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谈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家庭教育的确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前两年我谈过一个观点,中国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如此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所谓的重视多多少少有一些扭曲,但是总体来说,每一次有关家庭教育这样的活动,可以看到坐无虚席。这反应了我们社会的一种心态。但是正是由于对家庭教育,对教育的高度关注,也使得今天的教育产生了许许多多过去还没有产生过的问题。每个即将当父母,或者刚刚当父母,或者已经成为父母,孩子在受教育阶段的这些人们,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对即将出生或者即将长成的孩子有着许许多多的要求,有着许许多多的梦想和许许多多的希望。这些梦想随着孩子的长大,随着生活时间的流逝是会发生很多变化的。所以今天从这样一个话题切入。在我们最初的梦想中有许许多多价值,请问大家在这些价值有哪些是通过家长的努力,或者家长和学校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有最大的可能性实现的?
  比如说孩子刚出生甚至没有出生的时候,我见到了很多现在所谓的"胎教,怀孕之前要注意如何调理爸爸妈妈的身体,就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出生有一个更好的生理方面的基础。孩子生下来以后我们对他有很多梦想,比如我们希望孩子将来成为科学家、外交家、世界首富、歌星、明星、高考状元,我们也希望孩子健康、快乐、豁达、彬彬有礼、风趣幽默、举止文雅等等。这么多的价值,有哪些价值目标是可以通过父母和父母与学校的配合最有可能实现的?恕我直言很多目标对家长来说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很小。今天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我们开始做家长之后我们很多的梦想,很多关注的地方是一生不可能实现的虚幻飘渺。我们中国家长和西方家长相比最大不同点就是我们无法接受我们的孩子将来可能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这就是现实。
  于是我们为了追求那些我认为虚幻飘渺的目标,于是就产生了许许多多我们今天看起来本不应该产生的现象。比如说逼迫小孩子及早的去学。大家可能听说过现在奥数已经开到了幼儿园,幼儿园已经开始分快慢班。所以听到这个消息我问了很多人,我说如果你的孩子上了幼儿园想让他上快班还是慢班?所以今天我们社会上有更多的现象说明我们更加看重的是"抢跑"。有一句著名的话不知道谁发明的"我们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可能都看过马拉松比赛的场景,其实起跑的时候谁站在第一排、第二排根本不重要。甚至跑完了一万米谁在第一、谁在第二也不能决定哪一个就是最先达到终点的。但是今天许许多多的家长都在拼命的"抢跑"。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家长像今天中国学生的家长如此的热衷于抢跑。
  最近有两本书非常盛行,是一个芬兰家长孩子在上学过程中作为家长得到的感受。我们知道芬兰教育非常好,但是他们是反对及早教育的,芬兰孩子无论在想象力、阅读理解能力、事业能力方面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回想起来我们30多年来靠抢跑培养了这么多尖子生、竞赛的获奖者、金牌得主。我们并没有看到当初我们期望的从他们之中产生很多科学领域的大师至少现在还没有。所以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过程,开始出生的时候有很多梦想,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成绩,慢慢我们的期望逐渐降温。我们期望这个孩子能够正常毕业、升学、就业、将来能够成家、生儿育女、生活稳定、工作稳定、别下岗。能够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家庭和谐、进入老年希望孩子孝顺最后你不能动的时候所有最初的梦想都没有了,那时候的梦想就是他能在我的身边给我倒一杯水。其实我们每个人心路都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最开始有非常高的崇高的理想,但是最后当我们已经垂老的时候才真正明白其实我们很多时候的培养都是不正确的。当然这个社会上肯定是有成功的,成功的一定是和谐的、健康的幸福的教育中产生的。我始终不认为强化训练能培养出我们所谓的成功的人,当然成功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
  所以前几年我们的一个老师组织学生写了一本书叫"高考斑斓路",我很不赞成这种写法,老师想让我给他写序言,我还是写了,"第一句话就是人的愿望股切称之为成功,没有得到满足,便是失败"。拿上大学来说北大、清华大、哈佛这些名校容纳不了所有的考生,按照这样的尺子衡量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学生都是失败的。
  我说一句话行行出状元,我理解就是无论采取对哪种人群进行统计分类的方法最后得到的结果这个群体一定是正态分布的。一个优秀的厨子可能不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家反之也是这样。无论我们怎样对人进行分类统计一定是正态分布的,我们所谓的最成功的人一定是很少数的。绝大多数是平常的。但是平常的人就没有幸福吗?难道我们是一个普通人就没有普通人的幸福吗?我们普通人就没有权利谈幸福吗?其实我们今天看到大量的人是普通人但是他们生活很乐观、很幸福。
  我过去读过一篇文章,谈到了买房子,难道租来的房子没有生活吗?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拼命买房子呢?去年两会看到一个采访日本的很多姑娘特别是东京的姑娘是不愿意嫁给有房子的人的,因为她认为这样的人什么都有了以后可能不愿意奋斗了,他们更愿意小两口一点一点构筑自己的生活,这不仅是生活的构筑过程也是情感构筑的过程。
  刚才赵老谈到我们今天离婚率高,其实有一点,其中有一个原因我认为,就是我们很多家庭没有经历那种从无到有奋斗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情感建立的过程。国际教育设定的目标是全人的教育,他希望学生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心胸开阔的人、敢于冒险的人。想就这几点我们很多教育中是不够的。
  家庭教育的几个问题:
  沟通。家庭成员中缺乏沟通,确切的说缺乏正确的沟通。
  再有"过敏"。我们的家长、老师神经过敏者大有人在。表现在有一点点小事情小题大作,以到了世界末日了,天要塌下来了。
  还有攀比,再有就是家长的表率作用。作为家长我们平常跟孩子谈话的时候除了学习、考试、得分、排名还有多少别的话题?刚才赵老谈到了亲情淡薄,我们有多少关于亲情的话题常常出现在家里的饭桌上、睡觉前、或者闲暇聊天的时候?有吗?很少。我们做过问卷调查。而且不仅是我们这个学校,我们从网上也可以找到一些研究机构所做的问卷调查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显然是不正常的。是单一的、淡薄的、缺乏艺术性的。所以在沟通这个问题上请每一位家长都思考一下,我们有丰富的话题吗?有丰富的表达方式?在沟通的时候想到了沟通的技巧和艺术吗?除了学习之外有没有其他的沟通话题?我们是否曾经向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孩子只要把分数搞上去别的你什么都不用管"。我们想培养一个有责任感的教育,当你说这句话的说话责任感已经彻底的丢掉了,什么都不用管哪来的责任感。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油瓶子倒了视而不见。我们有丰富的表达方式吗?我们可能更多的是语言表达,当然也有行为的表达,好了,考试得100分给1块钱或者给一些奖励。如果考试不理想,我想这样的家长也算负责任的,跟孩子谈找出学习的问题把分数搞上去,谈这些不是不可以,其实还有更多的沟通方式。在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也可能无言的方式更有效。不用说什么,上去拥抱一下他拍拍他的背、他的头,其实孩子学习问题家长帮不上什么忙。你的这个动作孩子全都能够理解。
  我们更多的情况可以采取一种更益处的方式。比如我们有一个老师,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他的孩子做了一件好事,从超市买东西手里拿一样东西没有结帐,等到停车场上车的时候突然想到这个东西没有结帐,其实他拿走了也没有人知道这个事情,但是家长认为这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没有一句口头表扬,但是整个一个晚上家里夫妻都表现的非常高兴。其实这种气氛孩子能够感受到,这就是对他的一种最好的奖赏。
  有时候沟通需要一些时机。讲讲北京四中的一个案例。刚才赵老谈到了,家长和孩子亲情的淡薄,我们在若干年前曾经采取一种方式,军训的时候我们让每一个家长给军营中的孩子写一封信。最近差不多十天左右我们让这封信统一在第四天的时候交到学校我们立刻带到军营去,争取第四天的时候让每一个孩子读到家长给他写的信。我们对家长说不能以我太忙没有时间写为理由,如果全班同学就你的孩子没有信,你的孩子可能很失落。平时家长不愿意谈的羞于开口的话都可以在信里写出来。为什么选择第四天或者第五天,因为绝大多数孩子这几天离开父母、离开家,特别是军营是特别苦的环境,他已经开始产生对家的想念的亿心情。在这个时候家长的一封信能够深深的进入他的心中。几乎没有学生看到信不落泪的。这就是一次很好的沟通。我讲这个例子是想说沟通我们应该选择一种方式,选择一种场合,选择一种心境,选择一种时机。
  在网上曾经读过一个故事,芬兰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子十岁那年,为家里做了一点事情,他可能觉得需要有一些回报,他写到未取回生活用品20芬妮、为把信件送到油锯10芬妮……如果你的孩子突然一天给你一个这样的纸条你会作何反应?我们的中国家长也可能会暴跳如雷,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艺术。这个妈妈看到这个帐单没有说什么,把这个钱放在那儿了,小孩拿到钱的时候看到妈妈给他写的另一个帐单。为他在家里过的10年幸福生活0芬妮、为他获得的慈爱0芬妮……。我们很多时候说老师孩子交给你了,很多时候家长小题大作,你的儿子接到了一个女孩子的电话,可能你的妈妈拿起电话在旁观监听,或者一个女孩子也接到一个这样的电话,很多家长立刻跟老师反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限制这个孩子电话、通信的自由等等。其实这都是过于敏感。
  我们的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我把这当成教务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他说校长我现在明白了,做教育有的时候就是要眼睛揉沙子。我觉得这是教育的一种宽容,我们要相信孩子能把这个事情想明白,能从这个事情中悟出一些道理。这样的事情非常多,我在20年前做班主任的时候,有一次到教室去跟学生聊天,往后面位子一座发现两本书,是20多天前88年的,这个位子是一个男孩子的位子,这两本书是关于夫妻生活的书,我把这个书拿走了,把这个男孩子叫到了办公室,那时候我还很年轻没有处理这种事情的经验。那个男孩子非常坦白的说我非常好奇就是想看一看,如果您觉得我看不合适的话,这两本书我不要了。所以我也没有跟学校反应,说这个孩子品德上有问题。其实我们现在知道这跟品德没有关系,至少没有直接的关系。确切的说很可能是没有关系的,这个事情过去了,现在这个孩子是一个银行的副行长,发展的非常好。如果当时我们小题大作,轮番找他谈话,一定要他谈出内心深处的什么什么东西的话,那可能我们把这个孩子毁掉了。
  我曾经读过一个台湾作家写过的一个很生动的故事,他当老师的时候带孩子们到海边玩儿,孩子们希望下水,考虑到安全他开始不同意,但是看到孩子那么迫切提出要求,他同意了让老师们在远出布置一条防线让孩子们不能超过这个防心,孩子们玩儿的很开心,上来以后浑身湿漉漉的。孩子们一边说笑一个小女孩把衣服脱下来了。那个文章我读到显然这个衣服脱的太多了,这个老师特别惊讶,想我是不是要制止,但是他克制住了,他看到这个小女孩把衣服拧了拧然后把衣服穿上了,旁边的男孩女孩没有什么异常。因为孩子们的兴奋点不在这儿,但是我们成年人大喊一声这个孩子可能一辈子就毁掉了所以这就是我们眼睛里要揉的沙子。
  过去我当老师的时候,还有一个事情,三个家捉一定把几个孩子找来把这个事情说清楚,我认为向我反应情况的孩子绝不会撒谎,我跟家长说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那么你的孩子最后的自尊就没有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孩子也发展的非常好。过分关注不良后果会使得我们的孩子缺少独立的人格。所有的事情都在由家长包办。
  还有家长表率也很重要。今天我请了我们学校朱博士跟我一起听发言,他马上要出版一本新孝道,他一直在我们学校担任国学老师,对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的研究,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大学问家,马上要出版新孝道其中很多谈到了家风的问题,他也曾经开过多次关于家风的讲座。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教孩子是一个文明的人,我们首先不要说脏话。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希望孩子是一个学习好、文雅、崇尚知识的人我想可能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一个学生在哈佛写了一本书《谁来教育父母》,他指出了今天教育中许许多多来自父母的不好的问题,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网上有一篇我写的文章,文章的观点就是千万不要把孩子看的比你的生活伴侣更加重要。在我看来夫妻关系是第一重要,因为有了牢固的夫妻关系有了牢固的家庭,有了牢固的家庭孩子有一个正常、良好的成长环境。后来那篇文章有很多人给我打电话,看完了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因为很多家长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最后导致家庭许多矛盾的产生。
  一次家长会上我谈这个观点的时候,我谈的是我们要有足够的时间跟孩子家人在一起,有家长上我的工作每天就是应酬,晚上都在外面吃饭,很少回家吃饭。我说我不认为任何一顿饭都要在外面吃。在这儿坦白的跟大家说,我在其他的事情都不会撒谎,只有一件事情可能会撒谎,就是别人给我打电话在外面吃饭的时候我会说"对不起今天晚上有安排",其实这只是借口,我认为和谐的家庭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一家人厮守在一起。
  在我很年轻的时候一次在一个同学家,那个同学家是接待外宾的一个开放的家庭,有一次在他家碰到了一个日本高级官员的夫人,她讲到一定要使自己跟孩子有足够多的皮肤接触,一定要抱孩子,这实际上感情的基础感情是发生在身体来的生物化学反应,没有这些条件这些反应不可能发生,不发生就没有情感发生,情感不是虚幻飘渺的,所以一定要有非常多的接触才有更多的感情。
  四中有一个老校友,他去年跟我谈一个事情希望我呼吁一下,要立法或者是通过某种方式减少剖腹产。母亲生孩子的时候靠身体的挤压在传统着一种信息和激素,但是剖腹产这种信息传递就没有了。他经过了大量统计,结果证明在剖腹产孩子中出现性格问题的比例要比正常生产的高得多。所以在座的可能已经是母亲就没有办法了,将来要做母亲的可以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这是美国一个学者做的一个研究说明了家风的重要性。美国学者戴尔统计了两个加注一个是马克斯杜克斯家族,另一个是约翰逊爱德华的家族,他的后裔中430人成为了传教士,60位医生、100位律师、14位大学校长,这就是家风对家族后代的影响。我们每年举行成人仪式上都要说"成人是跨越了生命时间尺度的一种责任"。
  回到我开始谈的观点,其实家庭教育我个人认为,不要把它过于艺术化、也不要过于技术化。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个和睦的家庭最重要。有了和睦的家庭孩子在家庭中能够很自然、很幸福的成长,我相信孩子的教育一定是成功的。至于是不是那么早的学更多的东西我个人的建议就是我们从来不看重"抢跑"。所以希望今天能够更加理性的来对待我们的家庭教育,对待孩子的成长,谢谢!
网站目录投稿: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