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技术人才大职业发展通道的管理研究与实践


  邓卫娟 李海燕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异军突起、国家劳动用工改革的不断深化,运营商激励资源受限,其核心技术人才的激励与保留面临巨大挑战;另外,伴随着中国移动十几年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员工感受到了职业发展"天花板"。构建大"H"职业发展通道,激励员工创造性地工作,让员工更加专注于自身未来的发展,增强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职业发展通道、技术专家、激励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劳动用工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加强央企人工成本调控,通信运营商激励资源受限,其对人才吸引力逐步下降。近年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核心人才流失呈上升趋势,核心人才特别是核心技术人才的激励与保留面临巨大挑战。这不仅包括来自互联网企业对核心技术人才的"虎视眈眈",同时,伴随着中国移动十多年以来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员工感受到了职业发展"天花板"。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激励员工创造性地工作,成为摆在中国移动广西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首当其冲的课题。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历来重视并注重引导广大员工职业发展,积极探索实施面向全体员工的大"H"职业发展通道,以进一步激发员工队伍活力。
  二、双重职业发展通道研究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目前,国内外很多知名企业都已建立或尝试双重职业发展通道,从而弥补单一晋升通道带来的发展瓶颈,确保让优秀的员工能得到充分认同与激励,实现员工各自的归属感,最终实现企业与公司共成长。纵观华为、中兴、IBM等在双通道职业发展上的实践,可总结出一些共性和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职位设置上。这些公司通常会在职位体系中设置管理序列和专家序列通道,即员工在达到一定职级并具备了相应的工作阅历与工作能力后,可以选择管理序列或专家序列这两个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而管理序列和专家序列则是两条平行的职业通道。二是在角色定位上。设计者为管理序列与技术序列设置了一一对应关系的薪酬体系上,即高层管理者与核心专家的薪资水平是类似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专家通道继续履行原有岗位的职责,并赋予其该岗位职责中较高层次的工作内容,比如专业技术领域的业务规划、公司重大事项的专业意见、技术攻关、疑难问题实施等等。
  三、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在大"H"型职业发展通道的探索研究与实践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历来十分重视员工职业发展,不断吸收国内外关于职业发展通道的研究成果,在企业内部构建了大"H"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激发员工队伍活力。大"H"职业发展通道,本质上属于"双重职业通道",员工可通过"H"型的职业通道体系,实现职能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互通,即双通道晋升,而不用"千军万马"走以往管理岗位这条单一的"独木桥"。通过积极整合资源,科学合理设计岗位体系,设置多个职业发展序列并搭建职业发展的阶梯;建立岗位能力要求、级别与岗位之间关联,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如管理序列、技术序列、市场序列、综合职能序列等,并配套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薪酬体系,激励更多员工创造性地工作,让员工更加专注于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大"H"型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运用,帮助企业在最大限度的挖掘员工队伍的创造性潜能,为企业战略发展储备素质优良、团结协作、对企业文化高度认同、执行力强的员工队伍,努力营造、创造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为企业的快速成长和高效运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聚焦技术领域,以技术专家为突破口,在技术领域开启了大"H"职业发展通道的探索与实践。将技术专家定位为与经理人员平行的职位序列,并设置了两者在福利待遇一一对应关系,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两者之间可以流动。2010年中国移动广西公司选拔出了第一批网络优化专家,2013年技术专家专业拓宽到包含网络优化、信息安全等13个专业,2014年起技术专家队伍初具规模并发挥其价值。
  (一)厘清技术专家角色定位,提升技术专家身份认同及感知。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所选拔的技术专家,是指由公司选拔聘任的、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丰富工作经验和突出专业能力,在技术领域独立或带领团队进行技術创新、项目攻关、疑难解决等方面成绩突出,在促进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承方面表现出色,为公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在日常管理中,部门经理负责行政管理工作,而技术专家在部门经理领导下,负责专业技术领域管理工作、专业技术项目的团队管理以及专业领域绩效目标的实现。部门经理与技术专家的角色定位,帮助技术专家从琐碎的日常工作中抽离,聚焦核心工作,提升了技术专家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及感知。
  (二)打造可量化的技术专家评判体系,提升技术专家公信度。技术专家的选拔,注重考察申报人的技术攻关、疑难解决、技术创新等专业能力,全面衡量候选人的综合实力,确保选拔出来的技术专家是真正有技术能力、具有公信力的员工。选拔依托于体系化、可量化的选拔标准,该评判标准以积分管理为基础,根据不同项目的价值含量匹配不同分值,鼓励技术人才参照选拔标准针对性提升自己,并倡导多劳多得,激发员工积极性。此外,评判体系还根据技术专家的级别,不同级别的技术专家匹配不同的能力要求及标准,以此鼓励高级别的技术专家从琐碎的工作中抽离,专注投入技术含量更高、对公司发展贡献更大的项目工作。
  (三)优化技术专家经济及"政治"待遇,提升技术专家职位竞争力。公司在管理序列与技术序列设置了一一对应关系的薪酬体系上,即管理者与技术专家的薪资水平是相似的。公司为技术专家提供富有市场竞争力的经济待遇及"政治"待遇。在经济待遇方面,相同级别的技术专家,与同样级别的管理人员在薪酬上是基本一致的;而在"政治"待遇方面,初级专家、中级专家的福利待遇,在参加经理人员及后备选拔时,视同同级别的经理人员待遇执行,进一步提升了对技术专家的激励力度,提升技术专家职位的核心竞争力。
  (四)创新性引入项目制运作,凸显技术专家价值,激发积极性。将技术专家选拔资格条件与任职资格认证相衔接,进一步明晰员工职业发展阶梯;对技术专家实行积分管理,注重对申报者的专业技术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创新性地引入项目制运作方式,通过项目年度积分资源的核定下发、项目立项需求收集、项目组成员全区公开招募、项目积分资源分配等,推进技术专业人才的贡献可评估,易衡量,鼓励技术专家多劳多得,进一步凸显技术专家自身价值,激发技术专业人才工作积极性。
  (五)完善技术专家考核管理,健全技术专家队伍能上能下机制。在技术专家考核管理上,打破终身制;对技术专家增设"关键内部客户满意度"考核要求,对技术专家任期内的技术支撑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促进技术专家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及服务支撑水平;增设技术专家年度内训时长考核,推动技术专家发挥"传帮带"作用。此外,技术专家实行任期制,每三年为一任期,期满须重新参加竞聘。截至目前,已有数名技术专家因任期内履职不合格被解聘或降级。
  (六)推动技术专家培养体系化,帮助技术专家再提升再成长。建立技术专家分级、分层的培养体系,优先安排技术专家参加前沿技术培训、随工实践培训及中高级专业技术培训,定期开展"至专工坊"技术专家训练营,鼓励和安排技术专家参加学术交流、实践考察活动,确保技术专家年度最低培训时长,进一步拓宽技术专家专业广度和深度。此外,定期举办技术专家论坛,采用专题讲座、经验分享等形式,由各专业领域的技术专家主讲、分享,加强各专业技术专家的沟通交流,整合发挥公司技术专家的智慧资源。
  四、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在探索大"H"型职业发展通道上的收获与启示
  (一)培育储备稳固的技术专家带头人队伍。技术专家作为公司各技术专业领域中的排头兵,在公司布局移动互联网、挖掘大数据金矿、布局第三条发展曲线方面为公司发挥了积极贡献。同时,有效抵消了互联网企业人才竞争、铁塔公司成立对人才分流的影响,有效稳定了员工队伍,提升了员工队伍活力。
  (二)建立技术专家动态管理机制,提升队伍活力。任期制打破了终身制,建立起技术专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极大激发了员工积极性,保持技术专家队伍活力。
  (三)加强核心人才队伍激励,拓宽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从经济待遇到"政治"待遇的"双重"保障,营造了公司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浓厚氛围,拓宽了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较大提升了员工积极性。同时,员工队伍稳定性及员工满意度在逐步提高。据统计,自2013年起至今,员工离职率降低了2.08%,员工满意度提升了13.44%。
  (四)加速技術人才成长,知识传承成体系。技术专家考核中包括年度最低授课时长、优秀案例、担任导师,同时,在省公司项目中设定市公司人员最低占比,重点考核其带团队能力。这些举措的实施,有力营造公司内部"帮、传、带"的良好氛围,师傅带徒弟的"老带新"传统蔚然成风,加速技术人才成长。
  目前,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技术专家队伍已颇具规模并发挥成效,下一步将围绕三点进行深度优化:一是持续优化技术专家考核管理机制,加强技术专家动态管理,技术专家职位能上能下,优化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发技术专家队伍积极性。二是持续推动技术专家培养体系化,做好资源统筹安排及协同,推动技术专家在公司重大项目中的锻炼学习,加强对技术专家的技术前沿、管理进阶、带领团队等专项能力培养,锻造技术专家的核心竞争优势。三是探索覆盖全线条的人才队伍培养与激励机制。结合公司战略发展需要,积极对标行业内外,进一步探索覆盖全线条(扩展至市场线、综合职能线)的人才队伍培养与激励模式,进一步扩大专家队伍的专业及规模,释放员工活力,增强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毛思明.A公司基于职位分类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2]马立伟,赵峰.H-型人才双通道管理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0(35).
  [3]梁俊.国有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4]齐芙蓉.企业管理中的员工双通道职业发展探讨[J].经营者,2016(9).
  [5]陶华.建立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1(9).
  [6]王东军,李想.完善差别化激励用好核心人才--对企业技术专家队伍建设问题的探讨[J].国际石油经济,2005(2).
  [7]金英姬.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8]许蓬.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D].青年时代,2014(18).
  [9]耿燕妮.L公司面向核心技术人才的组织生涯管理体系研究 [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网站目录投稿:绿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