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生正处于认知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性格塑造、价值观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切实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在传统心理学基础上渗透积极的心理学理念,以便更好地塑造学生积极的认知心态和良好健康品质,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中学生的品质和价值观正处于塑造和形成时期,心理学的"积极"取向可以更好地从他们身上挖掘独特优势和潜力,更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过去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侧重于负面心理的调节与预防,而当前新形势下的积极心理学,不仅关注人性的弱点与不足,更注重关注、发现人性的优点和美德。为了让中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今后心理工作者的工作思路,必须注意从"问题"取向向"积极"取向转变。 一、在中学生中开展积极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与新形势下的心理教育教学任务不相适应。过去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而设置,旨在对学生有关问题、矛盾、挫折、抑郁、焦虑、逆反心理等负面情绪进行预防和治疗,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群体只是围绕少数突出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大多数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违背了教育部"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这种将心理教育片面地看成矫治心理不健康的传统老做法,不利于心理教育的健康发展,防治不如积极的应对,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负面情绪。这就要求心理工作者的工作方向必须加快从"问题"取向向"积极"取向的转变。二是积极心理教育更加符合当前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当今中学生作为信息媒介下成长的新青年,具有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知识面广、认知速度快、思路多元、涉猎面较广等优势,认知活动的自觉性增强,思维能力也更加成熟。但是由于独生子女居多,因为被过度关注与保护,自身成长中存在压力过大、精神上有时孤独无助、挫败感强、生存力差等不足,尤其"唯我"意识比较强,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尊心,遇到失败和挫折容易产生自卑和束手无策。在这个阶段给学生渗透积极心理教育,让积极心理成为学生的主导心理培育,让学生认识到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对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尽快建立良好的信心和积极生活的心态,培育积极的自我意识、认知意识、自信力和良好的情绪调控、问题解决和社交技能等能力。三是积极心理教育有利于满足中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需要。在中学阶段,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还不平衡,针对初中生和高中生存在的年级差异,对初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侧重点也要有所侧重。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重点侧重于对"爱、信念希望、友善、谦虚、执着、创造力、真诚、宽容、领导力"等九方面的培养。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点侧重于对"思维与洞察力、谦虚、信念希望、谨慎、执着、真诚、创造力与领导力"等八方面的培养。 二、适应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理念 积极教育主要是围绕"挖掘和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健康和行为方面帮助学生有更好地改善""有助于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充满热情投入教育当中"这三个目标来实现。在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积极心理教育,要重点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当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应对困难,基本上是"问题"取向。心理健康模式注重向积极"取向"——心理品质培育模式转变,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品质。"问题"取向主要在于心理问题干预,注重少数学生,关注的重点是减少问题、少出问题、不出问题;"积极"取向主要在于心理品质培育,针对全部学生,关注的不仅仅是用来减少那些已经产生的负性、消极的心理问题的干扰,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正性积极心理,提升学生幸福感、增进学生快乐、培养健康人格。二是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每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都需要适当的教育、辅导和支持,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认识自己的负面情绪,应付生活中的压力,需要增强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需要提高创造力,需要提高学习的效能,需要更好的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因此,要大胆从过去传统的问题干预模式到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转变,把积极的心理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专门心理辅导中、德育教育品德培养中。比如,可以利用心理宣传栏、知心话等途径,大力渗透感恩、宽恕、希望、乐观、幽默、忠诚、爱学习、诚实等积极心理,讓这种教育通过不断的心理暗示深入人心,通过对于这些积极情绪的体验,让学生带来莫大的情感体验和享受。同时,教师要注重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正确引导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运用正性情绪。要善于在课堂和生活中发现学生的情绪反应和心理感受,对于正能量的、积极的情绪反应要实时地加以赞扬、鼓励和强化,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三是要营造轻松、愉悦、平等的课堂氛围。每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都非常渴望被别人聆听和看到,被别人关注和肯定,被别人欣赏和赞美。尤其是老师,老师是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更应该营造人性化的课堂氛围,需要老师对学生抱着一种真诚的尊重和谦虚躬亲的态度,教师的温暖,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教师的爱心和真诚,以朋友的心态来教导和指引学生,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做到知无不言,言之恳切。 三、结语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的新理论,它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思维、新思路。心理健康教育要持续发展,需要心理学研究者不断地探索研究摸索,将更加先进的理念、方法注入到心理健康研究教育成果中,为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成果和策略支持,加快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经济科学发展、跨越赶超提供宝贵的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 梁晓兰,余欣欣,刘芳敏.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2:157-158. [2] 刘丽.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求知导刊,2014,08:49. [3] 张爱菊.积极心理学角度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06:104-106+117. [4] 王立高.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03:145-146. [5] 田舟.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1:67-6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