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库克访华意在


  Managershare:看好中国移动支付大市场,要想进入并分一杯羹,库克需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并需要找到双方认可的利益分配方式。
  5月12日,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日前再次访问中国,据悉库克此次访华的一个重要议程就是推动Apple Pay支付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消息称,苹果目前正在推动同当地地方性银行的谈判,并有可能同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展开战略合作。
  《路透社》日前报道称,库克透露苹果正在非常积极的同各类金融机构谈判以求将Apple Pay尽快带到中国消费者身边。"我们非常希望将Apple Pay带到中国,我对此感到非常乐观。"库克说道。
  考虑到中国经济在近年来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中产阶级的出现以及几乎达到饱和的智能手机渗透率,库克对苹果旗下这一无缝实时交易系统在该地区的前景和消费者使用率非常看好。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目前正在中国访问,这位苹果CEO开通微博引来不下轰动。在第一条微博中,库克只是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和带过一下环保项目,不过,他此次的中国行并没有这么简单,Apple Pay进入中国事宜也是这次行程的重要目的。据报道,库克称苹果正在与中国的银行和阿里巴巴探讨在中国推出苹果的移动支付系统。
  手续费过高受抵制
  Apple Pay是苹果去年(2014年)9月在美国推出的一项移动支付功能,它允许苹果用户在购买商品时通过苹果设备在店内支付或者通过分发的app进行支付,它简化了支付的过程,方便了用户。
  其实自去年以来,苹果公司就一直在游说中国各大银行,试图吸引这些银行支持苹果新的支付服务。不过目前为止,苹果并未取得太大的进展。作为中国唯一允许进行银行间支付的支付系统—中国银联仍不支持Apple Pay,而苹果与其他八家银行的的合作商讨毫无进展。
  在一个对苹果产品表现出极大热情的国家而言,这样的现象还是令人困惑。为何Apple Pay在中国遭受冷遇?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利润分配问题。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多家银行认为,Apple Pay的手机支付交易手续费过于昂贵。信用卡公司向零售商收取每笔交易2%的费用,而苹果要收取0.15%。
  举例来说,如果你在卖场买了一台20美元的搅拌机,VISA公司将向卖场收取0.4美元的交易费,如果你用Apple Pay支付的话,苹果会从上述0.4美元中收取0.06美元。中国多家银行都认为这样的收费太高了,所以迟迟未向Apple Pay提供支持。
  事实上在美国,Apple Pay的发展也不见得太风光。虽然,支持Apple Pay的信用卡主要有三种,Visa、万事达和美国运通。 同时,Apple Pay系统也获得了多家美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认证。但是,Apple Pay推出后不久,美国不少大型超市开始联手抵制,在商家看来支持Apple Pay付款不仅增加了安装和维护投入,而且它成功支付后扣费比用银联支付扣费还要多一点,这么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确实很难得到商家支持。
  为什么是阿里巴巴?
  中国的移动支付在过去两年中经历了爆炸式增长。根据调查显示,中国移动支付的交易额在2014年达到59900亿人民币(9823亿美元),同比增长391.3%。这一移动支付热潮主要由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引领,仅这两家公司拥有的市场份额就占到了市场总额的93.4%。
  但截至2013年底,NFC支付占手机支付市场的比例仅有微薄的1.6%。分析人士称,NFC支付的边际份额将限制苹果支付在中国的发展潜力。
  在过去的两年中,阿里巴巴和腾讯之间的拔河比赛已经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在商店、出租车、打车软件到其他商业领域,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根据数据显示,支付宝在2014年占中国手机支付业务的82.8%,而另外10.6%的份额属于财付通。而且支付宝允许用户使用NFC功能支付,或许就是为什么苹果选择和马云合作的原因。
  去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远赴美国和库克来了一次"密会",马云表示对与苹果在Apple Pay上合作持开放态度,当时就有传出苹果将会和阿里在移动支付上有深度合作。
  而对于阿里巴巴集团而言,同基于Touch ID和NFC技术Apple Pay合作将有可能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因为尽管该公司是目前中国在线支付市场的统治级玩家,但其二维码销售解决方案却始终没能获得大规模普及,而同苹果的结盟或将可以彻底改变这一情况。
  在中国面临的挑战
  据悉,Apple Pay去年9月在美国推出,目前已经遍及美国22万个零售点。
  但Apple Pay在中国市场的推出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中国大陆唯一跨行清算机构中国银联似乎是目前苹果最大的绊脚石。此前曾传出消息称,苹果将在4月举办Apple Pay入华的媒体发布会,该服务或将在4月底正式登陆中国的消息,但随后却又传出了苹果同银联谈判失败的消息。
  根据一位拒绝透露姓名的银联工作人员称,中国银联与苹果没有就Apple Pay在华运作问题达成一致,也未敲定任何时间表。除了银联以外,苹果去年还与中国八大银行进行了谈判,但都没有达成合作协议。除了技术难题外,苹果的费率问题也是一大障碍。在美国,每笔交易除收取0.5美元的固定费用外,苹果还要收取商户手续费(即每笔交易金额2%中的0.15%),但中国银行业并不愿意把如此高比例的手续费让给苹果。
  因此,同阿里巴巴及旗下金融服务合作或许便是苹果Apple Pay入华的更好选择。去年,阿里巴巴集团曾确认了隶属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融集团正在同Apple Pay商谈合作可能的消息。
  而对于阿里巴巴集团而言,同基于Touch ID和NFC技术Apple Pay合作将有可能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因为尽管该公司是目前中国在线支付市场的统治级玩家,但其二维码销售解决方案却始终没能获得大规模普及,而同苹果的结盟或将可以彻底改变这一情况。然而,双方的这一合作依然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就比如上文中提到的苹果交易费率问题。
  Apple Pay到底有什么好?
  合作的基础是利益。所有想象的基石,还得从Apple Pay模式的巨大"能量"说起。
  很多人认为TouchID指纹识别、Token令牌映射信用卡信息、Token令牌安全传输和还原机制,这些牛逼闪闪、极大地提升了移动支付安全性的新技术,是Apple Pay模式拥有巨大优势的原因。这些仅仅是手段罢了。真正重要的问题:消费者获得了赊账的支付便利,信用卡组织、银行、商户各自从刷卡手续费中分得了一杯羹,它们已经组成了一个闭环的支付生态,为什么还会接受一个新成员闯进来分一杯羹?
  原因是消费者会喜欢。对于消费者,Apple Pay带来了这些:
  超高的安全性。
  现金的风险在于假钞,刷卡的风险在于盗卡,Apple Pay是移动支付,本质上是将信用卡虚拟化到手机上的网络支付,主要的风险在于账户盗用。Apple Pay相比之前的网络支付方案,账户鉴识方式从"账号+密码"变为"Token令牌+指纹",盗用的难度更大,安全性更高。之前黑客通过网络钓鱼攻击可以窃取账户信息,Apple Pay则将指纹签名和信用卡信息以硬件加密形式保留在设备本地,盗窃云端数据没有任何意义,而破解设备端获得账户信息从目前看几乎不可能(需要TouchID指纹信息和还原设备存储的Token令牌信息,一个是ARM芯片级加密,一个是NFC芯片加密+Token网络匹配加密)。综合来看,Apple Pay是目前安全性最高的网络支付方案。
  支付更便捷。
  没有Apple Pay之前,手机是移动上网和通信工具,信用卡是信用卡,出门前两者你都得带。现在只需一部集成了信用卡功用的手机,iPhone,明显更方便了。Apple Pay不仅是节省了携带几张实物卡,避免了信用卡遗失和被盗刷的风险,整个移动支付流程还相当快:从裤兜里或挎包里掏出手机,无需打开特定应用直接靠近POS机,手机会自动弹出支付界面,手指放在Home键停留1秒左右,支付就完成了。相比信用卡,从包里翻出来——刷卡——输入密码——签名,只快不慢;对比其他的移动线下支付,比如超声波、二维码扫码支付就更快了。
  不过,光是支付更安全、更便捷、体验更好,让消费者受益,就可以改变业已形成的支付体系吗?恐怕还不够。
  Apple Pay要闯进来,最少得保证对支付链条上每个参与者都是"无害的",而触动了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必然得回报以更大的预期收益。
  苹果与信用卡组织、与终端POS机商户的谈判筹码,是巨量且优质的iPhone用户,以及极低的Apple Pay移动支付实现成本:POS机原本就有NFC功能,终端商户没有新增任何成本。映射信用卡信息,执行Token令牌匹配机制服务器,接入信用卡网络,与技术改造相关,成本不是关键而是方案难度,大部分已由苹果自己搞定,银行和信用卡组织没花什么力气。
  现在明白为什么Apple Pay模式的移动支付一经推出就显现出巨大优势:Apple Pay没有颠覆原有的支付链条,而是尽量保持原有形态的情况下,新增一个环节(即苹果)来强化这个链条,尽可能让链条上每个参与者获取比原先更大的收益。
网站目录投稿:南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