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数学是帮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基本常识、提高逻辑思维水平以及促进数学综合素质发展的核心学科,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效性
  小学数学对学生需掌握的知识水平相对于教师而言具有基础性、简易性特征,而小学生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初级阶段,在认知水平、知识储备、性格特征上均未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教师必须以适当、科学且高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施教,在提高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其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笔者经过分析和思考,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打造互动课堂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说过"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愿意倾听的人。"教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在课下也要积极地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仔细聆听他们对教学的看法,迎合他们的思想制订自己的教学计划。知道学生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喜欢怎样的教学方式,在开展自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显得游刃有余,从而让学生感到教师不仅仅是他们的专业课导师,更是他们真正的朋友。教师在平时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阶级感、距离感。如何在生活中与学生成为朋友,教师可以在课下走进教室,积极参与学生的娱乐活动,与学生一起合作完成集体活动,如,做课间操、跑步等,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渗透进去,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这样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会对数学课显得格外有兴趣,学习起来自然也轻松了许多。
  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优化整合教材内容
  数学知识有其独特的知识架构和体系,它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与生活实际有很大差别,它是人们经过大量实践,通过研究、分析推理和论证等多种途径形成的规律性认识,是抽象化的生活规律的认识。因此,学生在理解这些知识时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教学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巧妙运用教材知识,把那些枯燥乏味的推理和演算过程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和游戏活动等形式展现出来,活化静态的数学知识。如果直接提问学生:3+4等于几?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但如果问:原先有3只小花狗,又来了4只小黑狗,一共有多少只小狗呢?这样学生就会很感兴趣。在求2、3、5的倍数特征时,只从数理方面分析,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假设有一些不能拆分的礼物,怎样才能快速查清它们的个数呢?这时就引导学生可以2个为一个单位来数,或者3个、5个为一个单位来数。全部数完后,再总结一下有什么规律。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能总结出2、3、5倍数的基本特征,这也与人类认识事物都是从特殊到一般,感性到理性的规律相符合的,学生也能从中获得乐趣。
  三、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引导作用对教学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巧妙疏导,带动学生学习的情绪,使学生自发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比的应用"时,由于学生事先已经学习过分数应用题,因此,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一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的应用题,既可以用分数方法解答,也可以用比的知识解答,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让学生互相传阅解题步骤,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和优点,扬长避短,从而找到一种更简单的解题方法。这时教师再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同学们,你们在解题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哪?"经过短暂的思考,有的学生就提出了疑问:"利用分数的方法在某些地方会比较麻烦,也有的题目运用分数的方法解答不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进行讨论探究,尝试从别的思路入手,结合预期的效果,很快就能找到比分数方法更合理的解题方法――比的方法,那之后的学习就能顺利开展了。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应用技巧,同时又能让学生享受探究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四、梳理相关的知识链,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传统的课堂练习注重巩固新知识,强调课堂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形式上讲究练习和设计的层次性与多样性,呈现的是独立的教学环节。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个教学环节都环环相扣、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更加注重知识链之间的衔接,而形式上则注重分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例如,在教学"平行与垂直"时,在分类得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后,可以设计一组判断题,最后呈现一组异面关系,引发学生讨论,最终得出完整的平行线的定义,实现知识之间的有序链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谓动手操作,并不是简单的身体动作,而是与大脑紧密相连的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操纵中,学生不但要仔细观察、分析比较,還要对知识进行抽象概括,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动手触摸、用眼观察,并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时,教师可以"逼"学生思考:长方体有几组相对应的面?当学生认识相对面之后,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相对面具有怎样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接着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摸一摸,使知识在动手过程中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总之,要学好小学数学,我们必须不断追求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估的规范化,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捕捉数学活动的信息,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的能力,为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小学生学好数学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参考文献
  [1] 以主题式学习整合学科教学的探索[J]. 黄映玲.中小学电教. 2007(Z1) .
  [2]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实践[J].梁光明.中小学电教. 2007(Z1) .
网站目录投稿: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