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老百姓纷纷涌向股票、基金、房产、保险等投资市场,投资这个词儿离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近。投资的关键是什么?是复利。而复利这一理念同样适合职业生涯发展。所谓职业生涯中的复利,就是指一个人从事一份工作之后能够用到这份工作之前所学到的东西、所获得的收获。 以我自己来说,如果大学毕业不是到北京、到政府机关工作,就不可能有全国的视野,更不可能站在全国的层面上看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后来我辞职下海做咨询,就用到了之前形成的思维方式,即做任何客户的战略咨询也好,包括团队激励、品牌影响也好,都要站在整个中国和全球的市场角度来看问题。再以我们公司为例,组建公司的时候,我们不是做管理咨询服务,而是给来中国投资的外商做信息咨询服务。尽管信息咨询属于比较低端的产品,但跟我们本身的能力、公司的规模及品牌的信誉等是完全吻合的,只有先这样打几年基础,以后我们才可能形成一个更大的复利的积累。逐渐,公司的品牌越来越响亮,涉及的业务也越来越丰富。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每成长一步,对我个人来讲都是复利的再积累。 个人职业生涯也是如此,一个人起码得干三至五年,干到合伙人,再跳槽到其他公司,这样至少可以做第一副总裁。HBA在我们公司干一年是不可能做到副总裁,干两年也是不可能的。三年在我们公司,大概做到总监,跳槽后做部门经理是可以的。至于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跳槽后基本上可以做人力资源经理和总监。因此以咨询业来说,如果你要做到高层,想累积复利,一定要做五年左右,之后你才有可能进入到一个实业公司里面做高层。我经常看到很多在一个公司里面做了一年便离职的高管人员的简历,我无法判断他是自己离开还是被炒掉的。如果一个高管人员干了两年后离职,也无法判断他是自己离开还是被炒掉的。如果连续三年,在三个公司都做了一年便离职的,说明他稳定性不高,而且可以判断他一定是被炒掉的。高管人员一年是不会走的,如果理念、文化不合,要炒差不多一年之内就被炒掉了。 另外,要把职业生涯和工作分开,工作可以有点儿现金收入,可以糊口。职业生涯是需要战略,需要规划的。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成功的几率只有万分之一或者千万分之一。不过,有了职业规划,你也不一定成功,因为还有执行力的问题。从整个人的职业生涯来看,一个人22岁开始工作,正常情况下是在60岁退休,那样有38年的职业生涯。中国的经济周期大概是七至八年,38年就是四至五个经济周期。30岁之前,是一个人的第一个八年,他对社会还不太了解,通常会跳几次槽。不过跳槽最好控制在两次以下,次数过多对自己其实是有伤害的,因为你很难保证你跳槽的新东家和原来的老东家是上游和下游的关系。如果满足不了这个条件,你就很难在职业生涯中形成复利。 不过,有些行业是很难横跨的。比如说你做的是商业银行,你想跨到实业的话,是形成不了复利的;又比如说学中文的,做科研也是不行的。本科阶段学理工科的人转行最容易,因为他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之后,他学语言、学中文、学历史或者学金融,都是很常见的,在我们公司,高层人员、合伙人里面,大部分都是学理工的,因此学会逻辑的分析方法才是关键的一步。而且30岁之前,不用考虑结婚、买房子,一旦到了30岁至40岁这段时间,你的现实压力就来了:毕业多年,周围的同学、同事都有了票子、车子和房子,自己的压力就会很大了。这个时候你回过头再来看,也许会后悔之前那两三家公司的跳槽。换句话说,世界上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企业家,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他在一个行业里做。一个人前20年当了教授,后20年当了政治家,这种成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总之,想投资的人很多,真正投资成功的人却很少。职业生涯也是如此,想在职业生涯中产生"复利效应",需要我们的精心规划和几十年的用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