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投足之间形成了陌生人对你的第一印象,但我们常常不知道在不同文化中、不同场合下,有哪些应该做的、不应该做的,这就是社交礼仪扮演的角色了。 首先我要感谢母校香港大学,港大的经典传统之一就是High Table Dinner高桌晚宴,高桌晚宴发源于英国传统的学堂晚宴,就是哈利波特里的长桌晚宴那种形式,正是从High Table Dinner让我开始学习一些社交基本礼仪。 然后还要感谢商学院对社交能力的重视,networking技能主要靠自己习得,在一次次活动中,你总会慢慢了解networking。 商业社会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能够和别人建立连接是一切的开始,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广阔的内涵和外延,又怎么能和人随便聊起来? 我在社交礼仪中也犯过错,也有不知道该怎么坐,不知道站在哪里的场合,还有不少尴尬的瞬间… 也是作为社交礼仪之一,不会有人当面指出你在礼仪上不合适的地方,如果有人悄悄告诉你合适的礼仪,那你应该感谢这个人的诚实与得体,不然你再到别的场合中,可能会继续犯社交错误。 先介绍一下国际公认社交礼仪中的几个大原则: (1)尊右原则:以右边为尊位,右边为大; (2)长辈优先原则; (3)在商务场合和职场中,以级别高的优先; (4)女士优先原则; (5)以上原则需要基于场合、形式、当地习惯、公司文化等元素综合考虑优先顺序。 是不是有点复杂?我整合了7个我曾经感到尴尬、不知所措的瞬间中的社交礼仪习惯,具体按照什么原则来还要看你处于什么情境。 1、一男一女 / 一女二男 / 一男二女 行走时,男士应该走在女士前面还是后面?左边还是右边? 对于经常穿裙子的女生来说,这个问题搞不清楚会有点尴尬。 对于想显示绅士风度的男士来说,这个问题做得好会很加分! X 女士优先不是所有情况通用。 O 我们分情况讨论: (1)上楼梯、上扶手电梯的顺序:女士走在前面,男士走在女士后面;长辈走在前面,晚辈走在后面; (2)下楼梯、下扶手电梯的顺序:男士走在前面,女士走在男士后面;晚辈走在前面,长辈走在后面; 记忆方法:往上走的时候,长辈优先,女士优先;往下走的时候,相反。 (3)并行行走时,一男二女的情况下,男士走在最外侧; 一女二男的情况下,女士走在最内侧; 记忆方法:男士走在靠外的那一侧就对啦。 2、跟老板、客户同行时,我应该走在前面还是后面? 这个问题在跟老板出去开会、见客户的时候比较重要。 (1)与上司同行时, X女士优先原则不适用; O 按照尊右原则,让上司走在右边,我们走在他的左后方。 (2)客户来我们公司时, X 我们走在客户后面; O 有客户来公司时,我们应该走在左前方引导,因为客户不熟悉我们的公司。 3、圆桌、方桌晚餐中,中式、西式的座位安排有哪些讲究? X 主人说随便坐,你就真的随便坐。 O 这个问题在中式晚餐、西式晚宴、各国习惯中有不一样的答案。 我看到了一个比较综合的答案: 排座位的参考原则: (1)主人先定下位置,主要宾客再定位,之后再将宾客按照 尊右原则 排定席位,或是按照分座原则安排。 (2)通常主人的位置会靠近房间的入口,并背门而坐,因为这个位置在起身迎客、送客、结账的时候,都比较方便。 (3)尊右原则:以右大、左小的原则入座; (4)分座原则:夫妻分座、男女分座、按照国籍、饮食口味分座; 4、晚餐时如果中途离开,刀叉、餐巾应该怎么放,不会被误认为我已经离席? 香港餐厅里的服务员比较灵敏勤快,特别喜欢收盘子,看你不动筷子、刀叉了就过来问你:"小姐妳仲要唔要啊?" 在正式一些的晚餐中,服务员都是训练有素的,刀叉、餐巾的摆放都是遵循规则的,也是有暗号的哦! 如果你中途离开座位,为了不让服务员误以为你已经离席,应该怎么摆放刀叉和餐巾呢? X 随便放在桌上; O (1)刀叉的摆放: 中途休息、暂时不吃时、中途离开:刀叉呈八字摆在盘子上,表示待会儿再用; 用餐完毕后:把叉子的齿轮朝上,刀子和叉子的握柄朝你的右下方摆放,服务员看见就会收走。 (2)餐巾:叠成长方形或三角形,摆在大腿上,并且将折痕朝自己摆放; 暂时离席:餐巾放在椅背上,或者椅子上; 用餐完毕,准备结束离开:餐巾折好整理好,放在你的左手边。 5、按什么顺序进入电梯,电梯里应该怎么站? 这个问题是我在等电梯的时候碰到同事、老板、客户发现的,答案也比较复杂。 X 女士优先有时候不适用; O 合理的社交礼仪还是要分情况讨论: (1)让级别高的、长辈、女性先进入电梯; (2)陪同客户时,我们应该让客户先进入电梯,自己最后进入,可能的话,在电梯里站在客户的左边; (3)进入电梯后,美式的习惯是面对电梯门,避免与他人面对面站立; 欧式的习惯是以他人侧身相向,不宜用背对的方式站立; (4)如果是同辈分或者是朋友,先到的人先进电梯。 6、介绍别人互相认识,应该按照什么顺序介绍? X 女士优先不是说先介绍女士给别人; O 社交场合介绍别人的三个原则: (1)将男士介绍给女士; (2)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 (3)将级别低的介绍给级别高的。 如果你忘了对方的名字和背景怎么办?即使对方戴着name tag给你名片了,不会读对方的名字和公司名字怎么办呢?很多名字不是英文,或者是英文里的外来语,分享一个让你不尴尬的小方法:直接对还不认识的朋友们说:你们俩/你们几个之前认识吗?一般这时候他们会开始互相自我介绍,自报家门啦。 7、怎么自如进出酒会上 圈子式交谈? X 不要一个人滔滔不绝,只表达自己的观点。 X 不能一言不发。 X 不要不打招呼就自行离开。 X 不要只顾着吃东西。 O 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自如进出圈子式交谈,比我想象的难,说几点个人观察: (1)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见缝插针地说话:什么时候分享经历和信息,什么时候适合展开另一个话题; (2)如果有想认识的人、想了解的资讯,就不要吃东西了,一是有限的时间里还是尽量获取资讯吧,二是注意仪表,精美的食物只是手上的装饰; (3)离开一个圈子的交谈要打招呼,并且感谢:"谢谢你xxxx",之后要不要follow Up就看情况啦。 还有些excuse me的说法例如"那边有个朋友我好久没见了","外面太冷了,我进去一下","我去拿点东西吃"。 (4)进入一个圈子的交谈也有讲究:你可能需要站在旁边先听一会儿,适时发表个人观点,然后再介绍自己。 很多人不知道社交礼仪中的一些规则,特别是不同文化中的一些礼仪,犯错也很正常,不能因为一个礼仪问题,就否定一个人的素质。 那些看起来优雅得体、熟练运用社交礼仪的人们,也是经历过很多场合,自己犯过很多错的人啊。 作者|雨荷,公众号搜"雨荷":保送复旦,转学港大,香港资本市场,讲过TED。公号1周写1篇2年:时间商 | 生活商| 社交商| 5年手帐 | 经历故事。 【本文为作者投稿,MBA智库(ID:Mbalib)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找原作者申请授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