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和策略研究


  摘 要: 体育教育作为一项艰巨的任务,牵涉到很到方面,其中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劣,影响着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在体育教育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健康第一"的学习理念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质量;途径;策略
  小学体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为学生早期的体育锻炼做启蒙,为初中、高中的体育课程奠定了基础。小学体育课教会小学生各种体育知识,让孩子在户外运动中更好的保护自己。体育课让学生明白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在源头上实现全民健身的理念。小学体育课关系到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关系到新课标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要选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顺利完成利于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改革是关键。
  一、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
  1.教师方面。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认知决定了体育教学质量。一些体育老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活动中沿袭着旧有观念,将知识"灌"、"喂"给学生,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体育教学活动看成了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体育课的特点是不停的练习,教师假如只是单一的口令式指挥学生练习,枯燥的口令指挥会让学生觉得丧失热情,简单的体转运动也会变得复杂,小学生精神集中力差,学生一旦觉得枯燥,精神更难集中,体转运动也会变得错误百出。教学方式的守旧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产生体育课没什么用的感觉,厌烦体育课的心态,很难上好体育课,无法达到全民健身的作用。
  2.家长方面。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还很模糊,没有独立的判断力,父母在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很多家长一味追求成绩,给孩子上各种课外辅导课,"钢琴班"、"表演班"、"英语班"、"奥数班"、"声乐班"五花八门,家长忽视孩子的课外活动不说,更是觉得体育课没什么用,上体育课,上大课间都是浪费时间。孩子在父母的熏陶下,耳濡目染的觉得体育课没用,对体育课丧失了激情,体育老师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家长的态度给体育教学活动增加了困难。
  二、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与策略
  1.教师方面。第一,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喜欢运动,乐于锻炼身体。第二,教师要发扬主动参与的精神,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锻炼时,教师要和学生在一起,一起跑步,一起练习,一起跳绳,以学生为主体,从旁起引导作用,带领小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看护学生,避免学生受伤。以如何教会小学生踢球为例,体育教师应带领着学生一起踢球,组织学生分队,和学生一起在赛场上奔跑,为进了一个球而大声欢呼,带动整场节奏,在踢球的过程中教授防护知识和足球知识。教师的参与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三,增加游戏项目,小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更加是自由的,在自由的奔跑中,孩子可以尽情的欢笑,达到一种忘我境界,在游戏中上完体育课,快乐的挥洒汗水,可以快乐的提高教学质量。
  2.家长方面。学生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海伦凯勒最想要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得了帕金森综合症霍金最想要的就是健康。不管孩子未来取得多大成绩,健康总是排在第一位的。小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发育时期,家长一定要做好引导,在进行课外辅导之余也不要忘记和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在与孩子一同锻炼的时候,要让孩子明白健康体魄的重要性,明白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有了家长的支持,体育课才能上的精彩,上的出色,才能真正的培养心理健全,身体健康的人才。
  3.学校方面。场地和器材对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活动场地和大型活动设施都是必须的,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是提升教学质量重要支撑。学校方面一定要保证学生的安全,一定要有快速的救护措施,让体育课没有后顾之忧。学校方面还应该建立和谐融洽的学校环境,积极宣传"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和"健康运动"的体育精神。开展各种体育竞技活动,春秋两季召开运动会,设立奖励制度,优秀者颁发奖品,证书,全校范围内提出表扬,这些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在学校支持的大环境下转变教师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家长态度,是提高小学体育教育的途径。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实现全民体育的基石,在培养人才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小学时期是学生重要的成长发育期,良好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体魄是孩子未来学习的重要保障,是孩子未来工作的重要支撑。小学体育教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孩子的健康是每个人都必须重视起来的。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也是必须要被重视起来的。
  参考文献
  1 程红.论教学的有效性及提高策略.江西教育科研出版社
  2 薛瑞芬.新课程研究.教育出版社
  3 姚立民.论有效教学的特征.当代教育论坛
网站目录投稿:丹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