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在二十一世纪建设小学数学教学新系统,对大量初级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大多数课堂教学没有跳出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全面实施优质教育。有很多问题,如:老师解释多,学生思考少;一个问答更多,少研究和沟通;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等。总之,强调传授系统书的知识,忽略好奇心,创新和探索精神。培养。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以创新精神为指导,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领先的探索性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课堂教学呈现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中心的新情况。
  关键词:探索学生为主;小学数学
  一、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大型课堂教学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解释,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不改变长期持续的组织大型课堂教学是很难做到的。为此,我们积极探索课堂,小组,个人组合的各种学习方法的组织形式,着重强化小组学习的学习方法,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 在本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进行独立活动和广泛交流思想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理念。
  在改革探索过程的组织形式中,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培养学生探讨问题、动手实践和相互合作的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仅有老师的好心,还有科学的指导方法,建立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应激励机制和组织严密的管理措施。 经过良好的学生培养,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个人在小组中的学习潜力和管理才能。 团队成员的骨干不仅能够组织好学生,而且能够掌握讨论的方向和深度,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了。这主要表现在教学情景的设计要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过程中引导、点拨、释疑、理论升华的"火候"掌握要适时、适度。因此,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教学艺术和师德修养。我们也有这样的教训:教师做了大量工作,学生研讨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提出这样、那样一大堆问题,教师不知该如何"收场"了,就出现了"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学习越是开放,教师的主导作用越重要。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二、逐步推行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问题是观念的转变问题。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酉- -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我们通过探索,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一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们逐步推开了探索式、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具体从二个方面实施。
  1、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智力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知识,学习方法,增长智慧。这里说的智力活动,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引起思考的实际活动,激起学生自主地钻研和创新,经过群体的交流,完成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使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
  2、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来提是比较容易的,但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我们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实验、摸索、总结,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起一套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实验班初步形成的教学思路是"问题情景- -操作、探讨、交流- -总结、应用、拓宽"。经反复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过去上复习课,老师系统整理知识,学生听完后,完成一些相应的习题,总结一下,就算是复习告终了。复习课的改革多年来一直是一个难点。但在我们的实验班上大改过去的上法,知识的脉络由学生分小组独立整理,练习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设计,交流练习。就拿分数应用题的一节复习课来说吧。学生用表格、树枝图、迷宫图、实物图等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整理思路,不管那种形式,都把这一单元的知识联系、解题规律揭示得清清楚楚。在交流过程中,还允许同学们提出问题,进行答辩,关键的环节还能举例说明。特别是有一个小组设计了一棵彩色的大树图,用根、茎、枝、叶把有关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知识和解题方法上的内在联系、基本规律、把握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形象有趣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再加上巧妙的练习设计,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扬,使这节复习课上出了情趣,上出了深度。学生们在学习潜力和学习方法上的出色表现,深刻地教育了老师。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人们学习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该为大家学习,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进而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这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参考文献
  [1] 游建华.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08.
  [2] 李亦菲.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网站目录投稿: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