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基于人文素养的中职园林专业跨学科培养研究


  摘 要:根据园林专业综合性、技术性、艺术性的专业特点,通过跨学科的融合、渗透和交叉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培养中职学生园林专业的核心素养。本文以"园林+语文"为例,在园林与语文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探索两者共同的核心素养,并通过"项目式"跨学科嵌入教学实践开展课程、课堂、老师、学生等方面跨学科融合的研究,努力培養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园林专业"艺匠"。
  关键词:人文素养 跨学科 中职园林 人才培养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和浙江省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人文素养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会相关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掌握一定的人文素养来处理好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达到天人合一,生态平衡。因此,园林专业培养的不是单纯的一个园丁、一个工匠,而是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艺匠",是人居环境的设计师和创造者。
  一、构建跨学科中职园林专业核心素养培养框架
  园林专业具有综合性、应用性、艺术性的特点。园林专业的综合性体现在其是涉及植物学、生态学、艺术美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综合专门化专业;园林专业的应用性体现在其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如植物的繁育、养护,园林景观的设计、制图,园林工程的施工、养护等,都需要掌握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园林专业的艺术性则体现在植物是有生命的,景观的营造是有精神感悟的,需要创造者用创造力和思维力去表达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因此,园林专业需要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有对美的鉴赏、感情、创造和表达。而现实中,中职园林专业学生是普通教育的失败者,文化素养相对较弱;进入职校后也往往更多地专注于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甚至于中职文化课被边缘化。中职园林专业学生在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上培养中职园林专业核心素养的框架如图1所示。
  二、以"园林+语文"为例,跨学科人文素养培养探索研究
  1.园林与语文跨学科融合的基础
  中国园林也曾被称为文人园或者是文人造的园。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关系密切。语文中有许多描写园林的文章:《苏州园林》《滕王阁序》《红楼梦》……语文课本中用文字描绘了一座座丰富多彩的园林。中国园林中的文学趣味也随处可见,园林的命名有文学内涵,景观的题名有文采神韵,园林的楹联更是诗歌的浓缩。中国园林之所以富有诗情画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学语言的点缀、形容、渗透和生发。园林作品与文学作品是可以相互交融、互相转化的。当代的园林设计师以《红楼梦》为蓝本,在北京和上海建造了现实的仿古园林——大观园。
  所以正如李浩所说:"园林是土木写成的文学,文学是用语言材料砌成的一座园林。"
  2.园林与语文跨学科融合的核心
  从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语文对美的理解和表达很重要。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响应。作为一名园林设计者,设计了水池、假山、亭子和花草树木,展示了优美的园林景观,更需要在景观中增加文学内涵,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园林虽然是一座实在的环境,却因渗透着文学的内涵,产生了一种景外之物、画外之音。园林设计者要通过园林作品传达给人们一种精神美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深厚的文学素养。
  对美的形态和内涵的理解和表达是园林和语文两个学科共同的核心素养,是构成跨学科融合的核心。园林学生要创造园林美,更要表达园林美,这就需要语文学科的助力。"赏、读、写、说"是语文学科应该教授的基本核心素养,也是园林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核心素养,将语文学科融入园林专业学科教学中,提升园林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培养出具有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3."园林+语文"跨学科整合的实践
  笔者所在学校利用名师工作室团队,开展了"园林+语文"跨学科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逐渐形成了以"项目式"为载体的嵌入式教学模式。
  (1)开发"项目式"跨学科课程。中职园林专业中有许多与语文相关的知识,如植物、园林景观中的诗词歌赋,亭台楼阁中的匾额楹联,盆景作品、插花作品、园林景点的命名和说明,园林设计作品的介绍和解说等等。"项目式"为载体的课程建设将零散的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入园林专业教学。
  园林与语文"项目式"跨学科课程建设,将分项目编写《诗画造园》教材。尝试通过"一览众园的知识积累——纸上谈兵的知识训练——小试牛刀的知识运用——知行合一的知识拓展"等环节展开,用VR全景或视频来赏园,用经典诵读来学文,用画图制作来造园。同时,通过向企业行业问卷,了解企业、社会真正的需要,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研制跨学科教材大纲,共同参与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根据企业实际案例作为教材案例,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结合专业技能要求增加考证技能辅导,鼓励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诗画造园》的其中一个篇章思维导图,就体现了赏、诵、写、讲等内容的有效组合,如图2所示。
  (2)创设"项目式"跨学科情景教学。笔者所在学校园林专业一直开展项目式教学,将语文教学融入项目教学的其中一个环节,助推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同学们,学习亭的设计还有重要的一点——给亭题名。如拙政园中的绣倚亭、荷风四面亭、待霜亭、雪香云蔚亭从名字中就能感受到四季景色,点出了景物的内涵,给游人更高的精神享受。我们可以借鉴优秀的园林作品中亭的名字给自己设计的亭命名,并写出设计说明,要求写的优美、生动,表达出园林意境。"这是园林设计课小庭院项目设计课上,专业课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怎么去领会一个名字的内蕴,如何给亭取一个恰当的名字?这个时候语文老师来帮忙教授有关命名的技巧,对园林景观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校园的景观建筑、教学楼、道路,艺术插花、盆景作品创作完成后,都需要进行命名并进行简短的解说。语文就可以根据这些项目归纳出一些共性的知识点:命名的技巧、描述性说明文的写作技巧等。"项目式"情境教学就是将园林专业技能与语文知识点有机融合,共同助推学生去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3)构建"项目式""三师"共同体。笔者所在学校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已经在园林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专业课老师与企业技师组成的"雙师"共同体来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提出,更需要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因此,在"双师"共同体团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需要引入第三师——人师,构建"三师"共同体。
  "三师"共同体由学校专业课老师、企业技师、文化课老师组成,并通过项目来组织教学。如某企业需要对机场公共区域进行绿化布置。根据"园林植物室内布景"这一项目,专业课老师就室内植物布景的相关知识进行讲授,从专业理论上指导学生对这一实际项目开展教学,并最终确定一个最佳方案。企业技师根据丰富的经验对学生的方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完成室内植物布景任务。这一过程中,增加语文老师对方案设计说明和讲解介绍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如何介绍打动评委。"三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各自的特点渗透职业素养,要让学生懂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是有寓意的,植物组景需要有内涵的。在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们有分组有合作,有竞争有互助,有动脑有动手。"三师"共同体在职业情境的项目式教学更好地融合,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企业需要的"艺匠",具体如图3所示。
  (4)进行"过程化"多维评价模式。"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项目的要求,在不同的阶段由不同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过程化多维评价。师评可以由"三师"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专业技能的实训表现、创造力、思维力、表现力、合作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生评可以由自评、小组内评价、组间互评等多种形式展开,让学生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小集体。外界评价,学生的作品可以通过展览、展示、评比、实际成品等形式让社会各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使学生对自己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和对比性。
  三、小结
  "园林+语文"跨学科的融合基础上,还可以有"园林+美术""园林+书法""园林+雕塑"等各种人文、艺术学科的融合,形成"园林+学科"的"1+X"跨学科融合,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大师级"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戴智敏,沈兆钧.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4).
  [2]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十八个要点的重点(二)[J].中学教育科研,2018(4).
网站目录投稿:友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