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方社会科学院作为智库建设的支撑力量,既是进行智库建设的基础,也是智库建设的主导。地方社科院必须要清晰地认知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形势,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能效,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此来探索智库建设的新路径。笔者根据相关文献,从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意义作为出发点,探讨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地方社会科学院;新型智库;中国特色;实践路径 随着地方建设的深入,新型智库建设被提上日程。智库建设不仅仅能够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也能够提高执政的民主性,亦是进行法制建设的重要步骤。现如今,各地政府都较为重视地方智库建设,而地方社科院也将新型智库建设作为自身发展的首要目标。对于地方社科院来说,必须要将对策研究作为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将地方区域优势以及发展状况作为理论支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应用与研究结合,探索地方智库建设的新路径,推动地方政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地方社科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义 (一)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科学一直是我党的执政理念,而要想提高决策的正确度和科学性,就必须要进行智库的建设,通过智库来对现行决策进行分析,以此来确保决策的精确度。当前,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地方发展所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也更加多样,所要面临的风险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而地方未来发展的路径与模式也会越来越泛化。也正是因为这一发展现状,各地政府要想提高决策的预见性,对地方发展的前景进行提前的谋划,就必须要进行新型智库的建设。利用智库来对地方发展蓝图进行分析,进行修改,以此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推动地方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民主决策建设。执政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在发展中,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利益趋向愈加的不同,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交织,长远发展与阶段发展矛盾,阶级利益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征。但是,不管是哪一个社会群体,哪一个社会阶层,也不管是哪一个利益集团,我们都享有自由言论的权力,享有话语权,享有为民主发声的权力。而智库的建设能够充分推动民主决策的建设,能够倾听民众的心声,为人民提供一个民主发言的平台,保障他们的利益诉求,捍卫他们的发言权。让智库成为一个倾听民意、了解民声的为人民服务的机构組织,成为人民与政府的纽带,让政府成为一个广纳群言、为民发声的民主政府,推动民主建设的前进。 二、地方社科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困境 (一)地方智库建设缺乏宏观指导。现阶段,虽然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建设地方智库的迫切性,但是由于国内的智库建设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而且以国家为主导的国家级智库体系尚未成型,因此在地方智库的建设上还存在许多的阻碍,地方智库建设缺乏宏观指导。第一,当前的智库建设缺乏制度规范。除了自身体系本身的缺陷以外,智库建设的标准体系也尚未成型。不仅仅缺乏咨询市场的准入机制,而且也缺乏对咨询市场的分级标准。咨询类别与级别也没有进行细化,咨询体系与智库的对接缺乏层级标准。而这种标准的缺乏导致了我国智库建设的滞缓与无序。第二,法制建设不足。当前的地方智库建设在法律板块还存在严重的空白。对于智库建设的标准,意见采纳的法定程序建设不足,而这种法治建设的空白也让智库建设存在许多隐性风险。第三,智库建设缺乏市场机制的干预。地方智库的建设是以地方社科院为主导的,是在政府的政策标准下进行建设的,本身就缺乏市场机制的参与,没有一个正常的竞争淘汰机制,而这种市场干预的缺失也让智库建设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无法保证其后续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型智库体系尚未成型。目前,虽然地方智库建设已经被提上日程,而地方智库数量也趋近于500家,但是这些地方智库却没有形成一个标准体系,联动性严重不足。各智库之间既没有联动机制,也缺乏信息共享途径。而且智库在进行建设时没有对决策研究、信息咨询、应用研究进行划分。对于智库建设的规模、方向、数量等缺乏严谨的规划,正是这种宏观指导的缺失,导致了地方智库建设的不足。同时,智库内部也没有专业的数据分析系统,无法对数据信息进行集成和分析,无法对知识进行生产和应用,而且也没有质量评价体系,无法对于智库内部的知识产品进行分级评价。而这种体系的缺失也导致了各地方智库之间分轨而行,无法获得联动效应,而且内部的知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 (三)行业人才严重匮乏。智库的建设需要高素质人才为支撑,但是现阶段高素质人才却严重匮乏。一来是人才引进机制存在不足,人才的引进以及后续的培养存在问题,无法将高精尖人才纳入到智库体系中。其次,现有的人才素质普遍不高,无法达到智库研究水平,职业素养不足,专业技能缺失。而且,地方智库中的研究人员大多数不是专职的,而是地方抽调或者是以兼职形式工作的,这就导致了当前行业人才的严重匮乏。 (四)制度内部缺陷。地方智库的建设必须要以地方发展形态为基础,以中国特色为准则,要将社会形态与意识形态相结合,以此才能够打造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但是,目前,国内地方智库建设大多数依赖"洋知识",许多理论都是直接从国外引进,没有以中国国情为基准,导致了这些知识与中国国情和地方特色的矛盾。而且,在智库内部,研究项目和成果的报告不标准,数据信息的采集、筛选和经营不规范,撰写格式也没有制式标准,而这些内部标准的缺陷导致了当前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滞缓。 (五)智库功能不全。一个标准的智库其功能应该是多元的、立体的、系统的。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地方智库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功能尚未成型,地方智库的功能明显还较为片面,智库功能严重不全。这种功能的缺失一部分是由于智库建设本身的缺陷,另一部分也是由于相关政策的局限。 三、地方社科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从宏观出发做好地方智库建设规划设计。要想做好地方智库的建设工作,就必须要具备全局观念,从宏观出发来对地方智库建设进行整体的规划指导。国家要建立一个地方智库发展蓝图,为地方智库建设提供发展方向,对地方智库建设进行全面统筹,进行制度规范。出台统一的标准规范,为地方智库的建设提供规范标准。其次,要对智库结构进行优化。不仅仅要将地方智库的功能级别进行划分,还要建立体制内智库与体制外智库,让政府智库与民间智库并存。从宏观出发来对地方智库建设进行规划,引导地方智库建设的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二)加强法制建设,为智库运行提供保障。要以立法逐步明确智库建立和入市服务的门槛标准,建立根据咨询业绩和水平确立智库资质的审核制度。要对智库咨询行为加以规范。要建立咨询效果终身责任追究制。要立法规范各级政府对咨询意见的采纳行为。凡属于重大政府决策行为和战略谋划,要明确程序合法原则,必须要有听取智库咨询意见的环节。最终意见采纳需要有一定决策会议来定准,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决不允许领导个人批示就进入决策程序的事情再发生。要立法规范咨询竞争行为,鼓励自由思想、自主创新和公平竞争,反对侵害他人知识产权、行贿投机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咨询意见造成重大不良后果的,或者咨询水准长期不达标的,应当劝其退市或者强制退市。对政府采纳咨询意见的效果评价,要采取第三方实施原则;要以立法逐步明确智库建立和入市服务的门槛标准,建立根据咨询业绩和水平确立智库资质的审核制度;要对智库咨询行为加以规范;要建立咨询效果终身责任追究制;要通过法治的建设来提高智库运行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三)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提升智库建设水平。为了能够促进地方智库建设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地方政府要为地方社科院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优待,为智库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和物质基础。同时要提高研究经费的投入,为研究提供必要资金,提高研究的质量。最后,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各地方智库的联动性,加强信息共享的力度。让各地方智库建设能够高效联动,共同发展。 (四)抓好民主决策中的多元意见听取和采纳机制。必须重视民众的意见,因此,需要有一批社會力量举办的民间智库。这些智库应当有第三方色彩,在社会利益差异、矛盾纠结过程中,应当有相对独立的评价权和咨询权。这些评判和咨询建议相对独立,客观公正,百姓易于接受。国家应当有意识地培育一大批知名、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智库,作为利益平衡器和社会监督器,防止某些地方长官通过自己控制的智库产出利益偏好的建议进而导致乱决策、乱作为。只有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三者相互有效监督,才能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从更长远眼光看,走市场化、社会化办新型智库道路也是总结中国百余年现代化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 (五)优化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始终是一个机构最核心的要素,无论何种发展,都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扩充智库建设研究人员队伍,不仅仅要提高研究人员的个人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研究人员的个人能力,让研究人员充分发挥自我能效。还需要进行人才引进机制的完善,积极进行人才队伍的扩张,提高智库建设的覆盖面。通过人才队伍的扩张来提高知识产品的整体质量,提高地方智库的内生动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快速前进。 四、结语 为了进一步优化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就必须要加强地方新型智库的建设,通过地方智库建设来促进中国特色智库体系的建立。智库的建设,有助于推动地方政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地方社科院来说,必须高度重视探索地方智库建设的新路径,促进地方社科院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北京市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学勤访谈录[J].经济师,2017 (03):6-8. [2]李雪.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的三个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邵汉明访谈录[J].经济师,2017(05): 6-7. [3]徐晓虎.智库研究的热点难点和待探索领域——基于2012#1#2016年代表性文献的分析[J].学术论坛,2017,40(02): 56-64. [4]发挥新型智库联盟优势 推动沿边经济社会发展[J].经济纵横,2017(08):1-21. [5]刘进军.关于加强陇原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甘肃理论学刊,2015(04):147-157+2. [6]李雪.智库建设与实践对接 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福生访谈录[J].经济师,2015 (09):6-8. [7]李卫青.第七届西部五省区院长联席会暨"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推进藏区"四个全面"发展"研讨会综述[J].青海社会科学, 2015(05):197-200.