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当职业成为侵蚀道德的缺口


  我不知道这一观点所折射的现象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但以目测身边所发生的、以及媒体频频曝光的一切为依据,事实还是蛮严重的。例如有很多借贿赂开展业务的事例,也有弄虚作假把别人的案例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伎俩,当然,也还有类似美的格兰仕那些经久不衰的口水仗、以及蒙牛伊利这对冤家的厚黑营销。
  我相信很多人都能在各自狭小的生活空间保证自己的洁身自好,但问题是,如果用以养家糊口的职业途径也充满着道德的陷阱,不知道人们的态度又是如何?
  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时,我曾经撰文表达过一个观点,这一事件不只是任凭几家企业倒闭就可以盖棺定论的,整个产业链的大部分相关人士,从高管层到普通员工,应当知情,即便是排除专业知识的缺乏,但用以喂食婴儿的原料,再如何的不专业,也应有相应的责任意识去获悉真相。这一事件体现的不负责任的背后,是一种明哲保身、息事宜人的犬儒姿态。以婴儿为受众尚且如此,何况是成年消费者?
  奶制品行业只是无数行业中的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不可能出现哪高哪低的局面,我们可以把奶制品行业看成新的底线,但其它的行业,以平均论,也不会好到哪去。
  职业途径,如今已成道德沦陷的重要缺口,整个逻辑过程如下:
  一、中国社会运转的基本单元,已由过去以家庭为主的血缘单位,到现今以公司为主的法人单位,这是市场经济影响社会形态的基础。
  二、血缘族群因具备长期稳定的特征,反而言之,也是族群中的个体需要维持稳定的因素,因此,在以血缘为主要关系的社会时代,道德的约束力更强。
  三、反之,这一约束力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被冲淡,需要另一只手补充其作用,那就是制度建设。然而,除了控制刑事犯罪这一层次以外,中国的制度建设在覆盖的深度与响应变化的速度显然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
  四、而离法律约束力较远的层面,离道德约束力较近。换言之,整个社会的契约体系,可看成以国家暴力机器刚性管制的一极、与以公众道德进行柔性约束的另一极构成。这两极的目标趋同、手段各异、覆盖层次也不同,且以成熟社会的标准而言,前者需付出的刚性成本比后者更大,尤其是需要深度覆盖且快速响应变化之时。
  五、商业领域的灰色地带,可看成上述两极体系的中间地带,法律更新无法响应商业进程的要求,而符合现代经济的商业道德又在重建时期。
  六、更何况,披着职业外衣的破窗者,不仅有着更强烈的破窗动机(利益),而且更易获得广泛而隐蔽的利益共同体。
  当个体的破窗行为在群体行为中不再典型,这就是社会道德底线再次下探的标志。这一趋势整整伴随中国走过第一个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也是"唯速度论"带来的、未来必然偿还的时代债务。并且,该债务的偿还,不只是一两代人的事。
网站目录投稿:慕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