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价格怎么表现,最敏感的还是多少钱,对用户来说这个是最关键的,所以数字又大又醒目就是最好的表现方式了么?平时在上网的时候有没有特别注意过价格的不同表现形式? 我选了6个不同类型网站,看看他们在价格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淘宝","聚划算","携程","大众点评","ebay","Amazon",这几个网站都是和钱打交道的网站,业务又较多较广,我做了一个统计: 淘宝,聚划算 携程,大众点评 ebay,amazon 使用不同价格表现形式数量对比 淘宝携程:4种 聚划算大众点评:3种 ebay,amazon:1种 国内站点3种以上,国外1种,国内因为各种业务在价格的体验也有所不同,有时候加上"元",有时候不加"元"。 使用最多的类型 "¥150″这种形式是使用情况是最多的,这类型在表现数字上面可以做到通用性,对中英文国内外都可以清晰表现价格,而且Excel里面的货币和会计专用的格式就是¥15.25,其他的形式应该是根据不同的页面配上的形式。 表现形式与设计 其实对于非外贸型或者与国外沾边的类型的网站,在价格表现形式上要能正确显示价格,做到统计即可,形式上并没有特别的约定,但以设计的角度来讲,不同的价格形式给页面带来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 A.淘宝列表页 表现1,是淘宝原版,价格和整个模块搭配的很不错,"¥"的灰色和粗体让价格醒目又不突兀。 表现2,没有"¥"也没有"元",搭配上小数点,很难第一时刻想起这是价格,看起来有些怪怪的。 表现3,加了"元",和下面的运费就显得有些不搭配了,右侧不整齐。 表现4,同时加了"¥""元",整体效果可以,但是和第一种相比还是显得多余了 B.淘宝单品页 表现1,原版。 表现2,"限时折扣" + "¥" + "价格" + "元" + "剩余时间",样式错综复杂。 表现3,价格这块看起来像是没有结尾似的 表现4,加了"¥"没有"元",整体效果可以,但是和第一种相比还是显得多余了,如果没有"限制折扣"的图标,上下行之间就非常不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