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做好音乐基础教育工作,强化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技能,成为了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部分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在音乐教材编写、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本文从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问题及对策;发展方向 一、音乐教育的主要特征 音乐教育是艺术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物质经济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代的音乐教育较过去的音乐教育有了很大的转变和不同,更加注重音乐教育的自身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于促进个体完善、培养个体创造性以及推动整个社会前进和发展等多方面上。并且这种价值还有利于激发个体的潜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进而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 二、当前我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 小学音乐教育缺乏明确的定位。当前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上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首先,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缺乏明确的定位,这使得其教育的方向和前景变得不确定,也不利于音乐教育的作用发挥。在进行教学时通常只是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简单地结合起来,忽视了其应有的艺术性和特殊性。 2.音乐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音乐教育的教材得不到有效的更新。当前我国在音乐教育上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果不加以及时解决,很有 可能威胁到音乐教育的相关成果。因此,急需对这种现状加以革新和改变。这些问题首先体现在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由于许多音乐教育机构一直沿用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大多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事实上,这种教育方法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但随着音乐学习者的不断增加,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大课堂形式所取代,教学质量缺少了有效的保证。其次,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相关的音乐理论性知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更新。但目前许多学校在音乐教育的教材上都没有做到有效的更新,仍然采用内容上较为陈旧的教材,使得音乐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教材作为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基础,如果在基础工程上就存在缺陷的话,那么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 3.教师的作用被相对弱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部分教师不能较快的接受新型的教育条件和模式,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潮流,对于相关教学手段的应用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而且,学生们对于音乐知识可以从网络上直接搜索到,在这种种条件的影响下,老师的作用被相对弱化,既不利于学生的音乐学习,又造成了师资力量的浪费现象。 三、关于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1.注重对学生们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为了全面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从多方面共同入手,来加以解决。首先,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们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音乐学科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对于思维能力具有一定要求,透过思维能力的创造行为是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价值的体现。激情洋溢的音乐、雅俗共赏的音乐、生动活泼的音乐以及节奏感较强的音乐都会引起学生们不同的感受。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们进行思维的发散,展现出自己的想象力。 2.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对相关的教材予以及时的更新。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体现出当代的音乐教育特征,就必须解决好在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面对新时代的大环境,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音乐教育,应当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建立起自由发展的科学教育观。以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为导向,以理论知识为载体,在良好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此外,教材书籍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学校要对相关的教材予以及时的更新,使学生们可以掌握到最新的音乐理论知识。 3.全方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技能。最后,教师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指导者,一定要肩负起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对学生们进行悉心的指导。教师们要做好积极地充电准备,更快、更好的去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形势,掌握好新型的教育手段。及时的更新自身的音乐知识储备,将最新的音乐知识利用最科学的教学方法来讲授出来。 四、结语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学生们音乐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的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应共同努力,在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音乐学习环境的同时,通过改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沛.传统教学评价与素质教育的悖论及评价的换代方案——音乐教师教育的"像册"式评价和动力学习范式[J].中国音乐,2004(02) 2 刘沛.音乐学(师范类)学生能力素质发展标准与评价——基于主体激励机制的课程观念[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03) 3 刘沛.脑科学:21世纪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基石——围绕"莫扎特效应"的科学研究和展望[J].中国音乐学,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