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浙江省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标准》明确提出,要将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纳入高校师范生培养创新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制度建设、经费保障、师资培养、教学管理、教研协作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该标准的出台,赢得一片叫好声,认为教师发展学校将突破师资培养的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培养与使用、职前与职后,一直是分段运行的。负责职前培养的高等师范院校,不太关心基层学校的具体教学行为,只在象牙塔里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讲授教育教学理论,传授教育教学方法;负责职后部分的基层中小学也不大管大学里学的理论和方法,重在关心具体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知识。有的中小学教师戏言,大学四年学的理论和知识在中小学根本没用;做中小学教师根本用不着读大学,并以魏书生、钱梦龙的例子来证明。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是由于教师的培养模式与实践效果脱节了。培养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基本不管基层中小学使用教师的实际,同样,使用教师的基层中小学也不知培养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进而致使教师的培养与使用脱钩。浙江省率先在全国建立教师发展学校并纳入师范生培养体系,对于打通职前培养与职后使用教师、突破师资培养的结构性困境,有着重大的意义。 那么,教师发展学校如何才能在突破师资培养的困境中发挥作用呢? 首先,教师发展学校要转变办学方向。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施教对象都是中小学生,具体对中小学生负责。而教师发展学校,除了要搞好常规的中小学教育外,还要面对高等师范院校,面对大学师范生。所以,教师发展学校要同高等师范院校一起研究、制定培养师范生的计划并付诸实施。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中小学生而言,是具体的学习活动;对大学师范生而言,是实践实习活动;对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而言,是教学研究活动。所以,作为教师发展学校就必须转变办学方向,调整办学思路,由单纯的为中小学生服务转变为既为中小学生服务,同时又为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服务。 其次,教师发展学校要主动融入高等师范生的培养体系。在以前,普通中小学只负责基层的教育教学,对高等师范院校怎样培养师资、怎样开设课程、怎样安排实习、怎样指导科研等,不够关心。而教师发展学校既然承担了培养师资的重任,就要主动研究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手段、课程设置、教授方法,并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高校的培养和教师发展学校的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师范生在培养期内实现融理论与实践、研究与教学于一体的成长历程。如果教师发展学校不主动融入到高校师范生的培养体系,仍然各吹各的调、各走各的道,师范高校与普通中小学的断桥仍将继续存在,师资培养的困境将不能有效突破。 再次,高等师范院校要加强与教师发展学校的联系与沟通。高等师范院校要主动检讨在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把培养教师的实践指导任务全权交给教师发展学校,让教师发展学校在培养师资的活动中有事做、有权用。同时,高校的教育学教师、课程教学法教师、实习实践指导教师等,要深入到教师发展学校上课、听课、教研,亲自参与普通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以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感受,用实践检验自己宣讲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实际价值。高校教师只有真正深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真切感受到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动态,才不会在高校培养师范生的课堂上隔空放炮、隔靴搔痒,才能真正达到指导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 教师发展学校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的新事物,是师范教育体系的重大创新。只要教师发展学校转变办学方向、明确办学目标、主动融入到高校师范院校师资培养体系,积极作为,定会为师范高校的师资培养开辟更加广阔的教师培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