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公民意识培养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摘要:我校在德育创新工作开展过程中,针对城乡接合部学校地域特点,主张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把公民意识教育与学校德育课程实施进行有机整合,学生在体验融入公民意识教育的德育活动的过程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公民意识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影响
  学生作为社会公民的一员,须接受公民意识教育,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民意识教育不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唤起学生公民意识而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公民人格(如关爱、和谐、宽容、感恩等)培养和主体权利与责任、独立与平等、参与与创新、自由与监督、效率与规则等意识的培养。对小学生实施公民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不可缺少的教育;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重要一课。
  针对城乡接合部学校地域特点,我校主张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把公民意识教育与学校德育课程实施进行有机整合,学生在体验融入公民意识教育的德育活动的过程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开展公民意识的培养,为哪般?总的指向是:突破发展瓶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环境氛围制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学校位于城乡接合部,师资、生源均不占优势。学校周边环境文化氛围较差,学生是本学区各方面相对层次低的,以城中村家庭子女、农民工子女为主,还有外省市打工族的孩子。农民工及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经济不稳定,流动性大,家长一心挣钱,对社会漠不关心,疏于对孩子身心、学业的关心;大多城中村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玩世不恭,骄横、优越心理与父母坐享福利,整天无所事事的生活态度有关。
  2、学校德育困境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公民教育成了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缺乏包括具体要求和实施计划的德育体验课程,加上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家长重视分数,老师看重卷面,学校德育泛泛而谈,没有特色和实效。特别是小学德育工作,不顾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生搬硬套现象普遍,跟形势,大活动多,解决问题少,对学生中实际存在的行为偏差问题、思想疙瘩关注太少。
  3、公民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了走出困境,我们主张以落实公民意识教育为突破口,以规范学生行为习惯为着力点,着重研究如何在实践体验活动中提升学生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构建符合城乡接合部学校、学生实际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开展公民意识的培养,如何干?总的策略是: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逐步养成社会认同的行为习惯
  开展公民意识的培养,就是在抓住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契机,创建良好的公民意识教育社会环境,优化青少年家庭教育环境,校园德育环境建设的同时,以德育体验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基本的公民素质,使我们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长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具体措施有:
  1、开发德育隐性课程。(1)建设校园和谐文化。校园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建设须充分再现人文精神。表现在自然环境协调和谐;校园文化健康向上;人际关系协调和谐。(2)重视学校外部合力。公民教育是一种全民的普遍的终身教育,公民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正规的学校教育,也需要得到社会支持,公民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3)设立心灵驿站,办好家长学校。聘请专业心理辅导老师,指导全校教职员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搞好学生的"心育"工作,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健康人格。通过学校讲座、辅导、咨询、(年级、学校、班级)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引导家长以自身良好的公民道德修养引导教育子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开展德育体验课程。开发实施德育体验课程,能促进学生公民意识和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真实提高和积极变化。具体课程有:(1)一日常规。立足学生养成教育,课题组设计一日常规三字歌,引导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内化为日常的自觉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明习惯。(2)"五小"行动。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3)"小手拉大手,朝着文明走"。让孩子与父母互相影响,一同向不文明言行和不良生活、卫生习惯告别,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小公民的道德实践在影响着周围的大公民,与成人的道德建设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促进着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4)节假日实践。《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节日蕴藏着的丰富资源,結合节日、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
  3、开发德育评价课程——"德育之星"竞评。利用"德育之星"的评选,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三、开展公民意识的培养,结啥果?总的结论是:提升公民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学校德育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1、讲秩序,正言行,提升了公德意识。在实践中,学生了解到身边的公共道德与秩序的准则与规范,并能自觉地遵守。
  2、讲诚信,明权责,提升了责任意识。能做到用真诚的态度处置学习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做到诚实守信,做到平等待人,主动关爱他人,爱护弱小,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
  3、敬师长,明礼仪,提升了感恩意识。在丰富的德育体验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关爱与宽容,学会了理解与尊重,学会了合作与共享,懂得了文明礼仪与交际,促进了学生感性生命的自我成长;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和接受社会性规则,成为具有公民道德素质的人。
  我们针对学校特殊地域实际,以体验活动为载体,强化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学生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凸显学校特色。
网站目录投稿:梦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