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以前,我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 "你有没有想过究竟为什么要结婚呢?" "这还用问,我想要小孩呀?" 和多年未见的友人相约在多伦多最火暴的Tim Hortons咖啡馆。她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势。驱车跨过彩虹桥回到美国的家,一路上琢磨着友人的话。她渴望婚姻的理由似乎太牵强了。一定要结婚才能要小孩吗?当然不是。近二十年来美国社会最显着的变化莫过于传统家庭观念的瓦解。女人不再倚赖婚姻获得全部的幸福和安全感,不结婚也可以有孩子。这里说的不是十六七岁偷吃禁果铸成大错的少女,而是一直寻寻觅觅却没能等来如意郎君,又想圆母亲梦的单身女性。据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下属的儿童管理局统计,美国每年有100万成年人领养孩子,其中三分之一是三四十岁、受过良好教育、经济独立、事业小有基础的单身女性。生活给了她们圆梦的机会,使不可能的事情有了发生的理由和途径,难道不是可喜可贺的社会进步吗? "我也有权利做母亲" 当了妈的女人看到那些闲得难受的单身女贵族整天泡吧逛街,常常会异口同声,女人的一生直到有了孩子才称得上圆满。也许单身女郎会辩解说自由自在、为所欲为的日子才算逍遥。不过道理明摆着,结不结婚是无所谓,可是想生宝宝的话还真得抓紧。大把大把的单身女性表面大大咧咧,其实压力大得出奇,生怕别人提起生孩子赶早不赶晚。现在好了!单身女贵族可以挺直了腰板大声宣布:"我也有要孩子的权利,更有权决定什么时候要和怎么要。"男人,似乎彻底靠边站了! 祖母辈的听了一定会气炸了肺。像当年她们如花似玉风华正茂之时嫁人、生子,做了一辈子贤妻良母,根本没有选择人生的机会。她们希望自己的女儿、孙女和外孙女能够远离锅碗瓢盆,有机会享受外面的世界。女权主义者也一直高呼——女人真正的幸福是拥有自己的事业。谁知今天的白领金领一族,丰衣足食,独立自信,却哭着喊着想要过上换尿布、睡不了整觉的日子。有什么办法? 单身女性决定领养孩子的惟一动力来自她们内心对孩子的渴望,而根本不去理会"单亲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的陈词滥调。话说回来,到底怎样对孩子好并没有定论,成功人士和耀眼的明星不乏来自单亲家庭,而从小在父母打打闹闹中郁闷长大的孩子也大有人在。 作为女人,多了一种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人生选择和生存方式。"重要的是怎样做对自己最好,而我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最美丽的人生",这是单身养母们的宣言,足够了吧? 苦多还是甜多? 单身女性领养孩子可以概括为"四费":费时、费劲、费钱、费神。而真正敢于付诸行动的单身女性都不是平庸之辈,必须有经济实力,有稳定的职业,有坚忍不拔的个性和锲而不舍的恒心,而且顶得住压力。 领养孩子的合法程序是:找律师,想办法证明自己有能力在单身的情况下养育一个孩子;提供不动产证明、银行存款证明、全职工作证明等文件;领养申请必须递交法院,由法官判决申请人是否有领养孩子的资格。 虽然养母们都想从美国国内领养孩子,毕竟知根知底,没有文化差异,但是美国生母不愿把孩子交给单身女子;去海外领养也有种种限制,不少国家都明文规定孩子只能过继给合法夫妇,这样就大大缩小了单身女子的领养渠道。中国和俄罗斯是她们的首选,不过中国政府开始限制单身女性领养孩子不能超过总数的百分之八。 从海外领养孩子的费用在12000至30000美元左右,从美国国内领养孩子大约要16000美元。无论哪种,其中10000美元的领养费用可以用来抵税。从找律师到最后将孩子领回家平均历时14个月。整个领养过程加上独自抚养孩子、教育孩子的日日夜夜可谓含辛茹苦。可是单亲养母们都感觉孩子给自己的一生带来丰厚的回报,其中的乐趣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一位单身养母这样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快乐,其余的算是苦恼吧。不过甜多于苦,好事多磨嘛!下辈子我还是会这么做。" 1+1=? 单身养母 珍妮·贝克(弗罗里达州贝克咨询服务公司总裁) 珍妮一直都觉得自己应该是事业与家庭双赢的女人。没想到她在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一行做得有声有色,情场却一直失意。快四十岁时她结束了最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不得不问自己十分尖锐的问题:"还想不想要个家?如何才能有个家?"考虑了整整一年,她决定自己组建一个"1+1家庭"。于是她踏上了海外领养的漫漫征途,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和风言风语。 因为父亲祖上来自俄罗斯,珍妮想从俄罗斯找个合适的孩子做养子,也算是延续家族的文化命脉吧。她委托纽约一家代理公司完成堆积如山的文件和表格,协助社工一次次检查住处,最后终于被确定为安全可靠的合格人选。之后,珍妮收到一盘录像带,是一个9个月大的俄罗斯男孩的生活记录片。她把录像拿给几个医生、语言治疗专家和形体治疗专家看,还请一位曾留学英美的莫斯科医生把关,大家一致认为孩子健康又聪明。 珍妮总共去了两趟俄罗斯。第一次她只身前往俄罗斯法院,与她起名为艾森的养子会面。第二次由朋友陪伴同行,把14个月大的小家伙接回美国。临行时,一位俄罗斯法官对珍妮说,"你的生命从40岁才真正开始。"艾森今年6岁了,他点亮了周围所有人的生命。他给珍妮的比她给他的要多得多。 单身养母 达茜·鲍德温(在芝加哥做大学教授) 达茜6年前从中国领养了一个11个月大的女孩伊丽莎白。把伊丽莎白带回美国后,达茜与另一个家庭合用一个保姆,有时也把伊丽莎白送去家庭托儿所。她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孩子,没有人能搭把手,每天都筋疲力尽。原有的生活全被打乱,朋友的聚会和工作上的应酬通通抛之脑后,伊丽莎白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虽然嘴上说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能健康成长,但是达茜还是愿意让外公、舅舅、男性朋友等男性角色出现在伊丽莎白的生活中。如果达茜晚上有事,她会让好友本,也是伊丽莎白的教父去接伊丽莎白,陪她玩上几个钟头。知书达理的达茜还想方设法维持孩子与其祖国的文化纽带。达茜认识五六家从中国领养孩子的朋友,都住在芝加哥地区。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做中国菜,给孩子们讲中国的事情,庆祝中国新年。 不是自己亲生的,也许会觉得遗憾。可是圆了做母亲的梦,享受到家的温馨,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