场的魅力绝不会逊色于美国市场。一旦达到这样的状态,我们的吸引力将大大增强,"子弹"会源源不绝,我们的市场重心必将节节高升。 第二,明确预期。很多时候,监管层在预期管理方面有所缺失,比如即将推出的科创板。科创板的推出和定位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未来中国的经济突围需要科技创新力量的突围,由此实现产业升级,并带动经济的腾飞。但是问题来了,科创板横空出世之后,肯定要稳步发展。如何稳步?并不是千军万马一起涌进来,这是不可行的。换句话说,这其中涉及预期管理,即需要明确告诉市场中所有的投资者,每年大概会有多少企业进入科创板,吸纳的融资额度是多少等。我認为这要围绕稳定二字,不能够大跃进。只要保持稳步发展,再结合注册制等措施,相信科创板这个新的市场一定能够成功。 相反,如果步子迈得太大,不给市场一个明确的预期,或者预期太猛,都有可能高开低走,最终陷入泥潭也不是没有可能。牌是一张好牌,怎么打很重要,预期管理要给市场积极、稳定的作用。只要充分听取和调研前线资管行业的声音,就会知道初期该如何稳步、积极地推进这种预期。只要收集必要的信息,就能够知晓该按照何种方式去推进。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我相信市场会举双手、双脚赞成。再者,让市场形成一种积极的预期有助于整个市场稳步上涨,最终形成共赢的格局。 主板市场同样如此。悬在一线人员心里的石头是担心科创板的融资额度过大,或者主板也同步加剧融资,双向融资的过程中,市场将无法承受这种重负,最终出现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科创板的融资预期,并保持在稳定的范围之内。同时,主板也需要明确预期,即2019年的融资额或2019年市场的规模。当下,阶段性可以做的一件事,是在科创板开闸之后,暂停一段时间主板的新股发行,这将会给予市场极大的正面预期。 过去,市场每周发行两三只新股,暂停之后,也并不会影响大局。因此在某一阶段,比如科创板上市后的4个季度或半年,主板可以阶段性暂停发行新股,等于将其分流到了科创板。而市场将认可这种平衡,透过科创板积极带动主板,形成良性循环。未来,管理层势必会将科创板当作整个资本市场的重点突破板块,而这个板块本身是有能力带动市场整体向好的。管理层不会过度扩容科创板,更不会同步扩容主板。因为一旦这样做,两方面消耗的力量太大,一定会导致市场的价值体系出现问题,最终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动荡,这将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第三,作为从银行体系一把手和从基层走上来的"宇宙第一行"前任领导,必定很清楚银行在融资难问题上一直难以发挥更大作为。银行毕竟要追求利润,不可能把资金放到一些风险巨大或不确定的企业中去,这种做法与银行的经营宗旨相悖。这一点可以理解,但资本市场是允许的。如果接下来的证券市场希望营造一种有利于解决融资难问题的氛围,最好的方式是什么?也许是那些正处在发展中的企业,他们无法实现从银行融资,但却能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并在资本市场得到一些助推力量,从而实现发展。比如二级市场,一些企业上了科创板或主板,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腾飞的机会。 一级市场的资金更愿意投向一些在银行难以实现融资的企业。他们愿意去冒这个风险,是因为他能看到未来的退出机制,并形成良性循环,与美国资本市场的生态体系是类似的。这并不是说要解决证券市场融资的问题,或加大融资额度,而是把一些机会给到能够成长起来的企业,解决其融资难问题,这将与银行的融资难问题形成良好的互补。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资本市场的生态将更加有激情,并形成正循环。 除此之外,市场如何做到更"接地气"?政策导向非常重要。比如,当下热议的减税问题在证券市场如何得到落实?目前,在一些交易税甚至印花税方面,可以实现进一步为证券市场减负。如果能够做到,虽然所减的资金额度并不大,但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例如减免印花税,对市场的积极引导非常明确,将有助于证券市场吸纳更多资金,最终形成更好的生态系统。此外,减税不仅体现在交易层面,还包括一些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如果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缴税成本,他们参与资本市场的兴趣必定会增加,国内资金和国际资金都将源源不断地进入,最终造就资本市场的繁荣,并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关键力量。 最后需要明确的是,只有股指保持健康发展和牛市的运行格局,证券市场才能达成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与之相互影响,最终走向新的高峰。如果A股的指数能够走出循环式和螺旋式上升态势,那么全球资本都会前赴后继地涌入,因为财富是追逐利益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优胜劣汰,即注册制和退市机制的实施与完善等。 当然,这些举措在A股市场的推进一定是循序渐进的,目前也的确在慢慢落实和一步步推进。随着这个过程的深入,将慢慢打造一些真正优质的上市公司,即从长期而言,它的盈利是能够持续成长的。当市场里类似的公司越来越多时,资本市场将越来越健康,自然也能吸引更多资金的涌入,但切记要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一种平衡。 随着这些问题的慢慢实现,相信A股市场的"韭菜"会越来越少,参与投资的人群也会越来越成熟,市场最终将逐渐步入新的时代,走向新的高度。届时,我相信中国证券市场将超越美国华尔街,成为名副其实的宇宙第一证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