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微博客风暴


  互联网行业的天空从来都不平静,角落里的任何一丝气流,都有可能掀起风暴。埃文•威廉姆斯的"微博客"Twitter,闪着实时、迅捷的锋芒席卷开来,CNN、谷歌、Facebook等巨头们已经感到了阵阵寒意。
  2008年11月底,印度孟买被恐怖笼罩。
  距恐怖袭击地点泰姬玛哈酒店仅八公里的地方,一个名为蒂娜的女商人时刻注意着窗台下面的街道,并将她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通过手机源源不断地发布到Twitter上:"泰姬玛哈酒店枪击声不断"、"街道陷入了恐慌"、"全副武装的特种部队封锁了泰姬玛哈酒店,正在组织突击"……
  与此同时,正有千百个恐怖袭击事件的亲历者跟蒂娜一样,成为了Twitter的现场记者。一时间,在Twitter上关于孟买恐怖袭击的消息如潮水般涌出,新增消息速度一度达到每秒钟上百条。
  路透社、彭博社、CNN等传统新闻媒体大腕们被远远抛在后面,Twitter一战成名,其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也随之成为美国互联网界时下最炙手可热的明星。
  野孩子之梦
  内布拉斯加州的初夏,威廉姆斯家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地。西边的乌云夹着狂风席卷而来,天色陡然转暗,雷电如鞭子一样抽打着天空,"风暴来了!"年少的埃文•威廉姆斯朝着东面的庄园飞跑,弱小的他几乎要被大风吹起来。
  发生在20多年前的这一幕,让埃文•威廉姆斯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发轫于某个角落、却能席卷一切的强大力量。他一直想,自己也要成为这样的力量。
  埃文在农场和学校度过了他的中学时光。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了内布拉斯加大学混了一年半,而后越来越感到上大学是浪费时间,于是辍学去了佛罗里达州做了一段时间自由撰稿人。
  1994年,埃文回到了他常有风暴发生的故乡,与父亲一起开了一家光盘制作和代理主机的公司。
  并不是每一丝气流都能形成风暴。缺技术、少资金成了这家小公司的短板,埃文只能跟在加州的公司后面,模仿人家的做法。由于缺乏做公司的经验,埃文的公司缺乏关注焦点、没有纪律约束,在前一个项目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开始新的项目。为此,埃文赔了很多钱,甚至包括他父亲的投资,公司无奈倒闭。
  "失败如同蝗虫一般,会啃光你辛苦耕种的庄稼,不过还好,我手里还攥着种子。"
  埃文明白,缺乏经验是因为他根本没在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工作过。1997年他只身来到IT业发达的加州闯荡,加入了知名的计算机图书出版公司O"Reilly Media。一年后,掌握了网站开发技术的埃文,对刚刚兴起的博客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使用户不必写任何代码或者安装服务器软件或脚本,仅通过界面便能轻松地建立、发布、维护和修改自己的网络日志。
  抓住了博客兴起和技术改进的机会,在1999年8月互联网泡沫的大潮中,埃文创建了全球第一家大规模博客服务的提供商Blogger。随即,Blogger展现出惊人的成长速度,曾创下单月注册用户数量过百万的纪录。
  但是,Blogger并没有找到赚钱的模式,空有人气却没有任何盈利。长时间的折腾使埃文的资金开始捉襟见肘,而Blogger却需要更多的钱来渡过难关。2003年,互联网巨头谷歌的一纸招安书摆在了他面前,迫不得已的埃文签下了城下之盟——带着自己的团队和Blogger转投了谷歌。
  在内布拉斯加州农场长大的孩子,有着田野般广阔的胸怀。栖身于谷歌帝国的屋檐下,绝非埃文所想。两年后,他离开了谷歌。
  他不怕失败,只怕失去机会。
  你在做什么
  已至而立之年的埃文,不再是那个为躲风暴而在田间疯跑的野孩子,此时的他执着于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业,捕捉那些有可能形成风暴的气流。
  你在做什么?这是亲朋好友之间常常问及的。以前,人们通过见面、打电话或电子邮件来获得此类信息,保持好友交流圈子。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持信息的更新,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
  在快节奏的现实生活中,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将产生大量的信息碎片,比如我正在做什么、正在想什么、正遇见了什么等。用传统的沟通方式获得这些信息,既不能保证时效性,也不能保证有效性。"因为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对不同的信息接收者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传统的沟通方式中,我们无法保证沟通对象的信息正是我们需要的。"
  即使风靡互联网的博客,也没办法覆盖这些信息碎片。写博客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没有人会把例如买了本书、正在打球、将要看电影等琐碎的事情写在博客上。而诸如Facebook等社交网站,虽然能记录琐事与细小的感悟与朋友分享,但在实时发布与接收信息方面却大打折扣。
  "何不建立一个网络体系,来覆盖这些生活化的信息碎片?"发现了这一丝涌动的气流,埃文激动不已。"不过,仅凭电脑构成的网络不足以覆盖到生活中的每一刻,这个网络体系里,必须有一个用户随身携带的终端,保证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把所做所想记录在网络上。"人们生活中几乎时刻不离的手机,自然成了埃文的绝佳选择。
  纵然不乏巨大的云层,但互联网的天空总会给新奇的创意留下一片空白。
  2007年3月,一个名为Twitter的网站在埃文的筹划下正式上线。这是一个触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交流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页、手机和诸如MSN、Gtalk 等即时聊天工具,随时把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和细小的感悟发布到网络上。
  新生力量必然会遭受到传统势力打压与封锁,博客和Facebook等社交网站都是横在Twitter面前的大山。不过,埃文却紧握着带领Twitter披荆斩棘、突破向前的利器,那就是时效性——
  Twitter的英文原意是形容小鸟叽叽喳喳地叫,而Twitter确实使人们的交流犹如小鸟一样畅快、活泼、七嘴八舌。埃文把Twitter上每条信息的大小严格限制在140字以内。这限制看似束缚了功能,实际上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妙招——不仅与博客、Facebook之流区分开来,更重要的是,使用户不假思索地用最简短的文字,回答"正在做什么、正在想什么、正遇见了什么?"等问题,这就大大节省了沟通的时间成本。
  140字的限制使Twitter很快被冠以"微博客"的概念。这种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简短迅捷的记录发布方式,更是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想要自我表达的欲望。Twitter推出仅一个月,其用户数量就突破了10万。
  挑战通讯社
  每至夜幕降临,加州旧金山市苏玛区便是一派繁华的夜生活景象。埃文却无暇顾及办公室窗外的灯红酒绿,自创建Twitter以来,他与他20多个人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奋战着。在那些从办公室的沙发上爬起来的早晨,大脑还在因为熬夜而阵痛,埃文的习惯性动作是,翻起沙发的靠垫,找找下面有没有零钱买咖啡。
  "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业,稍缓下步就很可能被来自其他方向的风暴卷走。"埃文深知,他必须领着Twitter一路狂奔。
  在大众创造内容并彼此交换信息的"Web 2.0"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都会是信息的生产者或接受者。埃文将这一理念充分植入Twitter的功能中,每一个用户可以成为其他用户的跟踪者,同时自己也有许多跟踪者,更新的信息就像在广播一样同时传递给所有跟踪者。Twitter的一个疯狂的用户竟然跟踪了1.78万人的信息更新,自己则拥有6000个跟踪者。
  而埃文则看得更远:Twitter用户数量的不断攀升,相当于Twitter在世界各地分布了越来越多的新闻眼线。"即使世界最庞大的媒体,也不可能拥有这么多的新闻记者。"这种恐怖的爆炸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如一把利剑直逼传统的通讯社。
  2008年11月底,Twitter在对印度孟买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的惊人表现,使传统新闻媒体大腕们纷纷感到了威胁,当他们看清埃文的意图时,他们才发现,在突发事件的实时报道方面,Twitter已经具备了不可比拟的优势。《福布斯》杂志也称:对于孟买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是Twitter的胜利,它重新定义了突发新闻的概念。
  接下来,在对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公司的航班迫降哈德逊河;2009年2月25日土耳其客机在荷兰坠毁等突发灾难的报道中,Twitter更是抢尽了先机,消息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了Twitter上,而大量事件当事人发布的富有绝对临场感的话语,使接受者即使远隔千里,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
  Twitter几乎成了一个绝佳的突发事件新闻源,就连一向高高在上的新闻巨头CNN和BBC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纷纷在Twitter上注册了账号。
  混沌的战争
  在一段"睡办公室沙发、喝咖啡硬撑"的风雨兼程后,埃文终于掀起了他的Twitter风暴。在两年时间里,Twitter用户数量超过800万,就连洛杉矶的消防队也在用Twitter追踪紧急事件。
  埃文的Twitter风暴已经打破了微博客这一概念的边界,冲击着那些一度遮天蔽日的云层。
  作为社交网站的龙头老大,Facebook最先感受到了Twitter的锋芒。Facebook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区,用户多是以现实生活中认识的朋友为圈子互相交流。而Twitter则更为开放,用户之间交流是以某种兴趣爱好为基础,用户的每一句话都能够广播式地说给其他所有用户听。
  意识到威胁的Facebook曾在2008年秋天砸出5亿美元,企图把Twitter收入囊中。当时据专家估计,Twitter的价值应该在10亿美元左右。埃文断然拒绝了Facebook的收购,他想倾注更多的心血,使Twitter风暴更为强大。
  遭到拒绝的Facebook自然不肯善罢甘休,索性推出了同质化的应用程序,并打出了"你在想什么?"的口号。虽然摆出了竞争者的姿态,但Facebook的反击在已成气候的Twitter前面显得颇为乏力。
  2009年3月初,互联网界真正感到了Twitter风暴带来的山摇地动。埃文为Twitter装上了搜索引擎,锋芒直指搜索业务的霸主、他的前东家——谷歌。
  谷歌收集已经发生过了的信息,作为搜索的答案排列出来,它就像互联网的站点地图,拥有庞大、海量的数据,却过于繁杂、笨重。而在Twitter的平台上,可能有一大帮相关问题的专家实时地为搜索找出最佳答案。
  更令谷歌如芒刺在背的是,Twitter染指搜索业务,带来了一场"从静态到动态"的搜索革命。在一场突发事件刚刚发生时,人们可以在Twitter上搜到大量的实时消息,而在谷歌上将一无所获。
  谷歌、雅虎和微软之间的厮杀原本就使得搜索领域硝烟弥漫,如今Twitter搜索的横空出世无疑是再添恶战。虽然与三大巨头不在一个重量级上,但Twitter风暴般的侵略性使得三大巨头都想与之结盟。
  2009年4月,谷歌、雅虎、微软和新闻集团等多家巨头都公开表示有意收购Twitter,在可能赢得未来制高点的问题上,他们谁也不愿意轻易罢手。如果谷歌赢得了Twitter,那么不仅可以巩固霸主地位、找到新的增长点,还能打击雅虎和微软的搜索业务复兴计划。而微软和雅虎也希望得到Twitter,通过差异化搜索服务,避开与谷歌的正面交锋,从侧面撼动谷歌的霸权。
  然而,巨头们的一切战略想象都在埃文"独立发展"的决心中化为泡影。"面对收购就好比迷路的人站在十字路口,任何选择都意味着要么公司迅速发展,要么从此失去机会。"
  已获得6000万美元风险投资的Twitter,对于埃文来说有太多的可能。
  编 辑 方若凡
  E-mail:cyf@caistv.com
网站目录投稿: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